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青年依托创意写作学科“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析

摘要:“讲好中国故事”是新形势下国家对外宣传战略的创新性理论,在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粤港澳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对于港澳青年文化认同感的提高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讲好中国故事”目前存在培养路径的缺乏,粤港澳青年依托创意写作学科“讲好中国故事”首先是对国家新文科建设和课程思政的实践,其次具有大湾区学科联盟的支撑和地缘及文化基底的优势。粤港澳青年依托创意写作学科“讲好中国故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推进:建设大湾区“中国故事”的资源库、搭建粤港澳青年“学故事”平台和“讲故事”的平台。

关键词:创意写作;中国故事;粤港澳青年

2017年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强调要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1]2019年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广东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8-2025年)》明确提出,要深化实施“青年同心圆计划”,建设青年家园、创业基地等青年综合服务阵地,开设港澳青年服务热线,推动教育、医疗、就业等社会公共服务有效衔接,为港澳青年来粤学习、工作、生活提供更多便利。[2]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粤港澳青年在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日趋增加,政府和社会也在极力为粤港澳青年交流、港澳青年来粤创业就业等提供机会和平台,以联动粤港澳三地在经济发展、文化认同上的高度契合。

在2013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3]“讲好中国故事”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对外宣传的重要战略,需要全社会力量参与进来。由于粤港澳具有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为粤港澳三地青年搭建文化交流、文化融合平台提供便利,是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加强联系、趋同发展,保障大湾区建设和国家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背景下,粤港澳青年既是岭南文化的传承者,同时也是大湾区文化的参与者、创造者,培养他们成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大湾区故事的人才,有利于增强粤港澳青年的文化自信,引导更多的港澳青年融入大湾区发展、国家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一、创意写作与粤港澳青年“讲好中国故事”

(一)创意写作学科在中国

创意写作作为西方的“舶来品”,在这十几年的研究中,备受学界讨论的是“创意写作如何本土化”。“创意写作”是以文学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4]它与传统写作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创意写作是为文化创意产业服务的,为国家的文化传播、文化输出服务。美国爱荷华的经验对中国创意写作具有重要启示,首先,创意写作学科建设,可以实现本土资源向创意的批量转化,不但可以激活既有文化资源,还可以实现对本土文化的保护和再生;其次,创意写作学科可以为城市培养一批高素质创新型文化原创人才,形成一种面向中国创意产业的文化原始人才培养机制。[5]在中国创意写作本土化的过程中,“讲好中国故事”可以为创意写作提供本土化的写作资源和呈现平台。“讲好中国故事”的目标是对外讲好中国优秀文化、中国优秀故事,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竞争力;创意写作学科的目标是激活本土文化资源以实现文化的保护和再传播。两者在目标上是一致的,而创意写作培养的文化原创人才正是新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人才支撑。

(二)新时代外交思想——讲好中国故事

“讲好中国故事”是新形势下国家对外战略的创新性理论,“为什么讲”“讲什么”“如何讲”是新形势下讲好中国故事重点探索的问题。全球化进程促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讲好中国故事”既是文化输出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同时也让全球人民从中国人的讲述中了解到真正的中国,纠正对中国的偏见,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有利于中国的友好外交。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介绍中国,既要介绍特色的中国,也要介绍全面的中国;既要介绍古老的中国,也要介绍当代的中国,既要介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也要介绍中国的人和文化。[6]这为“应该讲什么中国故事”提供了方向,在进行中国故事资源挖掘的时候也要关涉到传统文化与现代发展,同时要构建“中国故事”独特的话语体系,注重“中国故事”在内容和形式的呈现,使之具有可传播性和传播价值。

目前“讲好中国故事”面临着两大困境,其一是能够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相对稀缺,其二是中国故事的挖掘和转化存在一定的困难。中国故事的资源十分丰富,但是要把中国故事真正传播到五湖四海,把中国的价值底蕴传播到海外,要求讲故事的人才必须具备对中西语言表达方式的贯通和传统与现代故事的转化呈现。

