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爱情心理视角构建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探索优质婚恋的有效途径心理学

“加强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和引导。将婚恋教育纳入高校教育体系,强化青年对情感生活的尊重意识、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青年树立文明、健康、理性的婚恋观。”

当前,我国的结婚率在整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很多大学生从踏出学校的那一刻就一头扎进了找工作的焦虑中。

在此期间,很多东西逐渐成了工作之外的附属,例如一段健康、理性的恋爱,而一个幸福、平等的婚姻似乎更是变成了奢望。

2019年10月,教育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将婚恋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借以引导学生树立文明、健康的婚恋观念,将当代大学生婚恋教育放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长期以来,高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也会涉及婚恋教育,但取得的效果不明显。

比如,在一定程度上尚未把握大学生婚恋生理、心理特点及需求,教育内容比较狭窄,教育方式比较单一。既不能对大学生婚恋中的共性困惑给予解答,也无法针对个性化婚恋问题加以引导。

在这种背景下,从爱情心理视角探析大学生婚恋心理,构建理性、健康的婚恋观会是解决大学生婚恋问题的有效途径。

爱情心理与婚恋观构建

《西部学刊》曾发表过一篇关于当代大学生婚恋生育心理现状的研究学报,其中采用了调查问卷的形式,对300名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婚恋生育态度呈现出以下几种特点:婚恋行为低龄化、两性知识匮乏化、婚育态度开放化、追求两性平等化、择偶标准内在化等。

从结果来看,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已经和传统的婚恋观相去甚远,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再局限于传宗接代,转而追求个人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

这种转变有好有坏,要想将不利转变为有利,需要对大学生爱情心理进行分析,以及结合当代大学生婚恋教育进行研究。

顾名思义,爱情心理是在爱情过程中个体心理特征的表现。在西方心理学领域,这一心理经过大量的研究,逐渐发展出一套理论体系,即爱情心理理论。

其内容主要包括:爱情生物理论、爱情类型理论、爱情文化理论。

这些理论的主要思想均来自于实证研究的结论,科学性较强。心理学家从不同角度对爱情进行研究,研究范围较广,研究内容涉及爱情的各个方面。

因此,爱情心理理论体系为我国高校婚恋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在社会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多种多样的价值观涌现并相互作用,婚恋观身处其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其他价值观念的影响。

这些影响有好有坏,然而还未踏足社会的大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分辨,所以他们渴望得到来自家庭或者学校的指导。

以此来解决他们婚恋知识匮乏,婚恋困惑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婚恋观念。

我们都知道大学校园是滋生美好爱情,孕育幸福婚姻的场所,因为青年们到了这个年纪,正是对婚恋满怀憧憬的时候。

所以大学的课程设置里必然有关于婚恋教育的内容,从爱情的内涵、爱情与人生的关系、家庭美德及法律法规等方面设置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婚恋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不过相比大学生专业上必修的课程,婚恋教育课时短,且被划入了德育内容,以思想道德和法律教育为主,缺乏婚恋生理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脱离大学生的婚恋实际。

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大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甚至经常缺课。加上理论知识本身就难以在实际婚恋中应用,婚恋教育难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然而,将爱情心理理论融入高校婚恋教育,可以从心理学的视角帮助大学生对于婚恋观的认识。

一是可以让大学生充分了解婚恋。当爱情心理理论被用于高校婚恋教育时,能够对大学生婚恋起指导作用。

同时,又增加大学生婚恋行为的可观察性、可理解性、可预测性和可控制性,避免婚恋行为的盲目和冲动,使大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婚恋行为,真正懂得为自己和他人的未来负责。

二是有效建立正确的婚恋道德观。上文所述,网络时代带来了多元的价值观念,其中不乏有冲击大学生婚恋观形成的不良影响。

此时,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并未完全固定和成熟,很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而发生改变。

因此高校婚恋教育不应只是灌输婚恋价值观和婚恋道德知识,还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正确辨析各种婚恋观念并做出理性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能力的培养建立在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基础之上,也是建立在对知识传授者和知识内容认同基础之上。

将爱情心理理论融入高校婚恋教育,能让教育者了解大学生的婚恋心态,理解大学生的婚恋需求,尊重大学生的婚恋生理心理特征。

而根据这些生理心理特征,教育者可以因材施教,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距离,从而提高大学生对教师的认同感,提高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纳度。

当大学生能用所学理论对社会上的各种婚恋观念进行准确的辨析时,其就能在婚恋观念及行为选择中理性取舍,真正从内心深处树立婚恋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形成正确理性的婚恋观。

