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在生命的长空中飞扬(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武进区东青实验学校
本课程由汤国忠校长主持,喻建杏副校长总负责,沈春发、章丽红、孙伟明、牟志刚负责开发、设计、组织、审核等。一、二年级分册教材由薛静娅、潘丽新、薛静华、黄彩芬等编写;三、四年级分册教材由赵静芬、蒋涛、曹伟明、成英、薛建妹等编写;五、六年级分册教材由羌文英、唐宝瑾、蔡凤娟、潘秋萍、汪海英等编写;七至九年级分册由陈丽君、杨铭、殷彩萍、梅凤、刘晓东等编写。由各班主任负责具体实施。本课程将于2008年秋季在一至九年级实行,周课时数为1节。
一、课程背景
新的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给学校和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我校从2006年重组创办以来,坚持把“全人教育”作为办学宗旨,努力打造“感恩”和“反思”这两张名片。据此,我校现在着重开设“感恩教育”校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我校师生对感恩内涵的深刻理解,为我校的德育特色打下基础。
所谓“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我校对独生子女、单亲离异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子女和“网瘾”青少年从生理、心理特征、学生目的、态度、能力、社会活动、交往情况、家庭经济、父母感情、亲子关系状况等方面深入调查,我们的结论是:学生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与此同时,我校研究了师德对“四类人群”品德和发展的影响,我们的结论是:感恩意识的培养需要教育的点拨。因此,我校“感恩教育”校本课程方案的拟订和课程的开发,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常怀感恩之心,从个人角度而言,会使人心胸恬淡、胸怀宽容广博,促进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事业的成功;从社会角度而言,从常思回报,少索取,将使整个社会稳定、校园和谐,是整体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表现。
在开展“感恩教育”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我校将努力把弘扬传统文化与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实施新课程加强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与特色学校的创建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浓郁的感恩文化氛围。
二、课程目标
一至二年级感恩教育总目标;
初步认识父母养育之恩、教师培育之恩、他人关爱之恩,形成“感恩相报”之识;认识真情回报是以自己的成人、成才来回报,激励自己奋发学习,树立“感恩报效”之志;开展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回报父母、师生、社会、学校、自然的有益活动,让学生有“感恩相报”之行。
三至四年级感恩教育总目标:
认识自身与自然、社会、家庭、学校、生命的关系,体会自然、社会、家庭、学校、生命的意义,激发感恩意识,内化为感恩情感,养成感恩行为和习惯。
五至六年级感恩教育总目标:
通过喜闻乐见的活动,积极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人文氛围,深入开展感恩教育,精心培育“感恩文化”,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知恩图报,勤奋学习,自觉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七至九年级感恩教育总目标:
了解父母的艰辛,学会在小事中感激父母,关心父母,回报父母,树立家庭责任感,增强爱父母、爱家庭的情感;学会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在肯定、接纳、珍爱自我生命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对他人生命以及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和热爱,并学会感恩生命,让生命达到新的高度,体现出生命的价值,让生命更有意义、更精彩;了解学校的发展情况,懂得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学校和老师的培养;了解大自然各种现象,感受大自然的对人类无私的赐予,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课程内容
感恩教育任重而道远,根据小学生和初中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本课程主要安排四块内容,形成由浅入深的教育序列。
一至二年级——分为家庭篇、学校篇,社会篇,自然篇,生命篇。
具体内容如下:
家庭篇:
1、全家福
1)、能介绍家庭成员,初步了解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
2)、体验家庭生活的欢乐与幸福,体会到家庭对成长的重要性,初步培养良好的家庭生活习惯。
2、小主人
1)、体验和认识到自己是在家人的关爱中成长的,感受亲情的伟大,激发感激家人和热爱家人的情感。
2)、学会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懂得从小处关心、体贴家人。
3、我能行
1)、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员,知道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父母、爱家庭的表现。
2)、学会一些简单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增强自理意识,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小当家
1)、通过模拟家庭生活片段的游戏活动,认识到生活中有欢乐、有幸福,也有苦恼。
2)、学会与家人和睦相处,培养关心父母,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学校篇:
美丽的校园
1)、知道自己是东青实验学校的一名学生。
2)、通过参观、游览学校,了解学校的概况,体会学校为学生的学习环境所作出的努力。
敬爱的老师
1)、了解老师的工作情况,体会老师为学生的无私奉献。
2)、会用实际行动回报师恩。
快乐的同伴
1)、了解同学对自己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快乐和帮助。
2)、能与同学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社会篇:
祖国妈妈我爱你
1)、知道国家的名称、首都,认识国旗、国徽及版图,知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会唱国歌。
2)、唤起对祖国真挚的热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体会做一名中国人的骄傲。
我爱红领巾
1)、初步了解队史,知道队礼、队标志的含义,认识队旗。
2)、会敬队礼,会唱队歌,会系红领巾。
3)、体会到做一名少先队员的光荣性和责任感,懂得要用实际行动来争做优秀的少先队员。
我的家乡在哪里?
