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特色小镇案例分析——白鹿原田园风情特色小镇

白鹿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地名,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方向10公里,灞河和浐河之间。白鹿原分属西安市长安区、灞桥区以及蓝田县三个区县。白鹿原田园风情特色小镇就建在白鹿原之上,与市中心直线距离约20公里,距离南三环约12公里,属鲸鱼沟风景区,现为杨家沟村、狄忖、迷村用地,项目用地面积4000亩。

项目位置图

二、项目开发条件

1、历史渊源

白鹿原因有白鹿出现而名,这不仅是出自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就连历代史籍也有记载:《后汉书郡国志》载:“新丰县西有白鹿原,周平王时白鹿出。”《水经注》、《太平寰宇记》也有“平王东迁时,有白鹿游于此原,以是名。”由此可见,关于白鹿原名称的来历及有白鹿出现的历史,已是遥远的2700多年以前的事了。

约115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蓝田猿人,就在县境内公王岭一带繁衍生息,逐渐散居于灞河中下游。周安王23年(公元前379年)置蓝田县,至今已有2300多年历史。白鹿原是“蓝田猿人”向渭河平原迁徒发展的漫长过程中最早涉足之地,其历史源远流长。华胥氏、华族、华山、华夏、伏羲、女娲、炎黄二帝,史前文明一脉相承,上古传说的考古发现,白鹿原及周边地区是人类先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华夏文明最早的萌发地之一。

历史上,白鹿原因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春秋时期的秦穆公开始,就在灞河上修筑军事要塞“灞城”。白鹿原曾先后两次单独建立过“白鹿县”,又先后涉建过芷阳县、灞陵县、南陵县、杜县、宁民县等。在西安建都的历代王朝,都把白鹿原视为吉祥的风水宝地和郊游狩猎的御园。在唐代,由于白鹿原地处京郊,地势开阔,故当时的显贵死后多葬于此。近40年来,原上现出土了包括皇室亲王、公主及刺史等高级官吏的墓志铭百余方。

2、文化渊源

白鹿原由著名作家陈忠实及其小说《白鹿原》而熠熠生辉,文学《白鹿原》与现实白鹿原相得益彰。白鹿原上的孟村和安村,被认为是小说《白鹿原》的创作地。安村乡有一个有名的村子——白村,村里的两个姓氏大户被认为是故事里面两大家族原型。而作者本人,曾经多次常住蓝田,翻阅了大量蓝田县志资料。借此弥足珍贵、誉满华人世界的无形资产,通过这一独特性与唯一性,开发建设白鹿原古镇,让广大旅客走进文学、走进现实、走进历史、走进今天,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知名度与市场吸引力。在美丽的白鹿原,有绵延3公里鲸鱼湖,有金碧辉煌的报恩寺,有“聚仙坊”、“聚贤坊”等美丽传说,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必将产生强大的文化影响力与感召力。

3、生态资源

白鹿原南依秦岭,北临灞水,浐河横亘东西,其自然风光别具情趣,南接秦岭国家中央公园,北望广阔的渭河平原,可登高俯瞰整个西安城区,天高地阔,空气清新。白鹿原区内山、水、原、川地貌多样,自然形胜,具有开发田园城镇、休闲旅游、都市农业的良好条件。

4、农业资源

白鹿原海拔高度为690-791米,是以旱作为主的农业区。该区耕地地块大,平地多,坡度缓,土质良好,土层深厚,光照充足,降水偏少。粮食作物以两年三熟为主,复种指数为160%左右。盛产小麦,兼种玉米、豆类,素有“蓝田粮仓”之称。

5、区位条件

白鹿原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地跨长安区(原长安县)、灞桥区、蓝田县两区一县的灞河、浐河之间,东起点与篑山相接,西到西安和长安,南依秦岭终南山,北临灞河,居高临下,是古城长安的东南屏障,距市中心15公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将带来面向庞大市民消费群体的“农家乐”消费。

