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近日发布打击整治网络违法犯罪“净网行动”成效并公布10起典型案例。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短信盗取网银账号密码,通过改号软件伪装银行、电信运营商、航空公司等客服或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实施诈骗,都是不法分子的惯用手段。
公安部网安局有关负责人今天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违法犯罪呈现蔓延态势,种类和形式层出不穷,跨区域、链条化特征明显,危害十分严重。部网安局在此次“净网行动”中,统一指挥调度,各地、各警种合成作战,打团伙、揪幕后、挖链条,坚决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决维护互联网络安全。
网络诈骗案件高发多发
公安部网安局有关负责人指出,由于网络的匿名、无界特点,网络诈骗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诈骗,作案手法变化多端,欺骗性、隐蔽性更强,作案成本降低,链条化特征明显。部分网络诈骗区域性特点明显,形成了诈骗专业县、镇、村,个别类型网络诈骗跨境实施,打击难度更大,损失难以挽回。
网络盗窃直指网银资金
收到10086积分兑换的短信,点击短信中的网址,进入中国移动客户端,山东淄博市民袁某毫无防备地输入银行卡号和密码,几分钟后,银行卡内1.4万余元被转走。报警后袁某才知道,他收到的10086短信是伪基站发送的,短信中的网址指向某钓鱼网站。
公安部网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网银盗窃案是近一两年迅速蔓延的一种网络犯罪形式,“以前,网络盗窃主要以虚拟货币为主,盗窃游戏玩家的游戏账号、装备等,现在直接盗窃网友的银行账号密码、侵害资金安全的案件越来越多”。
据介绍,此类案件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有两个:随着警方不断强化电信诈骗打击力度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宣传,群众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越来越强,不法分子不得不转变手法,将电信诈骗升级为网银盗窃;第三方网银支付平台快速发展,而群众对网银盗窃这类犯罪形式还不太熟悉,警惕性不高,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
这位负责人说:“为实施网银盗窃,不法分子相互勾结形成了成熟的犯罪产业链,有专门制作网银木马的,有购买木马传播的,有实施盗窃的,有取钱洗钱的,各个团伙间相互配合,分工明确。”
“盗窃网银的成本非常低,制作和传播木马无需太多投入,而只要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网友中招,不法分子就能获得暴利”。这位负责人说,由于一些盗窃网银的犯罪嫌疑人隐藏境外,打击难度非常大。
黑客攻击以侵财为目的
说到网络违法犯罪,不得不提黑客攻击。公安部网安局有关负责人指出,随着互联网广泛运用,网络攻击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其中一些行为已经触犯了刑法。
今年3月18日,江苏徐州警方接到一家公司的报案称,该公司网站多次被非法入侵,入侵者恶意篡改网站内容,添加网络赌博推广页面。徐州警方分析该网站所中木马病毒,最终发现了犯罪嫌疑人,并追根溯源,打掉使用黑客手段入侵他人网站服务器植入、出售和使用木马病毒篡改网站的多个团伙。抓获的8名犯罪嫌疑人,年龄都不到30岁,其中3人为90后。
这位负责人分析说,国内许多政府网站和企事业单位网站安全防护薄弱,不法分子利用漏洞侵入网站,“以前,黑客攻击网站多数是为炫耀技术,捣蛋破坏的多;现在,基本都以侵财为目的,推广赌博、色情等网站,或者直接通过攻击实施敲诈勒索”。
今年22岁的待业青年张某,自学入侵电脑、网络攻击等黑客技术。按照客户要求,张某以每小时60元的价格,对湖南长沙等地网吧实施网络攻击,客户借此进行敲诈。在其实施攻击过程中,长沙一电信公司设备受到严重影响,多次导致设备下政府部门、银行机构等近百家单位网络瘫痪。近日,长沙警方将张某等人抓捕归案。
“由于实施网络攻击者都有较为专业的技术能力,公安网安部门也不断强化技术人才培养,与不法分子在网上斗智斗勇,决不让他们逃出法网”。这位负责人说。
源头遏制网络违法犯罪
实践中,网络违法犯罪往往是多种犯罪交织在一起,形成犯罪产业链。公安部网安局有关负责人举例说,如网络诈骗犯罪,可能涉及到黑客攻击、公民信息非法获取及买卖、制造传播木马病毒、非法买卖银行卡及洗钱等多个环节,且呈现跨区域犯罪特征。
为此,公安部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净网行动”,全国一盘棋,集中统一调度破大案。同时,转变传统打击模式,源头打击,从提供犯罪条件的链条出击,以严厉打击网络攻击破坏、入侵控制网站、网银木马盗窃、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为重点,有效整治和规范互联网秩序。
据介绍,由于网络转账速度快,几分钟内便能完成,而公安机关冻结需要依法履行手续,远远赶不上转账速度,一旦网络违法犯罪主谋藏匿境外,追赃难度将非常大。
“从避免群众损失角度讲,网络违法犯罪事前预防、事中止损与事后打击同等重要”,这位负责人建议,通信、金融监管、金融、行业网站和公安机关要通力合作,落实监管责任,做好安全防范,建立快速联动工作机制,共同预防和挤压网络违法犯罪。□本报记者周斌实习生李豪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