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这届年轻人,七夕也能过成单身狂欢——2021当代青年婚恋状态研究报告

极光发布《这届年轻人,七夕也能过成单身狂欢——2021当代青年婚恋状态研究报告》,通过分析2021当代青年婚恋状态,发现当代年轻人超过一半没有男/女朋友,他们享受单身,更愿意搞钱搞事业,并通过丰富的爱好取悦自己,还出现了多元化的恋爱关系,应对这个“内卷”的时代。

极光观点

单身万岁:当代年轻人超过一半没有男/女朋友,三分之一是从未谈过恋爱的“母胎solo”,他们享受单身,更愿意搞钱搞事业,通过丰富的爱好取悦自己。

两性观念反转:男性择偶更喜欢女生家境好,女性则希望在恋爱关系中占据上风,可以自己买房和出钱约会,也憧憬和“年下男”来一场姐弟恋。

互联网成新相亲场:男性和面临婚姻压力的80后90后喜欢用陌陌、连信等认识陌生女性,直接解决问题;女性和Z世代追求灵魂社交,有共同兴趣才能聊下去。

七夕也成“单身节”:除了情侣的浪漫消费,单身族也在这一天通过独自吃饭、看电影、出游和剁手来刷存在感和宠爱自己;恋爱中的人却有甜蜜的烦恼,八成男性需要为节日耗费金钱和精力。

相信爱情的Z世代:Z世代的恋爱出于爱情,只因缘分到了遇上对的人;恋爱路上他们比90后更向往婚姻,也期待组建家庭生育孩子。

多元化的恋爱关系:当下恋爱模式更加自由,可以是挂名情侣,也可以把伴侣处成兄弟,还有人选择周末夫妻、两头婚、纸性恋等亲密关系,应对这个“内卷”的时代。

目录

01单身篇

02恋爱&婚姻篇

PART01单身篇

当代青年每两人中就有一人是单身狗,还有三分之一是“母胎solo”

极光调研结果显示,处于适婚年龄(20-40岁)的人群中,有55.5%的人目前为单身状态,其中有34.6%的人从未谈过恋爱

分代际来看,已经在“奔三”路上的90后,有46.4%的人目前仍为单身状态,且“母胎solo”的占比有19.0%。

男性、高线城市人群更容易单身

男性群体中,处于未婚且单身状态的比例达55.6%,而女性的比例为39.2%;男性单身人群比例更高,也许与我国人口男女比例失衡有所关联。

从城市等级来看,常住在高线城市的人群中未婚且单身状态的比例高于低线城市,其中一线城市的单身人群比例高达62.0%,这与高线城市年轻人口更密集的因素有关。

单身原因千千万,“搞钱”和“搞事业”是首要

总体来看,婚恋经济门槛变高、职场和学业内卷、社交圈子变窄、享受单身生活是这一代青年选择单身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90后和95后两个代际青年的单身原因表现出较明显的特征性:前者是因为怕麻烦以及害怕受伤而选择单身;后者对待爱情则很佛系,既不主动出击,也认为别人配不上自己。

当代年轻女性独立意识渐强,更会享受单身状态

对比不同性别人群来看,女性选择单身的原因相对男性来说更“复杂”:男性单身的最主要原因是考虑到自身的经济状态,而女性则更多的是纯粹享受单身状态,还有近四成的单身女性已经把恋爱排在了工作和学习后面;说明面对爱情,大部分的女性并没有大众“刻板印象”中的那么“恋爱脑”。

单身不孤单,生活和灵魂都能自我取悦

尽管一个人,但单身人士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特别丰富,相比其他人,单身人群最喜欢的活动是追星,TGI达到119,其次是打游戏和泡吧蹦迪,TGI分别是114和113。

嗑CP能带给当代年轻人精神上的愉悦,满足幻想的快乐,因此超过7成单身人士喜欢嗑CP。

物质条件和精神世界的丰富,让年轻人脱单意愿下降

当今生活条件的改善,为年轻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都带来极大丰富,生活上更加充实有趣,心理上也可自我满足,让单身年轻人自我取悦的同时,也降低了脱单的必要性和主观意愿。