1)、初步了解家乡的概况,知道自己家乡的具体地址。
2)、抒发爱家乡的情怀,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是社会小公民
1)、懂得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从而约束自己,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
2)、树立远大理想,做一个新世纪讲文明守公德的好孩子。
自然篇:
四季娃娃
1)、通过观察,体会到四季的更替,感受大自然的美。
2)、初步感知四季对生物的影响,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青青的小草
1)、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通过资料的收集,感受到植物对人类的作用,能用实际行动爱护植物。
3、泥土里的小蚯蚓
1)、了解一些常见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2)、初步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通过亲自养小动物,激发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4、地球妈妈
1)、初步了解地球环境的现状,知道人类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2)、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能从身边做起、小事做起保护环境。
生命篇:
我从哪里来
1)、了解自己的出生情况,了解生命孕育的过程。
2)、体会母亲怀孕时的辛苦和不易,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
我的身体
1)、了解身体的组成部分。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一些保护身体的基本方法。
保护自己
1)、掌握一定的自护知识。
2)、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初步了解珍爱生命的意义。
三至四年级——分为自然、社会、家庭、学校、生命五大系列,内容如下:
自然系列
1、大自然给了我们什么
2、我们给了大自然什么
3、我们应该为大自然做些什么
社会系列
1、社会是个大家庭
2、我为社区作贡献
家庭系列
1、温暖的家
2、我爱我家
学校系列
生命系列
1、生命的孕育
2、生命的脆弱
3、珍爱生命
五至六年级——分为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家庭、感恩学校、感恩生命五大篇章
感恩自然篇章
1、自然赐予:美好的家园
目的: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给于我们人类的恩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这个美好家园的热爱。
2、自然现状:沉痛的教训
目的:通过调查访问和资料分析,了解我们人类曾经和正在对大自然肆意的破坏,而遭受到的沉痛的教训,从而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3、保护自然:云雀的心愿
目的:通过学生身边的童话故事,感受大自然这位伟大的母亲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从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的行动。
4、讴歌自然:感恩的行动
目的: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自然,贴近自然,积极投身保护大自然的行动中,争做环保小卫士。
感恩社会篇章
1、邻里情,赛金宝
目的:让学生知道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主动帮助邻居的习惯,增进邻里之间的友好感情。
2、劳动者之歌
目的:通过走访、调查家乡的成功人士,了解成功企业家们创业的艰辛付出,感激他们创造成果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学习他们吃苦耐劳的品格,不怕困难的精神,从而立志长大为社会作贡献。
3、家乡变迁
目的:通过观察、访问、调查等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家乡今昔变化之大及其原因。感谢家乡的父老乡亲为家乡的发展付出智慧和汗水,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军民鱼水情
目的:通过访问、调查、上网等实践活动,了解我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情况,感谢人民解放军为国为民的丰功伟绩,培养学生热爱人民解放军的感情。
感恩家庭篇章
1、亲情帐中父母恩
目的:让学生在“算帐”活动中,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无私与无穷付出,感受并感激父母的无限的恩情,从而增强热爱父母的感情。
2、跟着父母去上班
目的:通过学生亲身观察、体验父母的工作,感受父母工作、赚钱的艰辛,感谢父母为家庭、为儿女的辛勤付出,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的意识和体谅、关爱父母的情感。
3、“小当家”在行动
目的:通过学生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体验为人父母的不易和生活的忙碌与充实,感谢父母长年累月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减轻父母负担的家庭责任感。
4、爱心在心底淌
目的:通过为父母尽孝心、做小礼物等活动让学生知道亲情需要表达,让学生主动为构建和谐家庭而努力,培养学生热爱家庭、感激父母的感情
感恩学校篇章
1、校园知识知多少。
