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婚俗传统婚嫁流程传统婚俗文化

婚礼,在人生过渡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非常重视这一人生大事。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在我国,无论哪个民族和地区,都有着不同的婚俗,且婚俗及结婚仪式都十分隆重且复杂,象征着婚礼对人生和家庭的重要意义。

一、说媒

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地上无媒不成亲”。男女双方一般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结连理”,这种说合,就叫“说媒”。

说媒是一种技巧,媒人不仅要熟悉男妇双方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力求门当户对地提亲,要做到准确地向男女双方及其父母反映对方的情况,又要尽可能隐恶扬善,使双方充分认识对方的长处,从而达成嫁娶的协议。同时还要勤于跑腿,从开始为男女双方牵线搭桥之日起,要经常往来于男女两家之间,交流情况,传达彼此的愿望和要求,防止发生意外的变故。

在男女两家对婚事取得基本一致的意见之后,媒人要引导男方去相亲,代双方送换庚贴,带领男方过礼订婚,选择成亲吉日,引导男方接亲,协办拜堂成亲事宜,一直到“新人进了房”,才把“媒人抛过墙”。

二、看亲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带领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或“相亲”。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男方要根据女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女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传统婚俗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古时看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看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或者通过媒人表达出来。

三、过礼

“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对方手中,有些迷信的父母,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虑。

“换帖”、“合八字”之后,媒人要选个好日子,带男方去“过礼”订婚。一般嫁娶的主动者要向另一方送一笔重礼,礼的多少轻重一般会根据不同地区与风俗,在事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过礼”之后,男女双方即可商定日期,正式确定婚期。

四、择吉

按照传统的做法,嫁娶的主动者一方,其父母应选择迎娶的良辰吉日,并由媒人通知对方,准备迎娶。称为“择吉”和“送日子”。一般认为只要“六合”相应,就是好日子。择日完毕,双方确定了结婚日期,就应该发出婚宴请柬,请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了。

五、迎娶

佳期在即,男女两家都要杀猪宰鸡,准备喜宴,还要请好厨师、傧相、伴娘、轿夫、账房、师爷及其他帮同办事的勤杂人员。这些人应聘后,应在迎娶的前一天即到主家开始工作,作好迎亲摆宴的准备工作。

传统婚礼一般是女家早晨“出嫁酒”、男家中午摆喜筵;如果是纳婿(男到女家)则反之。一切准备就序后,男家鸣炮奏乐,发轿迎亲。媒人先导,接着是新郎、伴娘、花轿、乐队、礼盒队。女家在花轿到来之前,要准备好喜筵。姑娘要由母亲或姐姐梳好头,用丝线绞去脸上的绒毛,化好妆,谓之“开脸”,然后饰上凤冠霞帔,蒙上红布盖头,等待迎亲的花轿。

六、拜堂

迎娶之日,男家发轿之后,傧相就要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当花轿停在堂屋门前,男方请的伴娘站到花轿前时,仪式即已开始。香案上,香烟缭绕,红烛高烧,亲朋戚友、职司人员各就各位。

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引导,行三跪九叩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行夫妻对拜礼。拜堂之后,新娘便在新房落座,不再出来,新郎要走出新房接待贺客。

七、喜宴

喜筵要按来客的尊卑长幼排定座位,称之为“请客”。排座位的原则是上尊下卑,右尊左卑。主席要摆在堂屋上方正中,请“大亲”坐上首右边席位,新郎的父亲或舅父坐上首左边席位作陪,其余按尊卑长幼对号入座。

座位排定后,傧相宣布动乐鸣炮开宴,新郎要先到首席斟酒敬酒,说几句表示感谢的话祝酒,然后厨房开上第一道菜来。各席的酒菜应该一个样,唯“男大亲”和“女大亲”所在的席次,通例必须有清蒸的猪肘子一个。而且,新郎要时刻守候在桌边,为“上亲”斟酒、送热毛巾等,以示尊敬。

喜筵结束前,媒人早已溜走,谓之“逃席”,倘若不走,“洗媒”的人会把他的脸抹成锅底。喜筵结束后,“上亲”先到退堂屋休息一会,吃些点心,由男方尊长陪着说些客套话,待勤杂人员把席面撤去,扫了地,大亲就该起身告辞了。临起时,男家要“打发”衣料、鞋袜之类,讲究的还有红包。“送大亲”是又一个热闹场面,男家所有体面的人都要送到门口,还要鸣炮动乐,以示敬重。新郎及其父母应送客至村口。

