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保卫战中,全市各级团组织闻令而动、勇敢担当,和广大青年一道,冲锋在抗疫一线。全市广大青年积极响应号召,挺身而出、舍生忘死,为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平稳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了青年力量,涌现出一大批青年榜样。广大青年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疫情持续向好,武汉正在重新起航。复工复产、复商复市,一场全新的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已经打响。武汉青年将进一步激扬战疫中锤炼的英雄气概,用更加努力的奋斗,共筑大武汉美好未来!
刘恒明:肺科医院ICU的“牛”组长
在武汉市肺科医院的ICU,90后护理组长刘恒明被称为“技术牛”。ICU主任胡明说,这孩子技术最好。护士长钟小锋说,这孩子是最拼的。
刘恒明在隔离病房预冲ECMO管路
ICU如同战场,检测病人的生理数据、注射药物,ECMO、呼吸机、血液净化装置、纤支镜……这些精密仪器的预装、调试、清理、维护、紧急情况的处理等,刘恒明时常忙得汗流浃背,却一刻也停不下来。
肺科医院13楼ICU的值班室,一床被子,一张床,战斗六七个小时回来躺一躺,24小时随叫随到,这就是刘恒明的抗疫日常。刘恒明说:科室里其他人下班可以回宾馆休息,但我要随时解决病房里出现的技术故障,所以,我就跟护士长提出住在值班室。吃住都在医院的刘恒明,缺席女儿的周岁生日,更没有机会回家抱抱女儿。深夜空下来了,亲人已入睡,他就去翻看手机里家人白天发来的视频,一个人傻笑。
平时,即使不是刘恒明的班,一些难度大的操作,一些重症救治仪器的报警及故障处理都得依靠刘恒明。刘恒明随叫随到,一忙就是数小时。
在疫情期间,许多国家级专家亲自到病房操作,刘恒明抓住机会向专家请教,他说:“这种机会,一生可能只有一次,我学到了难得的技术,更学到了专家们诲人不倦的奉献精神。”
程文涛:隔离病房的“百科全书”
29岁的程文涛是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耐多药结核住院医师,2015年从吉林医药学院毕业后,来金银潭医院工作已经4年。
程文涛(右)在隔离病房指导护士使用呼吸机
史凡毅:昼夜奋战的火神山建设者
从一片芦苇荡到一所达到防治隔离要求的高标准传染病医院,“中国速度”的背后凝结着数千名建设者的努力和汗水。告别妻子,暂别中风卧床的父亲,毅然奔赴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奋战的史凡毅就是其中一员。
武汉建工负责承建的医技楼、ICU区域是火神山医院的核心功能区,设计更为复杂,技术要求更高。没太多可借鉴的资料,医疗专家组、卫健委、城建局等都在随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提需求,设计图纸一直在变,再加上春节期间材料采购、劳动力组织都存在问题,等图纸再按图纸施工的传统方法不现实,史凡毅把所有图纸记到烂熟于心,有变化直接在脑子里更新。他同时还要协调钢结构立柱、大跨度屋面桁架交叉作业,穿插弱电智能化、机电安装、医疗设备安装等工序。
史凡毅(左)在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向测量员对坐标轴线进行交底
紧迫的工期,早班连晚班,他只要醒了就在工作。每天睡二三个小时就算奢侈,睡觉地点就更不固定了。有时候在路边坐着打个盹,有时候太累了在墙角、吊车上凑合闭上一会儿眼就算是休息。
涂可蔼:推迟婚礼逆行返汉的铁血汉警
在与新冠病魔抗争16天后,民警涂可蔼治愈出院。在老家隔离休养期间,他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武汉的疫情防控工作。他推迟原定的婚礼,多处寻求返汉途径,逆行而归,重返抗疫一线。
2月17日,江汉开发区方舱医院组建安保专班。涂可蔼向局里主动请战,要求参加方舱医院青年民警突击队。因担心他的身体,领导婉拒了他的申请。涂可蔼再三坚持,他说:“我感染过,有抗体,到一线,更合适。”之后,他穿上防护装备,进入方舱,到离感染患者最近的地方,“零距离”开展治安秩序维护、消防安全、应急处置等执勤任务。在方舱,他安抚着焦虑不安的患者,曾经给5位病人做了3个多小时的劝说。得知他是生病康复回到岗位的民警,患者们纷纷围着听他讲述经历,介绍康复经验。
涂可蔼(右一)在江汉经济开发区方舱医院执勤