婚姻是两家人的事,男性和大城市人群择偶看重家境好

“男强女弱”已过时,当代男性不再执着于地位问题

当下年轻男性的择偶观念较以往产生明显转变,女方收入更高不再是影响择偶的因素,97.7%的男性能接受女方收入比自己高。

我国高中、本科及硕士教育中女性比例高于男性,女性将成为高学历人才的优势群体,而男性在选择伴侣的时候也表示,高学历往往代表更高的能力和素养,是女性的加分项。

年轻女性越发占据上风,学历越高越能接受姐弟恋

超过四成女性接受“姐弟恋”,31.2%的女性表示男友可比自己小5岁,女性学历越高,对“姐弟恋”的接受程度越高。

年轻人交友主要在线上,90后难逃亲戚介绍

线上社区交友平台(包括陌生交友及兴趣社交平台)已成为当代年轻人接触潜在婚恋对象的主流渠道,其中超30%的90/95后会通过陌生交友平台和兴趣社交平台来找对象,而00后对于“兴趣交友”的偏好度明显更高,占比超40%。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纪的增长,单身人群还是逃不掉被长辈安排相亲;90后单身群体中有36.8%的人会通过长辈或亲戚来认识潜在婚恋对象,而95后和00后的比例分别为23.2%和14.3%。

离家近容易被父母催婚,单身女性受催婚的压力更大

从不同城市线来看,生活在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单身人群中高达64.3%的人会通过长辈亲戚给自己介绍朋友,定居在低线城市的年轻人放弃到大城市打拼,选择留在父母家庭身边,因此时常被父母催婚。

单身女性中,曾被亲戚长辈介绍朋友的比例为24.7%,高于单身男性,出于传统观念及生育年龄限制,女性面临着更大的催婚压力。

近三成网友的生活日常离不开线上社区交友

根据极光大数据,社区交友平台的月活数量超过2.8亿,接近全国手机网民的三成。逢年过节放假回家,用户更加活跃于线上交友平台,不忘完成“婚恋”KPI。

作为当代年轻人主流的交友渠道,社区交友平台深受用户青睐,用户一个月打开app可达65.5次,平均每天要打开app两次以上,线上交友成为了一种高效可行的社交模式。

男性更渴望认识陌生女性,女性则希望有共同兴趣再交流

从性别分布来看,陌生人交友平台男性是主力用户,基于位置匹配交友的产品男性占比可达7成以上;同时男性普遍乐于进行游戏交友,寻找志同道合的玩家。

相比之下,女性用户更喜欢泛娱乐化的内容,绿洲、豆瓣等围绕图片、书影音的兴趣交流平台女性是主流,占比超过6成,成为一股女性向的清流。

Z世代还在追求灵魂社交的路上,90后80后直奔配对目的

不同年龄层的网友对线上社交有明显不同的偏好。16-25岁的Z世代用户注重兴趣爱好交流,Soul、绿洲、豆瓣及游戏交友类app更能让他们获得精神共鸣。

26-35岁的80后、90后用户正值适婚年龄,寻找伴侣的需求迫切,喜欢使用陌陌、连信等基于距离和视频实时配对的交友软件,效率更高。

大多网友能客观看待线上交友,保持人间清醒

当下单身青年对使用陌生交友平台的态度相对理智和谨慎,无论是否使用过平台,认为平台存在信息不对称等弊端的比例都是最高的,分别占49.3%和40.9%,大部分人也觉得平台交友不能过分当真,主要是为了好玩。

使用过平台的用户看法会更加正面,他们认可平台的作用,认为能帮助他们扩大社交圈子,提高匹配对象的成功率。

脱单是一门生意,四成单身用户曾为寂寞付费

使用过在线交友平台的单身用户中有超过四成表示,曾付费购买增值服务。通过付费,用户可以提高信息审核和对象筛选的门槛,或者增加和潜在对象互动的机会。

用户付费的主要目的是保障真实可靠的交友环境,以及接触更多优质的交友对象和资源。为了脱单,这届年轻人非常认真,不惜付出财力。

七夕不仅是情侣的节日,更是单身族的狂欢

从往年七夕期间各大平台的数据来看,这种浪漫节日在刺激“浪漫经济”的同时,也引爆单身人群的过节热潮,单身族网购、出游以及餐饮观影消费的比例均比平日上涨,他们似乎以行动表明一种态度:单身无畏,快乐万岁!

