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该如何当好“婚恋E族”?健康·生活

清新时髦的网络语言、五花八门的网络表情、开放活泼的网友对话……曾几何时,这些看似与老年人相去甚远的“触网”经历,如今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聊天交友已经在老年人群体中广为流行。与老年网民的“触网”经历相伴而行的是,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空巢独居的老人接近1亿,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

当网络交友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与单身老年人的择偶需求“相遇”时,就催生了一批想通过网络交友、恋爱甚至结婚的老年人“婚恋E族”。然而,他们在享受互联网便捷的同时,不少老人在网上不慎交到了损友、贼友,被骗走钱财,懊悔不已。老年人在网络交友过程中,如何辨别“陷阱”和“馅饼”,在满足择偶需求的同时有效地防范和规避风险,需要时刻擦亮眼睛。

单身老人的网络“红娘”

网络交友,的确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囿于狭小的“街坊式”人际交往圈,他们转而“触网”,在广阔的网络中获取信息、丰富生活、互动交友。

网上找到“黄昏伴侣”

一方面,可供老年人婚恋交友的网络平台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老年网民及单身老年网民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在北京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其中,60岁以上年龄段的网民占比为3.7%(2627万人)。国家统计局今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按照目前全国拥有2627万60岁以上老年网民计算,我国老年网民占老年人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1.8%,这也意味着,我国每1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就至少有一名是网民。随着老年网民所占人口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单身老年人有了更多机会在网上寻找另一半。

64岁的李先生和59岁的刘女士都是上海人,他们各自离婚已有20多年。两个人在上海一家专门面向老年人服务的网站上认识了。他们经常相约在论坛和聊天室聊天,并渐生好感。两位老人还参加了该网站的网友年会,正式见了面。

刘女士刚开始还有些害羞,但经不住一帮老年网友的“起哄”,最终答应和李先生谈恋爱。如今,这对网友已经正式结为夫妇。

这家网站负责人说,通过他们网站相识后,至今已有4对老人“网恋”成功,携手走入婚姻。

也有一些中老年人是在孩子的鼓励下才下决心到网上试一试。

李丽(化名)今年57岁,是位离异的单身母亲。从儿子4岁起,她就独自撑起一个家。去年,儿子考上了大学,因为寄宿,每到周末才回家。儿子怕母亲一个人太孤单,就动员母亲找一个老伴,并帮母亲在一家大型婚恋交友网站上登记了资料。

“馅饼”也会变成“陷阱”

然而,老年人网络婚恋让人担忧的不仅仅是“不真诚”“有目的”,一些老人在网络婚恋交友的过程中,甚至面临被诈骗的风险。

山东省济南市的王大爷就遭遇了网上交友骗局,被骗走数千元积蓄。

年过六旬的王大爷退休后便一直赋闲在家。由于老伴早已去世,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儿媳便给他买了一台电脑,为其解闷。随着电脑操作的不断熟练,王大爷开始越来越喜欢上网聊天,也因此萌发了“在网上找个老伴”的想法。

在网上,王大爷结识了一位名叫“懂你”的女网友,在交流中,“懂你”称自己是一位52岁的单身老人,和女儿一家住在山东,也想找个老伴共度余生。在聊天中,王大爷把自己的真实情况毫无保留地如实告诉了她。

注意保护隐私,杜绝钱财借支

长期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负责人卢明生律师认为,网络择偶模式客观上扩大了交际范围,给真诚想择偶的单身老人带来了极大便利,但相应的风险也随之扩大。

此外,在卢明生看来,网络交流难呈现真实性格,与现实生活易生矛盾。网络交流中常限于文字、图片,另一端很容易隐瞒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一方对另一端的文字表达亦容易仅凭自身感觉领会。网络沟通可能很快就能互生好感,这也是为什么网恋容易产生闪婚的原因所在。而即时聊天工具文字表达的局限性,又容易产生误会,稍不注意亦能无端伤情,甚至造成其他不良后果。

“老年人通过网络择偶时既要认识到它的便利性,也要注意到它的局限性与风险性。在注意自身及家庭隐私保护的同时,审慎交往,杜绝任何的钱财借支。当然,一旦有何风险应及时告知家人并报警。”卢明生建议。(记者韩亚聪)