八、闹房

在过去,由于很多新人们婚前都不太熟悉甚至不相识,新婚之夜要他们生活在同一空间,心理上可能会感不自在。闹洞房,无疑可以通过公众游戏让新人消除隔阂,捅破羞怯的“窗户纸”。

九、回门

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新郎事先无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新郎新娘应像参加婚礼那样认真修饰、打扮,保持漂亮、俊美的形象。

回到娘家,新郎、新娘首先要问候老人。这时,新郎就应改口,跟新娘一样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要叫得自然、亲切,对待亲友和邻居也应表现出亲切热忱,以礼相待。就餐时,新娘要陪着新郎,一一向父母、亲友和邻里敬酒,感谢大家对自己新婚的祝福。饭后,应先陪父母聊一会儿,听听他们的教诲,然后再告辞回家。并应主动邀请二位老人和兄弟姐妹到自己家里做客,也可邀请亲友、邻里。

三书

按照汉族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

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彩”——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安床

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意喻新人早生贵子。抬床的人、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嫁妆

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嫁妆除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胡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当然各地的风俗和讲究都不一样。

上头

男女双方都要进行的婚前仪式。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上头”是一个非常讲究的仪式。梳头要用新梳子,助“上头”的人必须是“全福之人”,即这人是六亲皆全,儿女满堂之人。

换庚谱

男方和女方的家庭互相交换家谱,作为定亲的凭据。媒人提亲后,如男女的时辰八字没有相冲,双方就会换庚谱。

过文定、过大礼

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著一些礼品到女家,礼品一般都是三牲,酒礼等,并正式奉上聘书。“过文定”举行后,就会举行“过大礼”的仪式,这是订婚的最隆重,最重要的仪式。因为这仪式过后就等如正式定立了婚约。跟“过文定”一样,男家会选择一个吉日,带同聘金和各种礼品到女家;而女家亦会准备回礼礼品。礼品皆是均双数以取其“好事成双”之意。

哭嫁

在古时,因为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女儿出嫁后,就很难有机会可以见到家人,同时回娘家也需要得到夫家的批准。此外也有说法认为哭嫁是源自古时妇女不能拥有自由的婚姻,所以她们会用哭嫁的歌声,来控诉古时不公平的婚姻制度。

盖头

新娘子通常会以一边长三尺的正方形红围巾蒙在头上,这红色的围巾称为叫“盖巾”,俗称盖头。对於盖头这种婚俗,一般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说盖头是为了遮羞;而另一种说法是说源自於古代的掠夺婚,表示新娘子蒙上盖头后就永远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迎亲

古代婚配时,男方必须去迎亲。“亲迎”是六礼中最隆重的礼节。没有迎亲的新郎,就没有出嫁的新娘。古代亲迎,有徒步的,也有用车的,比较普遍的是用八人大轿去迎亲。抬轿的人必须身体强壮,遇上别人家的花轿,绝对不可以与他们碰头,必须绕著走。迎亲回来时,还要找一条路回去,以取不会走回头路之意。如果途中经过庙,祠,坟,井、河等处,必须由男方娶亲的人手张红毡子将花轿遮著,作为“避邪”的意思。如果在途中遇见出殡的队伍,迎亲的人会说“今天吉祥,遇上宝财!”因为棺材的谐音为“观财”,亦即看到财宝的意思,这样说主要是为了图个吉利。

出阁

汉族民间对女子出嫁、成婚的一个称谓。把在古代阁即闺房,未出嫁的女子都是住在阁楼上的,古代三从四德,女子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并要求不准与外界的男子见面,所以把出嫁的女子称为“出阁”,相反未出阁就是未出嫁。

撑红伞

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姊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姊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拜堂

又称为“拜天地”,是婚礼中一个很重要的仪式。“拜堂”并不属於古“三书六礼”,这一婚俗於宋代以后非常流行,经过“拜堂”后,女方就正式成为男家的一员。“拜堂”时,主持婚礼的司仪会大声的说﹕“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齐入洞房。”其实,拜天地代表著对天地神明的敬奉;而拜高堂就是对孝道的体现;至於夫妻拜就代表夫妻相敬如宾。

