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击新型诈骗还呗有「画」说让消费者权益保护更走心

近期,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再上新高度!4月18日,《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办法》重点突出强化了对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特别强调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

根据金融监管总局和中国银行业协会披露的数据共同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消费者金融行业资产规模总计8844.41亿元,消费者权益保护至关重要。业内人士表示,通过新规的实施,消费金融公司将能够更有效发挥优势,为新市民等群体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

数禾科技旗下的消费金融平台还呗积极响应号召,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推陈出新,通过通俗易懂又颇具创意的系列图文、漫画方式助力消费者反击新型诈骗,守护好用户钱袋子,让消费者权益保护走心、向新。

金融乱象攀升还呗解密用户关心的那些事

近年来,以“减免债务”“代理退保”为代表的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乱象持续蔓延,有的已形成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非法利益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联合有关机构发布的《“非法代理维权”治理调研报告(2023)》显示,2020年以来,“非法代理维权”黑产规模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增长,目前全国有超过万家以“债务咨询”“法务咨询”为名头的公司,仅2021年成立的公司就是过去10年总和的5倍以上。

社会各方力量也引起重视,共同发力打击“代理维权”乱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消费者权益保护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表达诉求,依法理性维权。

近日,还呗发布系列主题海报,助力金融消费者预防“代理维权类诈骗、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以及生活中“冒充公检法诈骗、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婚恋交友类诈骗、刷单返利类诈骗”等乱象。其中就重点展示了代理维权类诈骗的场景。

还呗通过一系列漫画提示金融消费者,“乱投医”切不可取,用户在遇到问题时找到黑中介代理维权,很可能再次遭到财产损失,消费者一旦签署所谓的“代理维权”协议,不但需支付高额维权费用,还有可能被非法侵占维权退还资金,甚至被套取贷款、信用卡资金,将面临资金损失。

其次,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后,可能面临信息被泄露倒卖风险。消费者如想终止“代理维权”,不法分子可能根据掌握的信息,对消费者及亲友进行骚扰恐吓,干扰消费者正常生活。

更重要的是,还可能遇到法律责任风险。不法分子诱导消费者采用涉嫌违法违规的手段进行维权,甚至被诱导参与非法集资等,消费者一旦听信教唆,可能被卷入报假警、伪造证据资料、敲诈勒索等违法违规行为。

“内强外刚”有效结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有成效

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数禾科技及还呗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探索,走好“内强外刚”的有效路径。外部联合多方力量多措并举维护健康金融环境,从自身的发展而言则是将消费者权益保护作为公司战略发展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外部协同合力方面,2022年3月份,由马上消费金融牵头,平安普惠融资担保、招联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新网银行、数禾科技等几十家机构共同参与,成立了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AIF联盟),运用多方隐私计算技术建设黑产案件线索对碰平台,建立多方黑产线索碰撞机制,助力肃清金融乱象优化金融环境。

此外,数禾科技在多地金融诈骗案件的侦破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数禾科技与“度小满”等头部互联网平台紧密联合,共同协助多地警方挖掘关键证据、追踪犯罪线索。

而在“强内核”方面,数禾科技在内部发布了《数禾科技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精细化运作11项内控制度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将消保工作纳入公司治理、企业文化和经营战略中,建立完善的处理投诉机制、内部培训机制、内部考核审计等多项工作机制,特别是直面客户的部门,将由客户服务部牵头负责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其他部门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配置具有相应专业能力和综合工作能力的专人负责消保工作。

数禾科技还依托AI等技术,提升平台治理能力、优化用户体验,探索智能化消保路径,成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AI智能语音监测,对用户进行防诈提示和核实,并持续对存在风险交易的用户进行追踪,防止用户被二次诈骗,帮助客户降低电信诈骗带来的损失。据悉,在智能模型和人工干预相互配合下,数禾科技已拦截了千余起电信诈骗案件,为客户避免了超亿元的资金损失。

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数禾科技正在通过数智赋能,筑牢这项工程的基础设施,未来也将从顶层设计、管理、业务、客服等每个环节去落实和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长效机制,助力消费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