(三)粤港澳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

有利于增强港澳青年的文化认同感,吸引更多的港澳青年投身到大湾区建设和国家发展中来。粤港澳大湾区人民在地域和文化上同根同源,同属岭南文化区域,在讲述岭南地区的“中国故事”时拥有共同的文化基底和语言表达方式,具有讲好岭南地区“中国故事”的文化优势。培养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先向青年讲好中国故事,在青年“听故事”“学故事”“感受故事”的过程中,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国家归属感,通过优秀的中国故事、岭南故事来吸引更多的港澳青年投身大湾区建设和国家发展中来。

有利于加强粤港澳三地青年的沟通交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发展共同体,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融合发展。粤港澳青年学习“讲好中国故事”也是青年自身合作交流和互助发展的过程,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青年的共同发展,互助互成。

有利于坚定粤港澳青年的文化自信,培养青年成为新时代中国故事、中华文化、湾区故事的传播者,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对外话语权。粤港澳青年既是岭南文化的传承者,同时也是大湾区文化的参与者、创造者,由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向世界讲述大湾区故事、新时代中国故事更具说服力和传播力,有助于向世界展现一个更加立体、真实的中国。

二、创意写作如何能“讲好中国故事”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呈现方式

(二)新文科建设与课程思政的要求

新文科建设是国家为了应对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国家、社会发展而提出的,与新工科、新医科和新农科一起在国家启动的“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中被强调要全面推进发展。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组长樊丽明认为,中国建设新文科的核心要义在于,顺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着眼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任务,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节点,基于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主张,促进文科发展的融合化、时代性、中国化、国家化、服務人员的现代化目标。[7]创意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契合新文科建设的要求,通过创意内容生产和内容转化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为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服务。创意写作参与“讲好中国故事”,可以更好地实现中国故事的二度创意的转化,把优秀的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价值融入到影视、网络小说、短视频、游戏、综艺节目等,通过更丰富、受众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中国故事的传播。

三、创意写作参与粤港澳青年“讲好中国故事”的具体路径

(一)建设大湾区“中国故事”的资源库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文化和故事资源庞大浩瀚。故事资源虽然丰富,但是未进行有效的整理和归纳,无法形成对“讲好中国故事”的良好支撑。因此,要做好“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培养,必须组建专家团队进行中国故事库的初步建设,并且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发展中由专家团队与创意写作人才不断地充实故事库,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讲中国故事,培养更多人讲好中国故事。粤港澳青年由于地缘关系,长期浸润在岭南文化中,对岭南文化熟知。培养粤港澳青年“讲好中国故事”从讲述岭南故事、讲好岭南故事开始,一是从对岭南文化的体悟和文化阐述上更具有优势,二是对港澳青年增强文化认同感具有从易到难的一个过程,更易于接受和理解,为讲好其他中国故事做好铺垫准备。

在进行大湾区“中国故事”资源库建设时,既要考虑到地缘文化和粤港澳青年的特点,还要考虑到国家发展战略和需求、国际形势变化、文化创意产业和大湾区建设的发展,挖掘和筛选出具有大湾区特色、适合新时代转化和传播的“中国好故事”。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大湾区“中国故事”资源库是动态性的,要适时地淘汰不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旧故事,增加有利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新故事。

(二)搭建粤港澳青年“学故事”的平台

创意写作是一门从“输入”向“输出”转化的实践性学科,因此“输入”是课程教学的第一步重要内容。把“讲好中国故事”融入到创意写作课程中,“输入”教学就是“学故事”的过程,粤港澳青年学生通过听故事、学故事、感受故事而实现对故事的内化。搭建粤港澳青年“学故事”的平台,就是要搭建故事和青年学生内心之间的桥梁,不单单是学生对故事在知识性上的了解,还有学生对故事文化价值的感悟和触动。

