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如何界定诈骗与经济纠纷案件(报警诈骗需要提交的材料)

一、孙兰亮并未向朴量鲁隐瞒“杨建奎已将林权地流转给胥永胜”这一事实。

起诉书指控“孙兰亮隐瞒杨建奎已将林权地流转给胥永胜”,试图证明孙兰亮具有诈骗行为,但是本案的客观证据能够清晰地表明孙兰亮并未隐瞒该事实,而是对该事实予以了充分地披露。

首先,在孙兰亮与朴量鲁签订《合作经营协议》时,就向朴量鲁出示了一份由事发地曹川镇坡头村村委会出具的《通知》一份,该通知朴量鲁也作为证据在其立案时就向办案部门提供,并作为了本案的证据。该通知中明确表明:“持证人徐(胥)永胜可以在本证范围内,通过流转方式与私人达成共识,村民的林权证流转给徐永胜,但企业在施工中,出现铝、铁矿,为抢救资源,不予浪费,允许采挖,必须在近期内采挖结束,不能影响企业工程建设。”

该份通知,已经明确表明了杨建奎已经将林地流转给胥永胜的事实,朴量鲁根据该通知也能够完全了解该林地的现况。因此孙兰亮并未向朴量鲁隐瞒此事实。

因为张明伦是之前该地块上的采挖人,他为了退出因此介绍了朴量鲁过来继续承包采挖,因此,张明伦有义务,也势必会将其所知悉的该地块的详细情况向朴量鲁予以介绍。所以不可能存在孙兰亮隐瞒该事实,以及朴量鲁被隐瞒的情况存在。

二、孙兰亮并未向朴量鲁声称该林地“归其所有”。

起诉书指控,孙兰亮向朴量鲁声称本案所涉林地“归其所有”,本案的客观证据表明,此指控纯粹不实。

朴量鲁在询问笔录中(2015年11月22日)讲到:“我问他这块地是谁的,有手续没有,孙兰亮说这块地是他承包的,手续齐全,还说让我放心,他手里有这块地的林权证,孙兰亮还把他和刘远命签订这块地的承包协议提供给我,这个复印件我之后提供给公安机关……了”

该份笔录证明,在孙兰亮与朴量鲁签订合作经营协议时,就将所涉林地的林权证、刘远命与林权证人杨建奎签订的《承包协议》、孙兰亮与刘远命签订的《协议》向朴量鲁予以了提供,朴量鲁也将这些文件作为证据向办案部门予以了提供,也作为本案的证据在本案卷宗中存在。

这些证据清晰地表明,该块林地的承包权人是杨建奎,刘永胜与被告孙兰亮均是转承包人。

由此可知,孙兰亮并未向朴量鲁捏造说,本案所涉林地“归其所有”,而是通过书面证据明确表明其只是转包人。所以起诉书指控该犯罪事实是根本不存在的。

三、孙兰亮完全具有履行《合作经营协议》的能力

公诉人在庭审中指控认为孙兰亮在没有履行能力的情况下,与朴量鲁签署了该份协议,事实上,本案客观证据显示,孙兰亮完全有此能力。

根据我国《森林法实施细则》的明确规定,占用林地必须经省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才可进行。所以,县政府的招商引资占用林地建设石灰矿的行为是违法的,招商引资行为并不表明林地的承包权人在法律上必须将林地转包给胥永胜。也就是说,胥永胜使用林地的行为并不具有来自政府的强制力,胥永胜若想取得林地的使用权,必须同与林地有权利关系的权利人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协议。