THE END
1.线上相亲被骗婚恋平台是否担责?——中国青年网二是社会共治。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网络诈骗治理工作,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格局。” “鼓励社会公众对网络相亲平台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同时,婚恋交友行业协会应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自律规范,引导会员单位婚恋平台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道德规范。”贺海燕说。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youyue.youth.cn/yw/202411/t20241112_15643042.htm
2.公安部:十大电信网络诈骗类型高发占比近80%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此类案件中,有的诈骗分子通过多种方式将受害人拉入所谓“投资”群聊,然后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以发送投资成功假消息或“直播课”骗取受害人信任;有的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受害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特殊资源、平台有漏洞等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理由,骗取受害人信任。随后,诈骗分子诱导受害https://finance.sina.cn/2023-06-15/detail-imyxkakf6793430.d.html
3.“云相亲”靠谱吗?起底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乱象不能为了脱单而脱单,更不能为了满足情感空虚而一股脑地投入婚恋交友平台,不然轻则被骗钱财,重则被骗色,甚至因此而搭上自身性命;对于婚恋交友平台,更是做好把关人,加强平台管理;其次,现阶段而言我国缺乏对网络征婚诈骗的相关法律法规,这也导致用户在遭遇网络婚恋诈骗后,缺乏使用的法律维权,也让一些婚恋网站更加有恃无https://www.gzdaily.cn/site2/pad/content/2020-08/26/content_1359921.html
4.#别让婚恋App成为网络诈骗栖息地##央广网评婚恋App网络诈骗#【#别让婚恋App成为网络诈骗栖息地#】#央广网评# 当前,互联网婚恋交友平台因能够提供快捷、便利的相亲服务,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也拓宽了人们相亲、交友的渠道。在手机应用商店,婚恋交友类App数量极多,不少下载量在千万以上。但媒体调查发现,这类App鱼龙混杂,有的存在大量虚假账号,一些不法https://wap.sclztv.com/news_details.html?from=web&id=88563
5.婚恋交友App里藏着多少“灰色地带”?近年来,网络婚恋交友用户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增速明显,手机应用商城上多个排名靠前的婚恋交友App下载量过亿。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平台用户信息审核不严,伪装身份诈骗钱财,甚至衍生出平台账号买卖等“黑灰”产业链。 法律人士表示,要督促平台加强信息审核把关,通过技术手段清理整顿虚假注册等乱象http://www.xinhuanet.com/20240315/99f7cd3963c14ea295c7fe5e24270cbd/c.html
6.伤心又伤钱!女子被网恋男友骗走690万元这起跨境“杀猪盘”破案了第一步:通过婚恋平台、微信、QQ等交友软件寻找目标 诈骗分子把目标锁定在有一定经济基础、大龄单身的群体,通过网上交友软件搜寻目标。 第二步:营造完美人设甜言蜜语骗取信任 诈骗分子营造自己高富帅、白富美的完美人设,为受害者编好了量身定制的“爱情与金钱双丰收”剧本,利用目标对象精神的空虚和对爱情的向往,对诈骗https://wap.eastmoney.com/a/202107272017328262.html
7.交友APP诈骗黑幕:有组织手把手传授引诱充值套路合聊平台被骗律师建议用户发现受骗后尽快走法律途径维权,也可“以涉嫌诈骗”为由报警求助。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已有警方介入类似骗局。 2022年7月,山西警方查处了一个名为“博今传媒”的婚恋交友电信诈骗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冻结涉案资金2000余万元。 充值聊天投诉超3000条 https://blog.csdn.net/xingxincsdn/article/details/127216062
8.重案特大婚恋交友网络诈骗团伙覆灭记网络上飞来一只甜蜜的“爱情鸟”,交往时间很短就主动要求确认恋爱关系,对人嘘寒问暖,看似美好的事情,背后却是骗子们精心布下的“桃色陷阱”。近期,河南省唐河县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一起当地公安机关办理的特大婚恋交友网络诈骗集团案,积极引导取证,依法审查办理。 http://www.lawnewscn.com/wap/content/2022-08/10/content_8766558.html
9.动辄被骗数十万元!多地频发网络交友诈骗案中工民生多名受害者告诉记者,诈骗分子的手段大致相同,通过婚恋网站或交友App软件获取受害者信息,装扮成“高富帅”“白富美”,嘘寒问暖,频繁交流获取受害者信任后,以博彩网站有漏洞、有投资内幕消息等为名,通过展示各种虚假投资收益数据等,诱骗受害者参与网络博彩、投资等,并编造各种理由让受害者加大投入,最终卷走其所有钱财。https://www.workercn.cn/32852/201905/27/1905271631599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