建议

充分了解爱情心理理论对于高校婚恋教育的作用和价值后,针对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大学生婚恋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学校是大学生婚恋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生系统接受科学知识的主要阵地,理应承担起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大学生进行婚恋教育的责任。

除了进行系统的婚恋课程教学,还应充分利用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等形式,帮助大学生消除婚恋心理困惑、培养良好婚恋行为。

家庭是大学生最初接触婚恋情境的场所。父母的感情状况、相处方式、沟通方法、矛盾解决策略等,都是大学生最早、最直接接触到的婚恋现实。

子女通过观察父母婚恋模式形成对婚恋的最初理解,这种理解往往影响成人后的婚恋状况。

因此,父母要注重夫妻感情的维系,要积极正向地解决婚姻问题、采用合理有效的方式沟通,让子女看到父母为了夫妻感情所做的努力,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

新时代大学生要时刻提醒自己身上肩负的时代使命,时刻考虑到婚恋与学业、人生、社会的关系,不可为了短暂的快乐而放弃长远的发展。

在婚恋中不断提高自我监督、自我控制以及自律能力,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而言之,婚恋教育事关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当今时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事关社会和谐发展与稳定。

THE END
1.女研究生婚恋观研究女研究生婚恋观研究朱峰利 婚姻家庭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女研究生群体日益壮大。高学历并没有给女研究生带来婚恋上的优势,研究生在学历上的高地位和女性在传统婚姻家庭中地位的反差,使女研究生群体的婚恋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以2009年6月中央民族大学全日制在校女研究生(https://wap.cnki.net/lunwen-2010261399.html
2.南京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研究大学生 婚恋观 调查 研究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XI200721010.htm
3.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研究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docx,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 万万数据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火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植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也不包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204/5340312343001333.shtm
4.当代广西网(作者单位:桂林旅游学院。本文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2022年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女性婚恋观变迁研究”资助)https://wap.ddgx.cn/show/70550/u0s240136459p233366338p233343247a4.html
5.一篇特别有意思的研究:男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差异来看一篇特别有意思特别好玩的研究!研究包括中国男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差异,样本覆盖4所双一流、18所双非和8所专科院校,包括22个省份、26座城市,回收了14418份问卷,严格审查后获得9775份问卷。我挑了几个有意思的点大家一起看! 1.对于女性而言,虽然恋爱意愿略高于结婚意愿,但两者比例都显著低于男性,呈现出不协调的两https://www.360doc.cn/article/12776403_1103386171.html
6.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研2300字(论文).docx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研报告目录TOC o 12 h u 2924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28527 二研究目的 1 24192 三研究设计 1 18161 四数据分析 3 28576 一关于对爱情的理解 3 1720 二在大学谈恋爱或准备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99686423.html
7.婚恋观教育范文12篇(全文)大学生婚恋观研究文献综述 第12篇 一、国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及评价 1、国外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的研究 若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建立为起点, 国外对婚恋观念的研究从19世纪40年代始, 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国外大学生婚恋观有以下特点: (1) 国外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呈支持态度。Knox&Zusm an研究表明恋爱在高校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zv8i7y7.html
8.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恋爱的相关研究成果恋爱心理国外学者主要从三个角度解读大学生婚恋观:一是大学生对高校婚恋的支持态度;Knox & Zusman 认为,高校中大学生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国外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呈现支持态度。Paige?D?Martin的研究显示,国外大学生对于婚姻的态度很积极,他们认为婚姻是一生的责任并对不良婚姻持否定态度。二是从性观念探究婚恋观的开放http://www.dyxy.edu.cn/s.php/xl/item-view-id-67276.html
9.大学生婚恋观社会调查报告(精选6篇)大学生婚恋观社会调查报告(精选6篇) 篇1:大学生婚恋观社会调查报告 实践主题:关于当代青年婚恋观的调查研究 实践时间: 实践地点: 调研人员: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6o1d36g.html
10.SoulApp:《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全文)网经社(网经社讯)8月6日消息,近日,Just So Soul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社会学青年研究团队共同发布的《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显示,由于社交网络的繁荣,基于兴趣的“轻相亲”模式在00后群体中渐趋流行;社交网络也成为00年轻人表达自我,抒发多元的婚恋态度与行为,寻找共鸣的平台。 http://www.100ec.cn/detail--6641158.html
11.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主旨演讲环节,国家卫健委家庭发展司副司长徐拥军就“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平衡女性生育与职业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主席王芳“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引导树立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暨人口与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杨菊华就“中国人生育观念的嬗变与重构”、上海社会科学院https://edu.youth.cn/wzlb/202312/t20231212_149596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