3月8日,方舱医院顺利休舱,涂可蔼没有片刻休整,又主动投身局内的监所防疫一线,严把监所进口关,维护治安秩序。3月19日,涂可蔼申请加入江汉区境外返汉人员工作专班。
“在金银潭医院住院时,隔着防护,我只能看到医护人员的眼睛,但我知道医护人员在不辞劳苦照顾着我们。”涂可蔼说,“现在我在岗位执勤,群众也只能看到我的眼睛,但他们知道我在守护着他们。”
王金兰:疫情下的城市“摆渡人”
交通物流、社区保供、电力消防这些基础保障就像城市运行的血液。为了这座超千万人口的城市正常运转,很多像王金兰一样的普通人,一直默默坚守在岗位上,为武汉战疫奉献自己的一份努力。
疫情发生后,公交停运、小区封闭管理。患者在医院等待救治、医生亟需医疗物资、社区居民等待生活物资,一切都需要车辆、需要公交人运输。公交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应急小分队。王金兰,公交三公司33岁的女司机,毅然逆行,加入到战疫的队伍,用实际行动,为武汉加油!
王金兰准备出车执行接送医护人员的任务
加入公交抗疫的“青年突击队”后,王金兰没来得及和远在海外轮船上工作的丈夫商量,把10岁的孩子交给婆婆后,就一身防护服站到了战疫的最前线。
外地医疗队支援武汉后,王金兰所在团队在医疗队和方舱医院之间为他们进行交通摆渡。一个多月里,她频繁往返于医护人员驻地酒店和方舱医院,接送他们上下班。天气冷,她提前打开空调;医护人员睡着了,她就会开得慢一些、稳一些。
为感谢援鄂医护人员对武汉的付出,王金兰找来塑料花、钢丝等物品,和另外两位同事一起制作了60个漂亮的花环。2月14日,这些外地医护人员终身难忘:凌晨3时30分,来接她们回酒店的王金兰,一一将这些花环戴在了她们的头上。寒风中,公交车厢因为这一幕而变得温暖无比并瞬间刷遍了这些援鄂医护人员的朋友圈。
小区封闭管理的日子,政府组织商超为小区配送物质。王金兰作为唯一的女司机,和男司机一样,每天帮忙搬上搬下蔬菜,为社区居民宅家坚守提供支持,也为顺利完成小区封闭管理增加一道防线。
最近,武汉的公交运行逐步恢复,王金兰成为随车安全员,乘客上车前量体温、扫码,不符合要求的不允许上车,下车前再次核实,工作繁琐而细致,但乘客们的理解支持,让她很是欣慰。
青年榜样
王威武汉市第四医院武胜路院区脊柱二·骨肿瘤科医师
王国庆新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
王金兰(女)武汉市公交集团第三营运公司H87路驾驶员
方文成湖北威久商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史凡毅武汉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火神山医院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
吕远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隧道工程公司副经理、党委委员
华雨辰(女)武汉市青山区钢花小学教师
刘聪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制所主管医师
刘恒明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
沈祥武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动力部热电联产装置经理
严沧海中交二航局六分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项目部常务副经理
芦丹(女)武汉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
杨春华(女)武汉武商超市管理有限公司白沙洲店店长
杨荣桂(女)武汉市第一看守所民警
吴辉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临时一病区护士长
汪素娟(女)湖北卓尔公益基金会秘书长
张琦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网络操作维护中心云支撑室经理
郑汝可(女)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社党政新闻部记者
郑欣怡(女)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7级本科生
徐龙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武汉市江岸区分公司上海路投递站投递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