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朗在巴黎丢作业”事件狼狈收场。近日,公安机关已依法对这场短视频闹剧的策划者及其所属公司作出行政处罚,多个自媒体平台也对涉事博主的自媒体账号进行了处置。不过,事件带给社会的思考还在延续。
虚假短视频引发网友信任危机,影响社会风气,犹如一场“风暴”席卷我国超10亿短视频用户。当下,激浊扬清,构建清朗、有序网络空间,亦是民之所向。
无休止的短视频造假
“你看,奶奶还是疼我吧?”短视频里,某珍珠企业创始人的孙女正手拿多条珍珠串链,向嫂嫂展示奶奶对其的“偏爱”。记者看到,在这名博主的一众短视频中,不乏类似姑嫂嫉妒、争吵,乃至怀疑家人偷盗,动手掐脖子等情节。
有的博主故意制造家庭冲突,颠覆传统伦理观念,违背社会公序良俗,比如家庭大战、“小三”上位;还有的用“亲身经历”炮制虚假视频哗众取宠,比如孕妇征婚、农村凄惨生活、自导绑架等猎奇故事等等。
随着同类内容的增加,一些博出位的短视频“剧本”也愈发离谱,放大社会矛盾、片面丑化某类人群,甚至虚构扭曲的婚恋观、家庭关系,影响社会风气、家庭和谐。
4月12日,公安部公布的一批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中,“寒假作业丢巴黎”摆拍引流案,造谣“喂住院婆婆吃泡面”案,编造“救灾物资被倒卖”谣言案等赫然名列其中。
6.6元能买10000个剧本
“18岁,第一次”“你的女朋友值多少钱?”……情感类短视频博眼球“功力”从标题渗透到内容,而这些只是某网购平台成千上万个短视频剧本中的冰山一角。
4月19日,潮新闻记者在一家线上店铺看到,一些打着“起号速爆,3天破百人”“学会一招,瞬间起飞”旗号的宣传,月销量能破千。10000个短视频剧本捆绑销售,最便宜只需6.6元。
根据卖家反馈,剧本有1个多G,有逼婚、初吻、当现任遇上前任等情感类剧本,也有反转、Vlog、相亲、校园等类型剧本。“每个类型(剧本)几十个到几百个不等,适合0-15秒、15-30秒短视频。”该店铺客服介绍。
从剧本内容看,以低俗、偏离社会主流价值的剧情居多。暴力、荒诞的剧情,便是这些短视频剧本的卖点——在一个连标题都没起的剧本里,男主在逛街,抢劫犯从后面用刀抵住男主后背,要求“给我200元,不然捅死你!”一个名为《丑婆娘的爱情》的剧本里,丑婆娘来到陌生城市钱被偷,饿昏在地后被一名乞丐救起,康复后和乞丐结伴乞讨……
此外,一些店铺还推出爆款剧本定制服务,150元就能量身定制一部60秒短视频剧本。潮新闻记者以化妆品推广为由定制短视频剧本,一名客服介绍,“脚本字数约200字,这类商品引流适合用‘霸总’‘原配斗小三’,不过也可按照客户需求策划。”
显然,为了博取眼球,部分短视频剧本内容已经走向低俗、极端化。而打包销售剧本的线上店铺,只是虚假短视频链中的一环,其上游的劣质剧本创作者中不乏大学生兼职写手。
有三年写短视频经验的小布(化名)向潮新闻记者展示,他所在的接单群内,约有1000位写手。店铺会对新入行的写手做简单培训,从题材到剧情,从旁白到文案,撰写短视频剧本已经形成一套爆款公式——“越土越受欢迎,越炸裂流量越多”。
据小布介绍,短视频剧本几乎每天都有订单。“稿费非常低,写手只能获得客单价20%-30%的收益。”
尽管收入低,但写手之间的竞争却很激烈。“这类创作几乎没有要求,也没有入行门槛,可以套用大量的模板。”小布说,资深写手喜欢将网剧离谱剧情片段搬到短视频里,有时还借助AI软件辅助,一个周末能写10多单。
市场“劣币”如何驱逐?
从起源到兴盛的短短三四年间,短视频似乎已经进入了“剧本时代”。
在一些博主、MCN机构看来,短视频需要“精彩”的剧本策划,才能进行成功的“事件营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的短视频行业正处于无序、野蛮生长阶段,背后原因值得琢磨。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向潮新闻记者表示,虚假短视频泛滥的根源在于,作为一种新出现的现象,其仍然处于失范状态,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导致发展遵循“野蛮成长”的逻辑,而完全不考虑对社会公序良俗的冲击和挑战。在实际情况中,一些虚假剧本往往能获得较多流量推广支持。于是,在利益驱使下,整个行业竞相模仿。
杭州一家头部MCN机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他曾运营过一个出圈短视频,当晚直播间吸引17万人同在线,如果转换成商业投入的话,需要100万元投流,这说明吸睛视频的变现能力是显而易见的。
面对虚假视频频发乱象,3月15日,中央网信办启动了2024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针对网络环境重点开展10项整治任务,涵盖自媒体造热点、蹭热点、无底线吸粉引流牟利;通过摆拍场景等方式,制作“扮穷”“卖惨”内容博眼球等。
尽管如此,炮制无底线剧情骗流量的短视频乱象仍然屡禁不止。这不禁让人反思,遏制虚假短视频之风,究竟还需要什么?
其次,需要制定短视频的有效规则,引导其规范化发展。“其实当下并非没有规则,但是现有框架比较‘粗’,只有一些基本红线。”沈逸认为,短视频发展已经超越了既有框架,这需要一套更精准化、具体化、系统化的管理规则,来适应当前发展现状。
最后,需要完善的短视频监管、治理体系。“成熟的管治体系,应当包含疏和导两个方面。”沈逸表示,既要有效管控负面内容,也要对短视频这个新生行业给予一定的包容心和发展空间,不能盲目“一刀切”式压制内容创作,通过构建务实可行的分类标识模式等,夯实各方责任,将网信办发布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实实在在的运行起来,并根据适应网友精品化、多元化的视听需求形成有效的治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