目的: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史、文化氛围建设、教育投入等,让学生知道学校为莘莘学子所做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校情感。
(1)学校的发展史
(2)文化氛围建设
(3)教育投入
2、师恩难忘
通过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让学生知道老师的工作既琐碎又艰辛,从而心存感激,感谢老师谆谆教诲,感谢老师的无私奉献。
3、悠悠同学情
(1)了解同学的长处以及对自己的帮助。
(2)开展“同学如手足”的作文竞赛。
(3)开展"我为同学做一件好事"活动。
4、护本行动
让学生了解教科书的制作过程,懂得本本课本的诞生凝聚着编者等人的无穷心血,从而爱护课本,勤奋学习,回馈社会。
感恩生命篇章
1、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让学生感受到万物欣欣向荣,感受到世界充满生命力和无穷希望,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宇宙中最美丽的星球,给学生以较强的感性认识,了解生命的美丽。
2、安全在心中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如《小小消防员》、认识《安全标志》、活动《安全自救演习》。教育学生遵守交通规则,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从而杜绝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3、阳光下的感人故事
4、呵护生命,共享未来(演讲比赛)
七至九年级——分为感恩家庭、感恩社会、感恩生命、感恩学校、感恩自然五大篇章,具体内容如下:
2、我与父母换角色
(1)统计家里每天从早到晚的家务。
(2)利用暑假,进行与父母的家庭角色的互换,从家务整理、财政开支等方面来充分体验“当家”的滋味,同时,听听父母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建议。
(3)写下自己真实的感受,与同学交流自己劳动的心得。
心得体会品恩情
通过阅读大量的亲情美文,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来体察感悟似海深的父母情——它没有味道,就像原味奶,却极为营养,滋养着我们的一生。学会在细小之处发现父母之爱。
4、行动中流淌孝心
通过为父母尽孝心、做小礼物等活动让学生知道亲情需要表达,让父母感受子女的孝心,为创建和谐家庭而努力。
感恩社会
昨天、今天、明天
1)、家乡知识知多少:通过调查、访问、上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过去现在,并分析变化之原因。
2)开展“家乡知识知多少”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激情;
3)争做小小设计者,为家乡的将来出谋划策。
4)、家乡多棱镜:收集家乡的旧照片,并通过摄影、手抄报把家乡的现在与将来拍摄和设计出来,并在全校展示。
2、企业家的风采
1)调查活动:调查本地有哪些著名的企业家以及成功的企业和工厂。
2)采访活动:通过走访、访问、调查家乡的成功人士,了解他们的创业过程和艰辛付出。
3)实践活动:亲自深入工厂一线,体验劳动的艰辛,使学生更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
4)畅所欲言谈感想:通过本次活动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在全校展示。
3、邻里好,赛金宝
1)扣开心灵之门:如今邻里之间走的不再那么近了,就让自己主动敲响邻居的门,与他们聊天,扣开我们的心灵之门。
2)开展服务社区活动:从身边做起,从小事情做起,为邻居做件好事,如打水、收衣服、打扫卫生等等。
3)热点追踪:邻里之间如何和睦相处?召集一些邻居大家各抒己见,发挥舆论力量,反对邻里间的不文明现象,消除隔阂,增进友情。
四、感激祖国之恩
收集“祖国之最”、祖国的世界之最以及祖国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军事强大、文化繁荣等有关文字、图片资料
1、珍爱生命,远离诱惑
(1)结合“生命教育周图片展”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
(2)通过心理咨询,巧妙地帮助学生度过青春期的困惑。
(3)开展辩论会,让学生学会正确面对网络。
2、欣赏生命,走近伟人
(1)学生收集伟人的事迹并交流。
(2)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3、尊重生命,我很重要
(1)开展“小记者”活动。学生扮演小记者,对父母或长辈进行采访,并做好记录。采访内容是:我重要吗?为什么?在你们心目中我是怎样的孩子?采访过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交流。
(2)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珍爱生命,因‘我’重要”。
4、感恩生命,共享未来
(1)介绍丛飞的事迹,让学生感受他的博爱。
(2)从自己的身边寻找关爱他人、社会的事迹,交流。
感恩学校篇
1、校园知识竞赛
2、校园是我家
(1)发动学生为学校的景点、绿化地命名或留言。
(2)我为学校发展献计策(包括设计校服、征集校歌、课间歌曲等)
(3)我是校园环境“保洁员”
(4)开展以“感恩学校,回报学校”为主题的清扫活动
(5)开展“红五月,感恩的心”艺术节活动
3、师恩难忘
(1)开展“老师,我为你感动”的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和演讲比赛
(2)教师节为老师手工制作一张贺卡或一件作品
(3)开展以“感恩老师”为主题的班会、团队活动
(4)开展“我当一天班主任”的活动
4、让爱住我班
(1)以班为单位选定班歌,集体学唱
(2)鼓励全班学生建立“图书角”
(3)开展“我的地盘,我作主”活动,鼓励学生自己布置教室,展示才艺
(4)利用班会课,写一封信给你的同学,谈谈他的优点、发生在你们之间最难忘的事等
(5)在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开展班级文娱演出,内容包括反映班级、学校生活的歌曲、小品等。
