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婚恋需求也是社交需要,调查显示:近45%受访青年接受相亲直击现场澎湃新闻

社交、恋爱两不误,39.86%受访青年认同“相亲不成做朋友”

“我有些‘社恐’,平时很少认识新的异性,相亲为我提供了渠道和契机。”在向航看来,年轻人不必将相亲视作爱情的“枷锁”,“相亲更像是为爱情创造缘分,为我们提供了和异性接触的途径。相亲也是可以一见钟情的,你可以自己判断是否需要和对方进一步交往,不需要给自己压力。”向航表示她更喜欢直来直往、坦率的沟通方式,“放在平时,朋友、同学见面都会比较羞涩,碍于面子,谁也不敢约对方吃饭,最终错失一段感情。”

在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迟毓凯看来,有较多年轻人可以接受相亲,整体来说是一种好的现象。“年轻人不认为相亲老套、只接受自由恋爱,也不坚持只有经父母考察的恋爱对象才靠得住,认同找到彼此相爱的人不需要固定模式,说明年轻人性格心态的开放成熟,社会氛围上对各种形式的婚恋交友都持接受态度。”

参与学校或单位组织的联谊活动(48.69%)、参加朋友同事组的社交局(45.74%)也是受访青年欢迎的相亲方式。

一边给父母打了“拒绝相亲”的预防针,梁小华一边“拼手速”报名了兄弟单位单身青年联谊活动。“早就听说活动名额非常紧张,所以我很快就‘下手’了。”活动对梁小华充满了吸引力,几家属于不同行业的单位共同组织,主要行程是到北京西山爬山。既能认识新朋友,又能户外运动、锻炼身体,有缘的话还能找到男朋友,“这样的活动刚好符合年轻人的喜好”。

有人希望“细水长流”,也有人希望“直达目标”

就读于暨南大学的陈宇龙直言,自己目前不会考虑相亲:“如果有一天爸妈‘催婚’,我多半会比较抗拒。”他希望随着自己的节奏恋爱结婚,相亲更符合父母辈的爱情观,而年轻人的性格更加鲜明,对于爱情和婚后生活有很多不同的追求。“情侣之间要通过磨合和多番考量,才能确认是否能成为终身伴侣。相亲显得有些急躁,也许会加速两人亲密关系的进展,但也省略了双方相互了解和磨合的过程。”

中青校媒调查结果显示,一些受访青年不愿意选择相亲的原因,包含更愿意顺其自然遇到合适的人(56.32%),相亲显得很功利(50.32%),相亲场景太尴尬(37.62%),相亲很难看清对方真实的一面(33.81%),不想被用长相、工资等标签化的指标衡量(32.38%)等。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的曲圆不排斥相亲,但她更期待顺其自然的爱情。“感觉相亲就意味着以结婚为首要目的,而不是自然而然地相遇、顺理成章地相爱,然后再作出结婚的决定,会影响感情的浓度。太多地理性考量现实利益,也可能忽视人的品行和本质。所以即便是相亲,我也希望从做朋友开始。”

梁小华抗拒两人单独相亲,是因为首次相亲的尴尬体验挥之不去。地点约在一个公园,在气温接近零摄氏度的冬日,两个人绕着公园的湖转圈,梁小华冻得瑟瑟发抖,实在没话题聊了,就是一阵沉默无语。更让梁小华抵触的,是已经工作了几年的男生表达了一年内结婚的意愿。“才见第一面,就不停地往前拉我的人生进度条。”

但也有年轻人对此给出不同的答案。在心里预演、排练了几回合后,向航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段相亲经历。“我们双方父母是很多年的朋友,大家知根知底,所以我觉得也挺靠谱儿的。”当天晚上的氛围并没有预想中的“尴尬”,“那个男孩还挺健谈的,会主动找话题,聊一些自己在学校的趣事。家长们也会在旁边‘助攻’,不时就提一下我俩挺有缘分的,之后还会一起在河南上学。”