三、项目总体定位

总体思路

具体而言,以古镇为立足点和中心区域,向周边村镇带动辐射,以白鹿图腾、白鹿书院、白鹿祠堂、白鹿牌楼、白鹿县衙等标志性建筑为亮点,内含丰富多彩的民间生产作坊、生活方式、民间传统技艺、工艺美术、民俗文化活动等,立体、鲜活、全方位展示农耕文化、民俗风情,吸引海内外游客休闲旅游、观光体验。

整体定位

◆白鹿原古镇--浓缩关中风情,开启华夏寻根之旅。

◆以观光农业为基础,《白鹿原》故事为主线,观光休闲为主导,休闲养生为辅助,关中风情为表现,华夏寻根为灵魂。

文化背景梳理

功能定位

项目定位方向

历史沉淀的关中文化风情与现代休闲的观光文化之旅相结合—西安首选关中风情旅游观光集聚地,打造集“关中风情”、“田园休闲”、“花海农庄”、“农家体验”、“养生度假”、“主题休闲”于一体的关中田园休闲风情小镇。

项目发展定位

◆关中风情展示——逢年过节的民俗表演

◆关中农民命运展示——重大历史节点展现(白鹿原故事寻根)

◆农家休闲娱乐——农业观光、假日休闲、养生度假、时节采摘

项目运营方向

项目通过土地置换和产住结合的方式,与关中风情相结合,引入高端休闲会所,以风情古镇为基础,设置家庭旅馆、民居客栈、餐饮茶吧等,采用生态、业态、形态、文态“四态合一”的运营方式。

四、发展目标

1、打造中华文明始祖遗址廊道,开启华夏始祖探寻之旅

从神话传说的华胥、女娲、伏羲,到考古遗址的蓝田猿人、西安半坡、华县元君庙、华阴横阵,白鹿原古镇是这条廊道的重要节点,是展示华夏根脉、体验关中文明发展的绝佳平台。

中华文明始祖遗址廊道

2、打造西安文化农业观光新模式,首创关中风情会客厅

项目以休闲农业为根基、历史文化为灵魂,复原《白鹿原》小说中的重要场景,引入电影的原创物件,发扬陕西的非遗文明,挖掘关中风情的深厚底蕴,打造成为西安的文化旅游城市名片。创新农业观光休闲新模式,力争打造西安旅游文化产业的龙头,在国内文化旅游市场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形成西有成都宽窄巷子,东有上海新天地,南有深圳华侨城,中有西安白鹿古镇的翘楚格局。

关中风情会客厅

3、打造传统礼仪、动植物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青少年实践基地

组织全省以及全国的大中小学生前来参观体验,通过白鹿原古镇里面的中国传统活动的举办,让大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巨大魅力,让青少年参与到花海农庄及动物饲养等活动中,寓教于乐。

4、打造西北首家老年养生健康产业基地

充分发挥白鹿原的生态资源,利用鲸鱼湖,打造白鹿湖公园,为老年人创造一个活动、养生、教育、健康的基地,项目通过垂钓、农耕、锻炼、养生等功能设置,并举办讲座、培训、比赛等活动,让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颐养天年。

鲸鱼湖

五、规划布局

项目形成“一镇”、“一园”、“两轴”、“三村”、“四区”的规划布局。“一镇”即白鹿原古镇,“一园”指白鹿养生公园,“两轴”指白鹿风情古道和白鹿恋曲大道,“三村”指狄村、迷村、杨家沟村,“四区”指的是花海农庄、农夫庄园、农家动物乐园和房车休闲基地。

项目规划布局图

1、一镇:白鹿原古镇请输入标题

以《白鹿原》故事素材为主线,融合关中民俗风情体验、度假休闲、养老居住等多元化功能。

古镇从关中农业社会最具代表性的土地和家族出发,集中关中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泛博物馆、主题博物馆的形式展示和体验深厚丰富的关中风情。

小镇结合现代休闲产业,包含主题博物馆、艺术家会馆、关中剧院、民俗文化创意产品馆、关中风情酒店、关中小吃街、特色餐饮娱乐等配套;以展示、经营、演艺、参与等多种形式方位体验关中民俗风情,为人们提供全新休闲旅游体验。

