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免费参加旅游、购买保健品等形式被骗
导致养老钱被不法分子骗走
骗局“套路”怎么防?
法官给你支招
请收好这份防骗指南
一、“投资理财”骗局
随着收入和积蓄的增加,老年群体手中的可投资资产日渐增多,老年人希望自己的养老金能够增值,减少儿女负担,骗子就瞄准了老年人对投资理财的需求,以自己的理财产品高利息、高回报、低风险为诱饵,进行非法集资,并不时送一些小礼物获取老年人的信任,待他们将养老金交给骗子之后,对方已人去楼空。
法官提示:老年人要守牢自己的钱袋子,理性选购理财产品。二看,看机构资质、营销人员从业资格;三知,知己、知彼、知收益,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产品说明、风险等级、投资范围等,了解产品收益率,是否存在明显不合理的高额收益等;四不要,不要轻信、不要贪婪、不要侥幸、不要泄露身份信息。
二、“保健品”骗局
法官提示:保健品是区别于药品和普通食品的一类特殊食品,不能替代正常食物和药物。药品和食品都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保健品并不是必需品,消费者应当在理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对保健品不可盲目推崇。作为子女应定期带老人体检,真正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给予老人足够的精神慰藉,鼓励他们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四、“婚恋交友”骗局
独身老人由于社交范围有限,婚介所、网络婚介机构等成了老年人首选的“媒婆”。然而,一些不法婚介机构利用老年人迫切寻找幸福的心态,设下“美丽陷阱”,骗财骗物事件时有发生,给老年人身心造成极大伤害。
法官提示:老年人选择婚介所要考量其资质,要与婚介所签订服务合同。与对方交往过程中,要留心对方真实身份信息,多种信息源交叉验证;当对方提出不合理的财务支出时,要谨慎对待。一旦被骗,要注重搜集、保存证据,及时报警寻求帮助。
五、“便民服务”骗局
老年人独自在家,骗子假扮暖气、物业、电信、燃气等公司工作人员入室,以维护设备为由,收取维修费、安装费等。
六、“红包中奖”骗局
法官提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万万不要贪图意外之财。收到此类中奖信息,切勿轻信,和子女商量或打110向警方咨询。
老年人防骗Tips
1.保持清醒头脑
老年人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赚大便宜”“不劳而获”的念头,要握牢自己的钱袋子。
2.提高法治意识
3.端正保健理念
要从正规的渠道获取科学的保健常识,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医,不轻信所谓特效药、神药、进口药,以防陷入“药托”的骗局。
4.树立安全思维
注意妥善保管个人信息,如本人证件号码、各种与身份信息或银行卡绑定的账号、密码等,不向他人透露。
5.保持警戒心理
有些骗子常常主动与老年人打招呼,套近乎,同时表现得很热情,此时有的老年人就轻易放松警惕。提醒老年朋友,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过于接近,以免上当受骗。另外,警惕上门推销,不给陌生人开门。
6.谨慎“各种讲座”
不要参加所谓公司提供的讲座、免费旅游、免费茶话会、免费参观公司经营等活动;不要盲目相信高额回报的宣传和所谓”公司实力“,防止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