根据杨建奎、刘远命的供述可知,在他们与胥永胜签订《林坡流转协议》时,就已经将林地下铝矿石的采挖权利予以了保留。

综上可知,在民事法律上孙兰亮对杨建奎林地下的铝石具有完全的采挖权利,因此对《合作经营协议》具有完全的履行能力。公诉人对孙兰亮的该项指控不属实。

四、起诉书认定孙兰亮隐瞒了两项事实,而该两项事实公诉人仅以证人的单方陈述就予以认定,无视该陈述与其他客观证据相矛盾,且违反了本案所涉的民事法律关系。

起诉书认定的孙兰亮隐瞒的该两项事实是:“2014年3月5日,胥永胜向被征地村民发放补偿款,并要求村民十日内将林地下的铝石挖完”;“2014年3月底,因李林的采挖行为影响胥永胜的厂矿建设,胥永胜要求孙兰亮在三日内采挖完毕。”

起诉书认定以上事实的依据均是胥永胜的陈述,并没有其他证据可以予以印证。而且以上认定直接与坡头村出具的《通知》相矛盾,因为通知系村委会与胥永胜协商的结果,该期限是两个月,以及不能影响石灰石矿的建设,胥永胜无权对此期限随意予以变更。

以上协议的约定明确表明,胥永胜阻拦施工对胥永胜而言,其违反了其与刘远命达成的协议;对刘远命而言,刘远命违反了其与孙兰亮达成的协议;对孙兰亮而言,其违反了其与朴量鲁达成的协议。

因此,胥永胜阻拦施工的行为是明确的违约行为,对此,孙兰亮与朴量鲁签订的协议能够清楚地表明。然而,公诉机关却将这一明显的民事违约行为认定为诈骗行为,这是显然是罔顾事实。

五、刘远命与孙兰亮的行为完全一致,如果孙兰亮构成诈骗,那么刘远命也构成诈骗。

庭审证据能够证明,孙兰亮与刘远命签订了承包《协议》一份,孙兰亮后又基于该协议与朴量鲁签署了《合作经营协议》,两份协议书内容基本一致,所涉背景也完全一致。发包人均有义务确保承包人在经营过程中不被阻挠。如果胥永胜的阻挠行为导致孙兰亮构成诈骗,那么同样,该阻挠行为也会导致刘远命构成对孙兰亮的诈骗。

那么为何只认定孙兰亮的行为构成诈骗,而对刘远命的同样行为就无动于衷呢?显然,这里在法律适用上存在着严重不统一问题。

六、朴量鲁的行为是私挖滥采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刑法保护的是合法权利,不能保护非法行为。

根据我国矿产资源法的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的情况下进行采挖,均是私挖滥采的违法行为,严重的构成“非法采矿罪”。www.tylyfls.cn

而汝州公安局及检察院却对此熟视无睹,动用公权力去保护违法人的违法行为,非法利益。此举,涉及渎职行为和滥用职权行为。

七、本案有关系案的嫌疑,涉嫌公安机关插手经济纠纷的行为

孙兰亮及其家属将会进一步对此行为予以控告和举报。

八、朴量鲁对孙兰亮有诬告陷害行为

朴量鲁在询问笔录中指控到:“孙兰亮说这块地是他的,他有林权证,他把和刘远命签的协议拿出来让我看了看,给我说这块地他正挖着,100万转让给我,让我先付50万就能把林权证转让给我,我就能去开采。”

根据本案的可观证据可知,孙兰亮从未以任何形式欺骗朴量鲁让其认为这块林地归其所有;此外,起诉书不实指控也均是根据朴量鲁的供述得来,因此,朴量鲁的以上违反基本事实的指控构成了对孙兰亮的诬告。