◆一个中心:白鹿广场

◆两大宅院:白家大院/鹿家大院

◆三条大街:关中小吃街/关中百工坊/关中集市大街

◆七大场景:白鹿书院/白鹿祠堂/白鹿戏院/白鹿县衙/白鹿会所/白鹿客栈/白鹿中药堂

白鹿原古镇规划图

2、一园:白鹿养生公园

充分利用白鹿原的自然生态资源,结合鲸鱼沟景区的度假资源,致力于打造以养生、健康为主题的产业基地,打造项目包括养生度假公寓/养生馆/滨湖垂钓/湖上娱乐休闲/田园漫步/养生运动。

养生馆

3、两轴:白鹿风情古道/白鹿恋曲大道

以公共艺术的形式,展示于道路两侧,形成一条“风情古道”景观大道;景观与传说共同构成白鹿原上一条温馨的婚恋主题景观大道。

风情古道

4、三村:狄村/迷村/杨家沟村请输入标题

通过项目内部狄村、迷村和杨家沟村的建设,塑造“一村一品”建设典范。

村落图

5、四区:花海农庄/农夫庄园/动物乐园/房车基地

花海农庄结合农业经济开发,打造花田景观农业,以观光游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同时,对花田作物加工开发,带动当地农民创收;农夫庄园旅游结合生产,农庄生产纯绿色食品,为小镇提供菜品、果品、肉品等原料,同时,发展加工业,开发特色饮品等产品,形成全产业链,持续发展;动物乐园通过使人体验观赏、喂养、接触动物的乐趣,让大人寻找童年记忆、小孩感受乡村充满温馨与情趣的童话世界;汽车营地通过建设汽车主题文化休闲的目的地,让人体验生态田园生活,感受汽车文化的魅力。

花海农庄

end

点击下方图片,精彩内容停不下来

理论政策:

实操建设:

本文转载自元亨智库,由特色小镇网运营团队编辑推荐。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谢谢!

THE END
1.400人欢囍有约!这场单身青年交友联谊活动甜度爆表!推动文商融合,打造消费新场景 本次活动在“520”这个意味爱与被爱的特殊日子前夕举办,不仅将文化与珠宝完美融合,打造甜蜜经济新IP,而且激活了婚恋主题消费需求。为释放节日消费潜力,进一步提振商圈活力,此次活动联动IBC商圈商家及其他爱心企业,以“政府搭台、企业伴奏、青年受惠”的方式,为参与者提供更浪漫的氛围、更浓https://www.sztv.com.cn/ysz/zx/luohu/80108624.shtml
2.艾媒咨询20202021年中国移动社交行业研究报告(附下载)各大互联网公司及企业均有意入局移动社交:京东推出“梨涡”和“盼汐”,瞄准社交赛道;快手推出“Before避风”,目的拓宽用户群边界;阿里巴巴推出“Real如我”,瞄准校园社交场景;网易云音乐推出“心遇”,打造新型交友产品;以及今年百度收购YY国内直播业务,孵化社交产品“有噗”、“听筒”和“音啵”等垂直社交产品。众多新https://www.iimedia.cn/c400/76205.html
3.聚英才展风采“丝路青缘”呼应陕西发展大主题近年来,共青团陕西省委积极响应国家人口发展战略,在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储备人才等方面下大力出实招,并在省级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打造“丝路青缘”婚恋交友工作品牌,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吸引全省青年广泛参与,帮助青年解决在婚恋婚育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服务陕西工作大局,争取让更多建设陕西的青年才俊落户三秦http://big5.news.cn/gate/big5/sn.news.cn/20240519/c3e7f7613f4b4b28a9bd2cdab401cd25/c.html
4.重庆第1眼友好让城市更美好!打造骑手友好嘲助力人民城市建设就他的观察,新就业群体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两高、两强、两弱”,也就是:青年比例高、流动性高;自主性强、依赖性强;稳定性弱、专业性弱。《重庆市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市”十五条措施》的出台,正是针对群体特征与城市治理目标,找准了“城与人”的友伴关系、“人与人”的美好关系,契合了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http://www.cqwxnews.net/Item/103874.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