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冰舞组合王诗玥/柳鑫宇演绎“冰上只此青绿”。资料图片
【热点观察】
2月20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落下帷幕。闭幕式上各国运动员欢快入场、拍照留念、牵手转圈庆祝的画面令人印象深刻。看得出他们既有胜利完赛的欢喜,也有即将离别的不舍,在中国的这17天注定会让他们刻骨铭心。多年后,当他们回想起这届冬奥会,想必一定会记得赛场上的拼搏故事、励志故事与暖心故事,一定不会忘记“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除此之外,应该还有许许多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事物,其中就包括那无处不在的“中国式浪漫”。
开幕式到闭幕式,诗意的延续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式浪漫”火遍全网。
何为“中国式浪漫”?它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意,它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它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自信,它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它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索,它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古韵与新声。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当天,恰逢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开场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倒计时,唯美而诗意,新颖而动人,中华民族的智慧与中国人的浪漫完美交融,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普遍赞誉。五环旗下,各参赛国化为“小雪花”飘进“鸟巢”。“千万雪花,竞相开放,万千你我,汇聚成一个家”,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主题歌《雪花》的歌声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朵朵“小雪花”最终凝聚成一朵“大雪花”,更团结的浪漫故事在此上演,五洲四海“美美与共”的永恒乐章响彻寰宇。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幻化为黄河之水倾泻而下,凝结成一片洁白纯净的冰雪天地,冬奥历史徐徐翻开,冰雪五环“破冰”而来,个中意境不言而喻。还有小男孩用小号吹响的《我和我的祖国》,那是中国人温暖的心声;100多位群众代表手手相传着国旗,那是中国人最深沉的爱,涓涓细流汇成江海,人民伟力重如千钧,“中国式浪漫”在亿万中华儿女的手中,更在他们的心中。
2月20日,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再次引发热议,“中国式浪漫”得到诗意的延续。一朵雪花的故事在闭幕式上化为孩子们手中的灯笼,每一个灯笼里都承载了北京冬奥之火。微火虽微,却足以点亮世界。开幕迎客松,闭幕折柳送;开幕二十四节气,闭幕十二生肖,“中国式浪漫”有头有尾,贯穿始终。一捧柳枝、一曲《送别》、一群依依不舍的人,用中国传统习俗、经典音乐表达着中国人民的情谊。闭幕式上,孩子们开着十二生肖造型的冰车,在场内“画”出一个中国结,再次升华奥运主题、奥运精神,象征着团结,象征着“美美与共”,象征着世界人民携手“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愿景。
冬奥会遇上中国年,年味儿的浪漫
早在1月中旬,举国喜迎冬奥会之时,一个镶嵌有2022年冬奥会徽的巨型中国结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冬奥与中国年紧密相融,营造出节日与盛会的双倍喜庆氛围。与此同时,春节元素与冬奥元素共同出现在张灯结彩的北京街头,“双奥之城”被双喜的浪漫所笼罩。随着虎年新春的到来,人民日报还推出了一批“当虎年新春遇上燃情冬奥”的春联,“人添志气虎添翼,雪舞丰年燕舞春”等展现了传统春联邂逅冬奥产生的“化学反应”。
赛场刮起中国风,让国潮飞一会
冬奥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文化盛宴,冬奥赛场不仅是一个体育竞技场,更是一个展示优秀文化的世界大舞台。本届冬奥会,其中一大亮点就是“中国风”刮遍了场馆、赛场等各个角落,国潮从冬奥赛场飞向全世界,飞向千家万户。
其次,从场馆建设到标识、景观设计等,中国特色元素处处彰显。北京冬奥会场馆建设有八个主要特点,其中一个就是在场馆规划建设中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元素,比如,国家速滑馆昵称“冰丝带”,首钢滑雪大跳台昵称“雪飞天”,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昵称“雪游龙”,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昵称“雪如意”,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昵称“雪飞燕”等等,这些命名寓意悠远,这些造型从敦煌壁画、如意、玉佩、飘带等中国传统文化形象元素中萃取而来。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明丰富的形式、智慧的内涵以及多彩的风格,更是对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此外,一袭青绿、一身水蓝,翩翩起舞宛如徜徉山水之间,中国冰舞组合王诗玥/柳鑫宇的服装以及作品创意即取材于中国山水画。男伴是山、女伴是水,绘上中国古典纹样,取青山绿水的意向。水蓝色、青绿色和以蓝色为主色调的比赛场馆相得益彰,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今年春节期间火出圈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他们的作品也被网友称为“冰上只此青绿”。他们在冰上“绘”就的画卷,正是中国故事、中华文化魅力的完美呈现。赛场上,从志愿者的服装到运动员的战袍,从互送的礼物到纪念品,无处不体现着中国风采。我们坚信,中华文明既可以与奥林匹克精神紧密交融,也可以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最好的中国愿与世界携手一起向未来。(马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