综上,请求审判法庭能够依法给予孙兰亮公正的判决,维护孙兰亮的基本权利,纠正公安、检察院的违法行为,纠正汝州市法院的错误判决。

THE END
1.诈骗按经济纠纷算吗诈骗与经济纠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将诈骗按经济纠纷来算。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行为具有明显的欺诈性和非法占有性,其目的是骗取他人的财物,给受害者造成经济损失。而经济纠纷主要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当事人之间因权利义务关系发生争议而产生的https://www.66law.cn/question/answer/73110593.html
2.如何界定诈骗与经济纠纷律师普法如何界定诈骗与经济纠纷2022-10-25 30,844 普法内容诈骗与经济纠纷的界定如下: 1、两者的含义不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是犯罪行为的一种,公安机关对其立案侦查有权管辖;经济纠纷是指市场经济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权益争议,https://www.110ask.com/tuwen/11807614195135605726.html
3.如何界定诈骗与经济纠纷叔栋19845318272》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有什么根本区别 璩疯4961……》 合同诈骗罪与经济合同纠纷区别:1、行为人有无实际履约能力.一般情况下,仅出现经济合同纠纷,当事人还是有一定履约能力的.而合同诈骗者则往往是根本没有履约 叔栋19845318272》请问诈骗与经济纠纷有啥区别 https://www.da-quan.net/ti/%E5%A6%82%E4%BD%95%E7%95%8C%E5%AE%9A%E8%AF%88%E9%AA%97%E4%B8%8E%E7%BB%8F%E6%B5%8E%E7%BA%A0%E7%BA%B7.html
4.如何界定诈骗与经济纠纷界定诈骗与经济纠纷的关键在于其性质和动机。经济纠纷是围绕权益、义务产生的争议,而诈骗则是非法占有他人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5360713.html
5.如何界定诈骗和经济纠纷如何界定诈骗和经济纠纷 诈骗与经济纠纷是两种不同的法律概念。 诈骗是指以欺骗方式陷害他人,以获得非法利益的行为。通常是指行为人通过编造虚假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使被害人误信其错误的言行,而被害人因此而将财产、权利、利益等让渡给了行为人。诈骗涉及到行为人的犯罪主观故意以及欺骗行为的客观性质,因此,诈骗https://www.fabao365.com/jiufen/a-109394.html
6.2024年如何界定金融诈骗行为?头条新闻法律资讯另外,《刑法》第192条至第198条分别规定了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以及保险诈骗罪等多种具体的金融诈骗犯罪类型,明确了各类金融诈骗犯罪的具体构成要件。 如何区分金融诈骗与经济纠纷? 金融诈骗与经济纠纷在实践中往往存在一定的混淆,但两者在法律性质、行为特征https://www.maxlaw.cn/n/20240326/11031019293363.shtml
7.诈骗和经济纠纷的界定(精选7篇)篇1:诈骗和经济纠纷的界定 合同诈骗罪与合同欺诈的法律界定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诸多不法分子或利用合同诈骗,或利用合同欺诈行为侵害他人的财产所有权,直接或间接地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如何正确区分和把握合同诈骗罪和合同欺诈行为,是一项具有探讨性的法律问题,因为它关系到罪与非罪的问题,对定罪量刑有重大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bo666t6u.html
8.区分经济交易与合同诈骗需把握四要件近日,一则“杨乐乐被骗788万”消息被大量转载,受到网友广泛热议,讨论内容各有不同。一时间,“合同诈骗”也成为热词,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合同诈骗相关法律问题更值得关注。经济交易与合同诈骗的界限到底如何划分?股权纠纷和合同诈骗两个法律程序如何进行?受损利益又将如何得到救济?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7/11/id/3047946.shtml
9.诈骗罪与经济纠纷如何区分?法律常识在线法律知识查询方面的纠纷,是一种法律上的民事行为纠纷双方的核心差异是主观目的与客观手段:诈骗主观目的是非法占有,而经济纠纷不是;客观手段中,诈骗采取的是欺骗或隐藏事实的手段,而经济纠纷是正当行为一般来说,两者比较容易混淆的,就是典型的借钱不还的问题借了钱,债务人打了欠条,然后没钱还,如何界定是经济纠纷还是诈骗,真的很https://www.lawpa.cn/changshi/578405.html
10.如何认定合同诈骗与合同经济纠纷的界限王建国我国刑法在1997年修订以前,利用经济合同诈骗犯罪,只是诈骗罪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改革深化,经济交往活动频繁发生,合同纠纷日趋增https://www.zhangqiaokeyan.com/academic-journal-cn_marketing-research_thesis/020128387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