“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宋史》记载他“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所以,欧阳修说他“当世无双”并不夸张。拥有当世无双的本领,“自矜”(自夸)一下,又有何妨?
但是生活有时候就是那么不合逻辑。本是“六艺”之一的射术,在重文轻武的北宋,成了受人诟病的短处。陈尧咨还“以此自矜”,更激起了众怒。
一天,当陈尧咨在自家园子里练习射箭的时候,一个卖油的老翁在外面“释担而立”。通过后面的情节知道,这个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儿,不是想休息一下,而是要看射箭。
陈尧咨,真宗咸平三年进士第一,状元,是当时的大官。他家的园子就是那么随便被人窥探的?而且还是社会最底层的一个卖油翁!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陈尧咨为了向人展示自己的射技,将园子的围墙修成了透视的。并且我们能想象到,平日里,每当陈尧咨练习射箭的时候,园子外面来往的人总会驻足观望。
但是今天这个卖油翁可不是来观望的,而是来挑衅的。何以为证?在未知陈尧咨射箭结果之前,他就“睨之”(斜着眼看),表示轻蔑。而且不怕耽误生意,“久而不去”。有人可能会说,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卖油翁哪有那份闲心、哪有那个胆量挑衅朝廷大官?
这就是“细思极恐”的地方。这个卖油翁可能是假的,是看陈尧咨不爽的一个“文官”让手下假扮的。为什么呀?不为什么,可能只是想告诉陈尧咨你那点儿本事“无他,但手熟尔”。有这必要吗?别忘了,吃着俸禄、不务正业、爱生闲气的“文官”历朝都有。
当然,这个卖油翁也可能是真的。但是必定也是受人指使才来演这出戏的。受人指使定会得人好处,所以“睨之,久而不去”,也不怕耽误生意。陈尧咨“发矢十中八九”,也算名副其实了,卖油翁却“但微颔之”(只是微微点头),这比“扭头就走”更具有侮辱性。我们甚至可以猜想,卖油翁这一连串看似“云淡风轻”的举动,其实早被指使他的人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里训练过无数遍了。否则,一个社会底层的卑微小民哪有那份“大气”。
想怼陈尧咨,何必要指使一个卖油翁?这就是幕后人物的高明之处。
第一,“怼”你的人越低贱,你就“更低贱”。
第二,你一个朝廷命官,总不能不顾礼仪体统,和一个卖油翁互怼。所以,怼你白怼。你要互怼,更有好戏等着。在此,我们还可以猜想,卖油翁和陈尧咨“对话”期间,说不定不远处的树丛后面正有几双猥琐的眼睛透过枝叶的缝隙窥视着这场“好戏”。
第三,陈尧咨和卖油翁身份的强烈反差,让这件事充满戏剧性。幕后指使的人想让陈尧咨明白,我们不是想害你,只是“戏耍”你一下。人生本是一场戏,有什么还能比操纵别人按自己的意图演戏更有快感的事,这也正是“权力”的诱惑。
当我们看透了幕后的这一切,那卖油翁台前的“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等等,就越逼真,越虚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