PART02恋爱篇

当代婚恋观:80后90后为完成任务,Z世代还相信爱情

总体来看,当代青年开始恋爱或结婚的最主要原因是“遇到了那个对的人”,95后在这一点上最纯粹,其次是为了“减少孤独感”。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80后表示谈恋爱或者结婚是因为“年纪不小了”,以及“不停被父母催婚”;部分90后则更多是为了“满足社会的期望”。

Z世代比90后更向往婚姻,享受恋爱经历

Z世代对婚姻的期待值更高,接近六成95后和00后对婚姻持有期待态度。他们投入恋爱的目的是为了结婚,受父母正面价值观的灌输和经济条件的改善,Z世代愿意相信和追求美好的婚姻关系。

95后及00后有过多次恋爱经历的占比更多,达到4-6次的分别占16%和14.8%,相比之下,面临婚姻压力的90后显得佛系,没有积极采取行动。

五分之一的情侣仅维持着挂名关系,恋爱模式更加开放自由

谈及与伴侣的相处状态,除了主流的“养成型”和“共生型”,20.1%的已脱单人士仅仅是“挂名”伴侣,维持着形式上的关系。

随着95后、00后进入婚恋年龄,一些更加开放的恋爱关系也被接纳,比如把伴侣当成兄弟处,甚至保持开放式关系。

周末夫妻、两头婚、纸性恋,新型亲密关系更多元

男女地位越来越平等,女性更加独立,更多新型和多元化两性关系出现并被接纳。周末夫妻、两头婚等相处模式是年轻一代应对工作压力、高昂房价以及原生家庭赡养问题的一种处理方法,而选择“纸性恋”的年轻人也许认为“不婚不育保平安”。

曾经理性的男性也希望通过信任和尊重维系爱情

维系一段成功的恋爱或婚姻,恋人们认为最重要的前三个因素都来自于精神层面,包括包容信任、尊重以及三观契合。

女性一如既往地感性,重视精神交流以及生活中的仪式感和小浪漫,但当代独立女性也比男性更加看重经济基础等物质因素;相对理性的男性要求被信任和被尊重,同时也希望有私人空间。

女性喜欢通过冷战应对吵架,男性则先解释和道歉“保命”

应对吵架,男女的处理方式有所偏差,女性更喜欢冷战,男性则更倾向于通过主动道歉或跟对方讲道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已婚人士并不能比单身人士收获更多幸福感

婚姻仅仅是影响幸福感受的第五大因素,比婚姻更能影响幸福感的是健康、收入、家庭关系和社会保障。对已婚人士来说,他们需要保持稳定的工作,负担家庭支出,因此时常承受来自于工作、社会人际关系和情感方面的压力。

关于生娃,还年轻的Z世代表示憧憬,90后丁克率更高

在生娃这件事上,95后和00后觉得未来会要孩子的比例最高,高于备受催婚催生压力的90后;正值黄金生育年龄的95后,生育热情高涨。

由于适育年龄的限制,一部分90后正抓紧备孕,但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想明白决定做丁克一族,不生孩子的比例还高于95后和00后。

浪漫节日八成男性需要耗费金钱精力,高昂消费无法避免

以情人节为例,每逢浪漫节日,出于传统观念和宠爱女生,男性总是“为爱买单“的一方,占比达85%。

为女性挑选礼物是耗费男性金钱和精力的一个重要事项,礼物开销在1000元以上的,占比超过三成;女性对礼物的要求较多,除了常规的包包首饰,不少女性希望男性能花心思挑选、个性化定制。

为提高年轻人结婚意愿,社会需从生活和心理层面提供支持

正值适婚年龄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也是从互联网中成长起来的一代,特殊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喜欢独处,当今高昂的房价和高强度的工作节奏,也劝退不少年轻人结婚的考虑。