在迟毓凯看来,目的性较强的相亲模式和社交属性较强的联谊方式都有存在的价值。“有的年轻人的确比较迫切希望步入婚姻,比如有人到了一定年龄段,相亲的目的就是寻找结婚对象,对直接、高效的相亲模式有需求。”在一些年轻人看来,初次见面就要把自己标签化为“外形相貌”“家庭背景”“经济实力”“工作单位”等脸谱化的标签显得过于功利,但对于另一些年轻人来说,这是提高交往效率、少走弯路的一种方式。

一些年轻人或其家人较为紧迫的交友需求,还催生出“公园相亲角”“快速约会”等看起来比较极端的模式。“但很多年轻人不希望婚恋如此‘赤裸裸’,尤其是没有尽快成家立业的想法时,他们更希望‘细水长流’。”迟毓凯观察到,有的年轻人愿意通过公司、学校团组织或一些协会组织的兴趣爱好活动认识朋友和异性,这些活动不显得那么功利,也可以在活动中结识有共同爱好或志同道合的人。

为年轻人营造灵活的婚恋交友场景

尽管现在还不想相亲,陈宇龙也不是完全抗拒相亲这条“快速道”。“如果到了适婚年龄,却还处在单身状态的话,我也会考虑通过相亲快速认识一些圈子之外的人。”他看好当下一些“新兴相亲方式”。“我觉得‘剧本杀相亲’就很有意思,在这个流程当中,双方可以快速熟悉彼此,并且通过剧情产生对话的机会,也能观察到很多人真实的情感流露和潜在行为逻辑。”

但梁小华坦言,也不是所有单位间联谊活动都这么受欢迎。她有朋友参加公司组织的联谊活动在一个大礼堂里,让很多年轻人一起互动,还组织男生给女生送花。这被梁小华定性为“尴尬到脚趾可以抠出一套房”“可以但没必要”,“一些公司、单位要组织单身青年联谊活动,还是要考虑年轻人的喜好,好的活动年轻人抢着都要报名。”梁小华说。

THE END
1.400人欢囍有约!这场单身青年交友联谊活动甜度爆表!推动文商融合,打造消费新场景 本次活动在“520”这个意味爱与被爱的特殊日子前夕举办,不仅将文化与珠宝完美融合,打造甜蜜经济新IP,而且激活了婚恋主题消费需求。为释放节日消费潜力,进一步提振商圈活力,此次活动联动IBC商圈商家及其他爱心企业,以“政府搭台、企业伴奏、青年受惠”的方式,为参与者提供更浪漫的氛围、更浓https://www.sztv.com.cn/ysz/zx/luohu/80108624.shtml
2.艾媒咨询20202021年中国移动社交行业研究报告(附下载)各大互联网公司及企业均有意入局移动社交:京东推出“梨涡”和“盼汐”,瞄准社交赛道;快手推出“Before避风”,目的拓宽用户群边界;阿里巴巴推出“Real如我”,瞄准校园社交场景;网易云音乐推出“心遇”,打造新型交友产品;以及今年百度收购YY国内直播业务,孵化社交产品“有噗”、“听筒”和“音啵”等垂直社交产品。众多新https://www.iimedia.cn/c400/76205.html
3.聚英才展风采“丝路青缘”呼应陕西发展大主题近年来,共青团陕西省委积极响应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在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储备人才等方面下大力出实招,并在省级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打造“丝路青缘”婚恋交友工作品牌,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吸引全省青年广泛参与,帮助青年解决在婚恋婚育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服务陕西工作大局,争取让更多建设陕西的青年才俊落户三秦http://big5.news.cn/gate/big5/sn.news.cn/20240519/c3e7f7613f4b4b28a9bd2cdab401cd25/c.html
4.重庆第1眼友好让城市更美好!打造骑手友好嘲助力人民城市建设就他的观察,新就业群体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高、两强、两弱”,也就是:青年比例高、流动性高;自主性强、依赖性强;稳定性弱、专业性弱。《重庆市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十五条措施》的出台,正是针对群体特征与城市治理目标,找准了“城与人”的友伴关系、“人与人”的美好关系,契合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http://www.cqwxnews.net/Item/10387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