在教学中,要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原则搭建学习平台。在理论学习上,学生要尽可能地大量阅读经典文学、经典文化著作以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教师在课堂里也要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感受中国故事,并将其作为写作资源进行二度创意的转化或者是融入到自己的原创写作中,实现输出性的转化。在理论学习中,可以以视频、音乐等形式进行教学辅助。在实践学习上,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前往岭南古迹、博物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古村落等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实地感受、实地采集的方式,帮助学生激发创意思维,挖掘更多的实地写作资料,创新写作角度和焦点,创作出不一样的中国故事。

THE END
1.国家搭建婚恋交流平台政策(国家搭建婚恋交流平台政策有哪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婚恋交流需求的日益增长,国家开始重视婚恋领域的发展,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搭建婚恋交流平台,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婚恋服务。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政策。 第一,加强平台建设和管理。国家鼓励各地设立专门的婚恋交流平台,提供婚姻介绍、婚恋咨询、相亲活动等服务。加强对婚恋平台的监管,确保平台安全可靠http://www.aichao521.com/hunl/6667.html
2.“丝路项目”为重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搭建平台11月24日上午,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奖学金丝路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一代信息与通信技术高级研修班和中欧班列(渝新欧)国家邮政快递业合作高级研修班结业仪式以线上形式在重庆邮电大学举行。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委主任黄政、市政府外办副主任周毅、缅甸驻重庆总领事馆总领事吕真才、泰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教育事务主http://jw.cq.gov.cn/zwxx_209/jdtp/202211/t20221126_11338434.html
3.大数据实验室建设大数据实训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乃至思维方式,其朝气蓬勃的产业发展态势和大力度的国家政策鼓励支持,无不揭示了数据智能技术的重要性。人才的培养是新一轮科技较量的基础,高等院校承担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各高等院校非常重视大数据课程,尽快形成成熟完善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系列教http://www.tipdm.com/tipdm/pxdt/20240328/2863.html
4.民政局干嘛不出台正经相亲平台?难道你想通过相亲平台找到真正的爱情?和信君觉得,所谓要求民政局出台一个正经的 普法课堂超话#新相亲大会# 相亲平台,无非就是这意思,将生活中的不信任,不靠谱,拟通过一个政府部门就让它发生质变,这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民政局也不傻,他们没有靠多少人去领证这个指标吃饭,如果民政局抱着服务心态去搭建一个“https://weibo.com/p/2313474352860547601749/wenda_home
5.大湾区时代,惠港合作迈向4.0版南方plus为了进一步推动惠港两地科技创新合作不断深入,我市积极搭建平台引人才,成立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为广大港澳青年来惠创业创新提供广阔舞台。 “惠州仲恺港澳青年创业基地争做广东省港澳青创‘1+12+N’孵化平台载体中的示范基地。”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基地重点推进惠港澳三地协同创业创新,通过省市区共建、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4/17/c5126438.html
6.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搭建交流新平台在北京举办的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不仅覆盖亚洲所有国家,还向世界开放,域内外代表2000余人就治国理政、维护文明多样性、文明传承与发扬青年责任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同时伴之以亚洲文化嘉年华、亚洲文明周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大大加深了亚洲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 https://news.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T0Ds9hG3iNVphB8F6CqU190518
7.录取率仅为1.29%这22家入选公司在YC中国第一期创业营10年研发和架构设计经验,精通互联网大中型项目架构。2013年加入去哪儿网,担任酒店事业部项目研发负责人,负责酒店搜索服务,搭建去哪儿客栈、酒店团购、酒店竞价等系统的架构。2015年加入新核云,负责业务架构设计和产品技术演进,从0到1搭建内部PaaS及运维平台。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硕毕业。 https://www.pencilnews.cn/d/35119.html
8.婚恋交友程序征婚相亲系统社交找对象软件SNS站群婚恋系统是由奥壹科技为满足广大婚恋企业及个体创业者低门槛、智能快速搭建起婚恋交友平台、婚恋相亲小程序而自主研发的大婚恋技术框架。https://www.oequn.com/about/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