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线下接触式婚恋诈骗刑民交叉问题认定路径探析

“一对一”线下接触式婚恋诈骗案件中,双方的经济往来是否构成犯罪?若构成犯罪,诈骗数额该如何认定?实践中有以下三种分歧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奚某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犯罪嫌疑人奚某某与被害人徐某某通过线下交际建立了一定程度的恋爱关系,二人之间的经济纠纷应当认定为因民事欺诈引发的婚恋纠纷。因此,奚某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其行为应当由民法而非刑法调整。

第二种意见认为:奚某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应全部认定。

奚某某在交往过程中隐瞒婚姻状况、真实姓名,被害人徐某某因此陷入“真实婚恋”的错误认识,徐某某在陷入上述错误认识的情形下给付对方财物,致使自身财产遭受损失。因此奚某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应当以被害人损失数额全部认定。

第三种意见认为:奚某某的行为构成诈骗罪,诈骗数额应区分认定。

婚恋诈骗类刑民交叉案件并不应当完全由刑法进行规制,双方交往中的花费可能存在“你情我愿”的情况。对于案件性质及诈骗数额,应当结合双方交往的阶段、犯罪嫌疑人虚构事实的内容、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

三、评析意见

笔者赞同第三种意见,婚恋诈骗类刑民交叉案件一般具有民事法律行为的外观,对于案件中遇到的刑民交叉问题,需依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穿透式审查,具体认定路径如下:

(一)“穿透式”审查主观故意以准确认定案件性质

从客观上看,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客观表现上往往存在重合,难以从欺骗内容、欺骗程度等方面进行“量”的区分,必须从非法占有目的上进行“质”的把握。从主观上看,婚恋诈骗犯罪的行为人根本无意与被害人恋爱结婚,恋爱交往的目的就是非法占有对方财物;而用欺诈手段的行为人有与被害人正常交往的意思,只是企图通过欺诈手段在交往过程中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或解决自身某种需要。因此,“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区分婚恋纠纷与婚恋诈骗刑民边界的一个重要界限。

(二)“穿透式”厘定交叉情形以甄别涉案财物性质

本案诈骗数额的确定,首先需考察民法对于本案的基本立场。在刑法与民法规范的保护目的相一致的场合,刑法应当绝对从属于民法。厘清双方经济往来中的刑民交叉情形,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有必要进入犯罪的实质认定。双方经济往来是否全部认定为诈骗数额,需详细剖析本案刑民交叉情形并作具体法律分析,以分类甄别涉案财物的性质。

笔者认为,实践中认定刑民交叉案件犯罪数额时,不应孤立适用法律,而应在厘定双方经济往来中的刑民交叉情形后,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刑民交叉情形进行“穿透式”审查,结合“被害人是否陷入错误认识处分财物”这一构成要件进行实质判断,以确定是否具备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内容,进而准确区分认定本案的诈骗数额。

(三)“穿透式”分析构成要件以区分认定犯罪数额

本案诈骗数额的认定,除了准确厘定双方经济往来中的刑民交叉情形外,还需判断被害人是否系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物,进而导致财产遭受损失。实践中应结合处分财物时双方交往的阶段、被害人处分财物的原因、所处分财物的实际用途等,对被害人陷入何种错误认识及陷入错误认识的程度进行分析。

从男女感情发展趋势来看,双方交往过程一般可以分为“追求”阶段、“恋爱”阶段、“婚恋”阶段。在“追求”阶段、“恋爱”阶段,双方线下交际、发展感情的必要支出,包括“赠与财物”“共同生活消费”等情形,不应当认定为系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的财物。在“婚恋”阶段,被害人基于“订婚结婚”等错误认识为婚礼筹备支出的“三金”、彩礼及其他支出可以认定为诈骗数额。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以上)

THE END
1.如何判定婚姻诈骗婚姻关系并不不代表从此不用负责,并不会因为双方具有婚姻关系就要求罪犯与受害者之间没有婚姻关系,这很显然与刑法中有关于诈骗罪的主体相冲突。 那么我们要怎么才能知道是不是婚姻诈骗呢?要像准确的辨别和处理婚姻诈骗的案件,区别婚姻与不道德婚姻,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判断: https://www.64365.com/zs/976596.aspx
2.对于婚恋诈骗如何认定诈骗罪婚恋诈骗涉及经济欺诈,若诈骗金额达到法定标准,即构成诈骗罪。依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数额较大者将面临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251344.html
3.渣男捞女入狱图鉴——婚恋诈骗案中“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行为人对涉案款项的使用(如挥霍、归还个人债务等),以及有无债务偿还能力,往往也是认定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重要因素。不少婚恋诈骗案件的嫌疑人,其实有较强的反侦查意识,会在行骗过程与被害人订立借款协议或借条,以此将索财行为合法化为民间借贷行为。司法机关往往会通过调查以上两项因素,综合判断案件系属于民间借贷还是https://www.163.com/dy/article/J4DAUO200551M2TR.html
4.网征婚被骗43万女子变卖房产借高利贷帮“真爱”——中国青年网说起这些事的时候,陈琴语速急促,她无法从这种阴影中走出来。陈琴还给记者看了她加入的一个婚恋诈骗受害者群,据受害者的报警记录显示,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0人被骗了2000多万。“我们希望国家能够专项打击,将这些人绳之于法。” 网征婚被骗43万 昨天下午两点,四名福建漳州籍男子通过婚恋交友的方式涉嫌诈骗58.09万一案在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1704/t20170413_9475591.htm
5.隐瞒已婚育身份婚恋诈骗4名女子,公诉!经多次引导侦查取证和自行补充侦查,发现李某洋明知自己房产多次抵押、实际无偿还能力,还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以婚恋交友方式向包括赵某在内的4名女性借款,总额达人民币38万余元,非法占有目的足以认定。2023年3月7日,该院以李某洋涉嫌诈骗罪向法院提起公诉。2023年9月27日,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采纳检察https://m.gmw.cn/2024-01/19/content_1303636830.htm
6.重案特大婚恋交友网络诈骗团伙覆灭记网络上飞来一只甜蜜的“爱情鸟”,交往时间很短就主动要求确认恋爱关系,对人嘘寒问暖,看似美好的事情,背后却是骗子们精心布下的“桃色陷阱”。近期,河南省唐河县人民检察院提前介入一起当地公安机关办理的特大婚恋交友网络诈骗集团案,积极引导取证,依法审查办理。 http://www.lawnewscn.com/wap/content/2022-08/10/content_8766558.html
7.西部法制报随着大龄剩女剩男越来越多,一些相亲节目、婚恋网站也火了起来,一部分人通过投机取巧的非法方式利用婚恋网站为自己谋取私利。那么,诈骗罪的特征是什么? 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诈骗罪的犯罪对象是公私财物,既包括动产,也包括不动产。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使被害人陷入错误,信以为真https://esb.xbfzb.com/h5/html5/2021-01/14/content_18427_3885426.htm
8.专坑单身女性!荐股平台假扮富商“谈恋爱”涉案近2000万一分钱都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有的诈骗甚至让被害人无从察觉。2019年5月,江苏省南通市警方发布通告,破获一起特大交友荐股诈骗案:警方捣毁虚假股票交易平台及3个诈骗窝点,抓获62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近2000万,其中的团伙头目王某竟然还是一名95后。 根据通告,该诈骗团伙在婚恋交友网站疯狂撒网,假扮富商、公务员等中年成功人士https://wap.eastmoney.com/info/detail/20200507147616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