出门

出门是指新娘离开娘家的意思。当到达吉时的时候,女须由大妗姐背著上花轿;据说新娘双脚著地的话就会带来恶运。新娘出门时,由伴娘撑起红伞护著新娘,取其开枝散叶的意思。大妗姐及众姊妹一边行,一边向上空、伞顶及花车顶撒米,用来“喂金鸡”,意思指鸡啄米后便不会啄新娘。最后上花车前,新娘子会向送行的亲友鞠躬,以示谢意。

过门

过门的意思是新娘由女家出门后正式踏入男家家门,拜见翁姑及男家其他长辈。然后新郎新娘会先拜天地,后拜祖先。新人会向翁姑奉茶跪拜,翁姑会说一些祝福语,并送首饰及礼物给新娘。新娘收到饰物后需即时戴上,以示谢意。然后,新人会向其他长辈及亲戚奉茶。

三朝回门

即归宁,三朝是指婚后的第三天,新抱由丈夫的陪同下,带备烧猪及礼品回娘家祭祖,然后再随丈夫回到夫家。在古时,交通没有现代的方便,如果女子要夫家是离娘家后远的话,所谓出嫁从夫,女子到夫家后就可能没有机会再回到娘家了。所以回门可能是女子踏足娘家的最后一次机会。亦因为如此,人们十分重视归宁这一个婚礼习俗。

催妆

是男家派人携礼催请女家及早为新娘置妆的仪节。宋代,亲迎前三日,男家送催妆花髻、销金盖头、花扇等物至女家,女家则答以金银双胜御、罗花璞头、绿袍、靴等物。

送妆

亲迎前数日,女家派人将嫁妆送至男家。嫁妆往往用箱笼装着,也有人家为炫耀陪嫁,将嫁妆用方桌一一铺开,排成一个纵队浩浩荡荡地送至男家。嫁妆通常有箱柜、被褥、首饰、衣服、绸缎、文房四宝及金银器皿等,还有以田地房屋、店铺、当铺作为陪嫁的。

