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已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置于触目惊心的危险境地,它是代际公平话语凸显的存在论基础;代际公平问题作为一个课题摆在我们面前,是现代以来的事,是伴随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是说它是一个现代性问题。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各国都致力于经济的发展,实现现代化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如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和生态失衡等,已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置于触目惊心的危险境地。由此而引出一个话题:“由于后代人的利益在今天的这些决策过程中得不到体现,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偏好之间潜在的权衡经常被忽略。所以,当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并从中获益的时候,有可能是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因此,代际公平问题是当代人面对现代性问题——生态环境危机问题所造成的发展困境而不得不思考的重大的课题。
一、生态环境危机——代际公平话语凸显的存在论基础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本无限制地追求价值增值的本质及其地域上的扩张所引发的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乃是当代代际公平话语凸显的现实依据。
根据马克思的资本逻辑的视角,在当代社会,全球化是资本以巨型跨国公司为载体在地域上扩张的必然结果,表征了资本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影响力。全球化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并获益最大的世界性历史进程,它使世界各国的联系更为紧密,但并没有消除各民族国家之间的界限和差异而达到利益趋同。在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下,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体系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使得他们在国际社会中维护和获取利益的能力受到极大的限制,国家安全也缺少有力的保障,基于此他们将经济增长放在首位,不断地提高国家的经济实力。“强大的民族国家、庞大的正规军队和经济动机(对某些阶层很重要),是社会主义面对帝国主义的不断威胁得以生存的必要条件。”Ⅲ2J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持他们的霸权地位,也不惜一切地追求经济增长。由资本所导致的全球化,使一切民族国家卷入一场世界性的竞争当中,竞争是以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为主的较量。
生态环境问题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渐确立和不断深入而显现的。近代的科技革命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插上了乘风的翅膀,使得对自然的影响力和破坏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出现生态环境问题,因此20世纪被称为“全球规模环境破坏的世纪”。“资本主义经济把追求利润增长作为首要目的,所要不惜任何代价追求经济增长,包括剥削和牺牲世界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种迅猛增长通常意味着迅速消耗能源和材料,同时向环境倾倒越来越多的废物,导致环境急剧恶化。”3J世界各国不惜一切代价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的不断膨胀,使得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成倍地增长,而同时对环境的污染也日益加剧,导致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可再生资源的急剧减少、环境质量恶化和生态失衡等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
在传统社会中,在“现代性”问题尚未凸显的条件下,尚未进场的人类后代一直在人们关怀的视野之外,更谈不上对后代利益和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因此也就不存在代际公平问题。然而,随着现代社会尤其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问题的出现,人们意识到,在场各代的行为和生存方式将对尚未进场的人类后代的生存产生绝对性的影响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在以严重损害后代人的生存发展条件为代价,这样,人们越来越关怀后代人的生存状况,代际公平被不断提出。因此,代际公平话语的凸显,具有深刻的存在论基础,是当代人类对自身自然生态存在基础的自觉意识和哲学表达,也是对未来人类生存基础的价值捍卫。二、人类社会生活的现代性特征——代际公平问题凸现的直接动因
如果说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是代际公平话语凸显的存在论基础,那么人类现代社会生活的特性——现代性就是促使代际公平问题凸现的直接动因,代际公平是一个现代性问题。
万俊人教授认为,“所谓‘现代性’,是指人类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特性,它首先是作为与人类文明和生活的传统特性相对照,甚至是相对立的独特品性而显现的。因此,‘现代性’的概念意味着某种历史意义的断裂和超越,意味着一种价值优越论的评价标准和文(化)明进步观念。它标志着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截然两分,因而突现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异质和断裂意义,并把现代视为对传统的超越,具有优于传统的价值定位。”
众所公认,在西方社会,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工具理性和个人主义这些有别于传统的东西被当作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建设性现代主义认为,现代性既具有破坏性,因而必须被后现代所超越;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好品质,比如它对民主、平等、自由的强调,将人们从政治和教会特权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它的经验主义与工具理性主义给人们带来了潜在的和现实的利益。韦伯从禁欲主义新教尤其是加尔文教那里发现了现性的独特性根源,他讨论了产生于加尔文教的英国清教徒的职业精神,认为正是这种职业精神和禁欲伦理造就了资本主义精神。于是韦伯将现代社会与理性联系起来,认为现代化的进程就是理性化的过程,现代化就是理性化,社会的理性化与世俗化成为了现代性的最基本的构成因素。现代性是以个人主义的“现代精神”为精神内核的,新教改革和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共同奏响了个人主义的序曲。个人主义形成于17世纪,体现在其国家概念中,就是在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中,个人的价值必须得到国家的尊重,国家与社会就是为了维护和实现个人的权利和利益,个人主义成为了社会法律、政治和经济的基本原则。
消费主义是产生于现代社会内部的一种消费文化,可以说,现代社会就是消费社会,消费文化就是消费社会的文化;消费主义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其理论基础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发端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于60年代由美国扩展到西欧和日本,随后在全球蔓延开来。消费主义有两大相互联系的基本特点,即鼓吹享乐主义生活方式和丧失意义的为消费而消费;遵循享乐主义,追逐眼前的,培养自我表现的生活方式,发展自恋和自私的人格类型,这都是消费文化所强调的内容。现代社会消费主义已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甚至具备了意识形态的功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评价社会进步与否、个人成功与否、生活质量水平高低以及幸福与否的标尺,其具体表现为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时代,技术创新的速度超越了普通人的想象。以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与新一代通信技术为开端的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宛若一列和协号,呼地从我们身旁掠过,新媒体创新之快已经让我们来不及定义了。事实上,新媒体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其内涵与外延是与时俱进的。
一、新媒体的特征
1.新媒体新技术
2.新媒体新采编
3.新媒体新传播
我们的古人有“三不朽”之说,即立德、立功、立言。现实社会中无论是做什么的,在成名后总是有写本书的诉求,哪怕是由他人执笔。其实表达自我的欲望人皆有之。新媒体使普通人的愿望有了得以实现的机会,谁都可以进行一下大众传播。因为是自我表达,所以其内容就可以去中心化或可称之为:“信息”与“意义”的无关。自我表达的个性化增强了受众感知度。新媒体的传播技术及传播内容有效地实现了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4.新媒体适应新需求
1.从概念上看
2.从写作要求上看
3.从功能作用上看
3.充分利用新媒体空间
4.贴近生活贴近“新人类”,坚持正确导向
参考文献:
节目制作中的加减法
少问责,多寻因。正如该档节目的开场语“新闻1+1,给您不一样的解析”,《新闻1+1》的立足点在于“解析”,即更多地探讨新闻内容背后的成因,让观众从中获得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