(6)鼓励学生将废纸、塑料瓶、易拉罐回收,设立班级基金,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1、大自然的奥秘
活动目的:自然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是实施教育过程的老师.通过以下活动,学生对切合主题的资料的收集和学习分析,学生可以获取关于大自然的各种科学知识,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
1)学生手抄报比赛——“探索大自然”
2)大自然知识竞赛——“神秘大自然”
2、大自然的现状
1)大自然灾害,用一篇篇生动的写实报道让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肆意的破坏,激发环保意识。
2)大自然资源,用以往、现在的两组数据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要珍惜自然界的资源和能量。
3、大自然的未来
1)开设“我是环保标兵”活动
宣传十件环保生活小事,向同学发放,并人人付诸于行动。
2)“地球,我们共有的家园”演讲比赛
通过学生对资料的搜集和分析,从一篇篇资料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及它对我们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美好家园的热爱。
3)志愿者活动“充分利用资源,从我做起”
回收利用废物,如旧报纸、玻璃瓶、塑料、废旧光盘等,请看垃圾回收用途。
通过该活动,让学生养成不乱丢杂物,积极参加学校分类回收垃圾的良好习惯。
四、课程实施
1.实施对象和课时安排
2.完善课程的管理机制,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学校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制度,以制度保障校本课程的领导、管理、开发、实施和评价及经费保障,促进课程和谐发展。
3、学校选择具有先进理念、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的教师承担校本课程的开发,并有计划地组织参与开发实验的教师参加学习培训。为避免盲目性,与其他学科一样,开学初始认真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的框架。日常的教学工作必须根据教学计划展开,做到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考核,充分发挥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五、课程评价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以及教师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1、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1)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2)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3)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
2、评价方法
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我们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方法是:参与与互动、课内与课外、自评与他评等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机制。
(1)观察:学生是这一校本课程学习的主体,是具体的实施者,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活动的各种表现,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2)交流:通过让学生积极参与,把学习的收获写成心得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体会进行评价。
(3)社会评价:把课内学习和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的学习拓展到社会,根据学生在社会上起到的作用、影响,让群众评价。
(4)自我评价:由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知识的多少,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评价。
3、对教师的评价;
(1)将任课教师实施本课程的工作态度、实效纳入个人业务考核档案,定期检查、督促、考核,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3)要建立以教师自我评价为主,学生、同事、学校领导、家长共同参与的的教师评价制度。
4、对学生的评价:
(1)对学生学习本课程的过程、情感、态度发展、成果进行综合评价,激励评价,每一个主题结束后,教师应对学生就学习中的态度情感、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个方面作出相应的评价和记载。
(2)采用多种形式对课程开发和实施中教师、学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交流、展示,并进行激励性评价。
(3)通过调查表等形式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作检测调查。
(4)定期结集出版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优秀成果。
(5)建立感恩教育校园网站,大力弘扬本课程学习中出现的感人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