为提高婚姻率,需要从法律、社会保障及个人心理层面为年轻人提供支持,特别是保障女性怀孕后的职场权益,减轻生育焦虑。

报告说明

2.数据周期

3.数据指标说明

具体数据指标请参考各页标注。

5.报告其他说明

极光数据研究院后续将利用自身的大数据能力,对各领域进行更详尽的分析解读和商业洞察,敬请期待。

关于极光

极光成立于2011年,是中国领先的开发者服务提供商,专注于为开发者提供稳定高效的消息推送、一键认证以及流量变现等服务,助力开发者的运营、增长与变现。同时,极光的行业应用已经拓展至市场洞察、金融风控与商业地理服务,助力各行各业优化决策、提升效率。

THE END
1.女研究生婚恋观研究女研究生婚恋观研究朱峰利 婚姻家庭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女研究生群体日益壮大。高学历并没有给女研究生带来婚恋上的优势,研究生在学历上的高地位和女性在传统婚姻家庭中地位的反差,使女研究生群体的婚恋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关注。 本文以2009年6月中央民族大学全日制在校女研究生(https://wap.cnki.net/lunwen-2010261399.html
2.南京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研究大学生 婚恋观 调查 研究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KJXI200721010.htm
3.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研究当代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docx,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 万万数据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火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植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 究成果,也不包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1204/5340312343001333.shtm
4.当代广西网(作者单位:桂林旅游学院。本文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2022年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女性婚恋观变迁研究”资助)https://wap.ddgx.cn/show/70550/u0s240136459p233366338p233343247a4.html
5.一篇特别有意思的研究:男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差异来看一篇特别有意思特别好玩的研究!研究包括中国男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差异,样本覆盖4所双一流、18所双非和8所专科院校,包括22个省份、26座城市,回收了14418份问卷,严格审查后获得9775份问卷。我挑了几个有意思的点大家一起看! 1.对于女性而言,虽然恋爱意愿略高于结婚意愿,但两者比例都显著低于男性,呈现出不协调的两https://www.360doc.cn/article/12776403_1103386171.html
6.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研2300字(论文).docx当代青年群体婚恋观调研报告目录TOC o 12 h u 29242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 28527 二研究目的 1 24192 三研究设计 1 18161 四数据分析 3 28576 一关于对爱情的理解 3 1720 二在大学谈恋爱或准备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99686423.html
7.婚恋观教育范文12篇(全文)大学生婚恋观研究文献综述 第12篇 一、国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及评价 1、国外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的研究 若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建立为起点, 国外对婚恋观念的研究从19世纪40年代始, 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国外大学生婚恋观有以下特点: (1) 国外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呈支持态度。Knox&Zusm an研究表明恋爱在高校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zv8i7y7.html
8.国内外学者对大学生恋爱的相关研究成果恋爱心理国外学者主要从三个角度解读大学生婚恋观:一是大学生对高校婚恋的支持态度;Knox & Zusman 认为,高校中大学生恋爱是很普遍的现象,国外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呈现支持态度。Paige?D?Martin的研究显示,国外大学生对于婚姻的态度很积极,他们认为婚姻是一生的责任并对不良婚姻持否定态度。二是从性观念探究婚恋观的开放http://www.dyxy.edu.cn/s.php/xl/item-view-id-67276.html
9.大学生婚恋观社会调查报告(精选6篇)大学生婚恋观社会调查报告(精选6篇) 篇1:大学生婚恋观社会调查报告 实践主题:关于当代青年婚恋观的调查研究 实践时间: 实践地点: 调研人员: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6o1d36g.html
10.SoulApp:《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全文)网经社(网经社讯)8月6日消息,近日,Just So Soul研究院联合上海大学社会学青年研究团队共同发布的《2024年青年婚恋观念及趋势调查报告》显示,由于社交网络的繁荣,基于兴趣的“轻相亲”模式在00后群体中渐趋流行;社交网络也成为00年轻人表达自我,抒发多元的婚恋态度与行为,寻找共鸣的平台。 http://www.100ec.cn/detail--6641158.html
11.树立正确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高质量发展主旨演讲环节,国家卫健委家庭发展司副司长徐拥军就“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平衡女性生育与职业发展”、内蒙古自治区妇联主席王芳“培育新型婚育文化,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引导树立正确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暨人口与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教授杨菊华就“中国人生育观念的嬗变与重构”、上海社会科学院https://edu.youth.cn/wzlb/202312/t20231212_149596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