THE END
1.线上相亲被骗婚恋平台是否担责?——中国青年网二是社会共治。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网络诈骗治理工作,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鼓励社会公众对网络相亲平台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同时,婚恋交友行业协会应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自律规范,引导会员单位婚恋平台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道德规范。”贺海燕说。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youyue.youth.cn/yw/202411/t20241112_15643042.htm
2.公安部:十大电信网络诈骗类型高发占比近80%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此类案件中,有的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方式将受害人拉入所谓“投资”群聊,然后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以发送投资成功假消息或“直播课”骗取受害人信任;有的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受害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等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理由,骗取受害人信任。随后,诈骗分子诱导受害https://finance.sina.cn/2023-06-15/detail-imyxkakf6793430.d.html
3.“云相亲”靠谱吗?起底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乱象不能为了脱单而脱单,更不能为了满足情感空虚而一股脑地投入婚恋交友平台,不然轻则被骗钱财,重则被骗色,甚至因此而搭上自身性命;对于婚恋交友平台,更是做好把关人,加强平台管理;其次,现阶段而言我国缺乏对网络征婚诈骗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也导致用户在遭遇网络婚恋诈骗后,缺乏使用的法律维权,也让一些婚恋网站更加有恃无https://www.gzdaily.cn/site2/pad/content/2020-08/26/content_1359921.html
4.#别让婚恋App成为网络诈骗栖息地##央广网评婚恋App网络诈骗#【#别让婚恋App成为网络诈骗栖息地#】#央广网评# 当前,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因能够提供快捷、便利的相亲服务,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也拓宽了人们相亲、交友的渠道。在手机应用商店,婚恋交友类App数量极多,不少下载量在千万以上。但媒体调查发现,这类App鱼龙混杂,有的存在大量虚假账号,一些不法https://wap.sclztv.com/news_details.html?from=web&id=88563
5.婚恋交友App里藏着多少“灰色地带”?近年来,网络婚恋交友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增速明显,手机应用商城上多个排名靠前的婚恋交友App下载量过亿。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平台用户信息审核不严,伪装身份诈骗钱财,甚至衍生出平台账号买卖等“黑灰”产业链。 法律人士表示,要督促平台加强信息审核把关,通过技术手段清理整顿虚假注册等乱象http://www.xinhuanet.com/20240315/99f7cd3963c14ea295c7fe5e24270cbd/c.html
6.伤心又伤钱!女子被网恋男友骗走690万元这起跨境“杀猪盘”破案了第一步:通过婚恋平台、微信、QQ等交友软件寻找目标 诈骗分子把目标锁定在有一定经济基础、大龄单身的群体,通过网上交友软件搜寻目标。 第二步:营造完美人设甜言蜜语骗取信任 诈骗分子营造自己高富帅、白富美的完美人设,为受害者编好了量身定制的“爱情与金钱双丰收”剧本,利用目标对象精神的空虚和对爱情的向往,对诈骗https://wap.eastmoney.com/a/202107272017328262.html
7.交友APP诈骗黑幕:有组织手把手传授引诱充值套路合聊平台被骗律师建议用户发现受骗后尽快走法律途径维权,也可“以涉嫌诈骗”为由报警求助。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已有警方介入类似骗局。 2022年7月,山西警方查处了一个名为“博今传媒”的婚恋交友电信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冻结涉案资金2000余万元。 充值聊天投诉超3000条 https://blog.csdn.net/xingxincsdn/article/details/127216062
8.重案特大婚恋交友网络诈骗团伙覆灭记网络上飞来一只甜蜜的“爱情鸟”,交往时间很短就主动要求确认恋爱关系,对人嘘寒问暖,看似美好的事情,背后却是骗子们精心布下的“桃色陷阱”。近期,河南省唐河县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一起当地公安机关办理的特大婚恋交友网络诈骗集团案,积极引导取证,依法审查办理。 http://www.lawnewscn.com/wap/content/2022-08/10/content_8766558.html
9.动辄被骗数十万元!多地频发网络交友诈骗案中工民生多名受害者告诉记者,诈骗分子的手段大致相同,通过婚恋网站或交友App软件获取受害者信息,装扮成“高富帅”“白富美”,嘘寒问暖,频繁交流获取受害者信任后,以博彩网站有漏洞、有投资内幕消息等为名,通过展示各种虚假投资收益数据等,诱骗受害者参与网络博彩、投资等,并编造各种理由让受害者加大投入,最终卷走其所有钱财。https://www.workercn.cn/32852/201905/27/1905271631599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