汉族传统的结婚典礼全部使用体现吉祥的婚礼物品来装饰。如张贴大红喜字,给新娘遮上红盖头,穿上大红袄,新郎胸前佩戴大红绸等等。这些红色的吉祥物品不但给婚礼带来喜庆的气氛,同时也暗示着新婚夫妇婚后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THE END
1.红白事民俗礼仪书祭祀与婚姻揭秘中国传统红白礼仪的深度按照古代规定,男女结亲时应遵循严格的年龄配对原则,即男子要大于女子,但差距不能太大,以确保夫妻双方都能获得充分的成长机会。在选择结婚日期时,也会避免选在凶星流年或其他不吉利之日,以确保新人的未来幸福安康。 红衣迎亲:一场穿越时空的情感交响曲 据记载,在清朝末年的某个寒冷冬夜,一位名叫小明的小伙子为了一https://www.wv0rtsp4.cn/min-su-dong-tai/219548.html
2.红白喜事民俗礼仪春日暖阳下的婚姻盛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白喜事是家族和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事件。它不仅仅是一场个人幸福的庆祝,更是一次家庭团聚和社交活动的集结点。在这个节骨眼上,民俗礼仪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是维系社会秩序与人际关系的一种方式。 https://www.pnsuegnqg.cn/hun-sang-jia-qu/400368.html
3.婚丧嫁娶之谜揭秘古今风俗婚服作为嫁娶风俗书写大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了当时的人文气息,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向往。从古至今,无论是在欧洲还是东方,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且具有标志性的 婚纱设计,这些设计往往包含着深刻的人类价值观念。 五、食物与饮品——味蕾上的丰富多彩 https://www.tqsbbqvqkp.cn/shao-shu-min-zu-xi-su/384474.html
4.潮汕地区的结婚习俗彩礼钱、结婚三金、白糖、面条等等。择日:选择结婚吉日。迎亲:新郎会亲自到女方家中迎娶女方。吃五碗头和合房圆:进洞房后,新娘要吃“五 碗头”:龙箭鱼、猪肝煮葱、韭菜炒猪肉、肉丸、甜碗——糯米饭或芋泥。桌上四角放四个甜杯,杯里放红糖,每挟一菜都粘一点红糖,意取从头到 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4/1210/23/85329362_1141671853.shtml
5.女方结婚准备清单详解,全面观点论述与准备指南女方结婚准备清单应结合传统与现代,既尊重传统习俗,又体现个性与实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迁,女方结婚准备清单的内容也会不断更新变化,希望每位即将步入婚姻的女子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份完美的结婚准备清单,为自己的婚礼增添更多的喜悦与美好,愿每一段婚姻都能幸福美满,白头偕老。http://blmsaf.com/post/47565.html
6.风俗民俗结婚风俗中国结婚习俗结婚的风俗习惯→MAIGOO知识摘要:我国古代结婚有“六礼”之说,现今部分地区也有这个习俗,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实际上各地区民间约定成俗的婚礼习俗并不完全为这六礼所限,它将相亲、订婚阶段的过程简化。那么中国的结婚风俗是怎么样的呢?各地都有哪些比较特殊的结婚风俗习惯?本文将为您解析。 https://www.maigoo.com/goomai/176790.html
7.婚姻习俗聘礼轻重不等,多以时髦穿、戴及现金为主,一般乡间较重,城市稍轻。订婚之后,即可到乡镇(公社)领取结婚证书(目前订婚者皆至婚龄),婚姻关系,自此获得法律承认。然而本地风俗,只有举行婚礼之后(有随订随结婚者,也有结婚登记一年半载方典礼者),方成夫妇。https://lishiwenhua.snnu.edu.cn/info/1174/2792.htm
8.结婚风俗少数民族婚俗,外国结婚习俗,婚房风水,中国各地区婚俗婚前检查 结婚证 婚前建设 婚姻法规 结婚风俗 结婚年龄 领结婚证 结婚证照片 结婚证件照要求 结婚证怎么办 结婚证丢了 结婚证怎么领 结婚证办理 如何领结婚证 婚检项目 婚检费用 婚检内容 热门专区 编辑推荐 知识小百科 丹凤眼卧蚕眉 卧蚕眉丹凤眼 内扣梨花头怎么吹 丹凤眼 卧蚕眉 佩妮2015年星座运势 激光祛斑https://g.pclady.com.cn/baike/brides/zxzq/jhfs/index_2.html
9.100个传统文化常识问题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7. 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 (A) A、十个 B、十二个 8. 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B) A、颐和园 B、 圆明园 9.“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 (A) https://jw.beijing.gov.cn/language/ywsh/201612/t20161219_1056479.html
10.兴山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26. “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 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 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 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 27. “鄂尔多斯”在蒙古语中是什么意思?(C)113、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是:(A) A、《永乐大典》 B、《四库全书》 114、太极拳讲究“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弱胜强”这和下面哪位思想家的http://xsx.i.yce21.cn/index.php?r=space/person/blog/view&sid=715efa91e5ef41e19f7ea8e6416770ee&id=1614815854
11.结婚有什么习俗结婚习俗结婚是生命里较为重大的事情之一,因此能和自己的另一半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是很高兴的了。结婚还要注意许多传统习俗,需要根据所在地的习俗习惯去举办。地方不同的话,结婚所讲究的风俗礼仪也是不一样的。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些和结婚有什么习俗相关的内容。 https://h5.izhaowo.com/gonglue/v3_1816.html
12.河南结婚规矩和细节分享,附嫁女儿娶媳妇风俗一览表总之,各地的风俗都是各地传统的表现,过提亲、定亲、订婚等环节,以及拜堂、交杯酒、撒帐等仪式,河南结婚习俗展示了河南人民的热情和好客。当然结婚更多的意义在于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图个乐呵,真爱才是最重要的。 热门地区结婚风俗禁忌 婚礼是人生的重要仪式,而各地的结婚风俗会有差异。如华北喜红色,寓意吉祥;华南重传统https://www.born123.com/article/2e8a56d9251795737419.html
13.中国古代婚礼习俗古代结婚风俗! 中国古代婚礼流程以及婚礼习俗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情侣们采取的结婚方式已经不仅仅是西式婚礼的方式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传统的中式婚礼了,今天,中国婚庆礼仪网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古代婚礼的一些流程和习俗。《五礼通考》曾说,自后齐以来,不管天子庶民,婚礼“一曰纳采,二曰向名,三曰纳吉,https://shizizuo.xkyn.com/story/av644adds8dvg86v66g.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