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消息,3月13日,美国众议院以352比65的压倒性票数通过了一项跨党派法案,要求字节跳动公司剥离对旗下海外短视频应用TikTok的控制权,否则TikTok将被禁止进入美国的手机应用商店和网络托管平台。这部“保护美国人免受外国对手控制应用程序法案”的支持者声称,TikTok母公司位于中国,因此可能会“被用来影响美国舆论或监控美国人的个人信息”,“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该法案下一步将提交参议院审议。
“一个漫长过程的开端”
“我们希望参议院能考虑事实,听取选民的意见,并意识到此举对美国经济、700万家小企业和1.7亿使用我们服务的美国人的影响。”TikTok方面表示,众议院的投票“只是一个漫长过程的开端,并不是终点”,公司将继续游说参议院,并鼓励用户与参议员取得联系,以保护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的言论自由权利。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法案是自特朗普政府2020年试图封禁TikTok未果之后“势头最猛烈的一次打压”。若法案最终得以签署成法,TikTok方面仍可采取与此前在蒙大拿州相同的手段,起诉该法案违宪。但与过去不同的是,此次国会试图以立法形式达成目标,诉其违宪需联邦最高法院审理,上诉的难度更高且有可能被长期拖延。
法案背后的争论
已分别确认为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拜登和特朗普在此事上立场截然不同,但都不愿意失去通过该平台获取年轻选民支持的机会,都不同程度地“打了自己的脸”。拜登表示,若参议院通过该法案,他就会签署生效。但就在众议院力推此次法案前不久,拜登竞选团队刚在TikTok上开设账号并发布短视频吸引年轻选民。
特朗普对TikTok的态度则发生“180度反转”,表示反对可能禁止TikTok的立法,称此举将使脸书及其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受益,“他们才是(美国)人民的真正敌人!”特朗普的脸书账号在2021年国会山骚乱事件期间因涉嫌“煽动暴力”被封禁长达两年。此外,扎克伯格曾在2020年向美国各地选举办公室捐款近5亿美元,特朗普怀疑这影响了当年大选的结果。据外媒分析,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共和党的大金主杰夫·亚斯持有价值330亿美元的TikTok股份,而特朗普的竞选资金并不宽裕,需要亚斯捐款支持。
可见,美国政客对待此事的态度凸显了美国政治的分裂以及美国选举政治的虚伪。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抨击该法案是美国国会议员“再次企图在选举年用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赋予民众的权利换取廉价的政治筹码”。
打压中国,并不能让美国强大
《纽约时报》报道分析,法案之所以能在众议院快速通过,是因为民主、共和两党主体在TikTok问题上基本没有分歧。双方都认为支持针对中国的政策能带来政治上的好处,都渴望在大选年表现出对华强硬的姿态,因此即便是特朗普发声反对、国会山办公室被TikTok用户的大量抗议来电“淹没”,也没能阻止法案在众议院通过。
据报道,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联邦调查局等机构都对该法案的提出有所助力,拜登的表态更为法案的通过进一步造势。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司法部和联邦调查局此前曾向众议院议员提供了机密简报。简报的内容虽不得而知,但在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日前发布的“年度威胁评估报告”中便能看出端倪。报告称:“中国可能会试图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美国2024年大选,打压对中国的批评者,并放大美国的社会分歧。”
然而,正如斯坦福大学法律、科学和技术项目主任莱姆利所言,“没有真正的证据”证明TikTok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事件根源在于美国国会对任何来自中国的科技企业都采取敌视态度。美媒报道称,美联邦官员从始至终都没能提供中国收集美国人数据或更改推荐算法的证据。美联邦调查局局长克里斯托弗·雷试图强调TikTok风险时,也只能表示对该应用算法的任何调整都是“我们不会轻易检测到的”。
事实上,美国炒作所谓“中国数据威胁论”,不过是为了配合其打压中国的行动而编造的借口。近期,美国同样以所谓“数据安全”为借口,针对海外产汽车软件开启调查。美商务部长雷蒙多更为此抛出了“中国制造的智能汽车每分钟都在收集数百万美国人的数据”“假如美国路上有300万辆中国车,北京能让它们同时熄火”等惊人言论。
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在各行业打压他国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已成为美国的一贯做法。这种不能在公平竞争中取胜,就采取霸凌行径的做法,扰乱的是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损害的是国际投资者对美国投资环境的信心,最终必将反噬美国自身。
打压别人,不能让自己更强大。数据安全问题客观存在,但专业的问题应当通过专业的方式来解决,全球各国应共同制定普遍性的全球数据安全规则。正如反对“剥离法案”的一位议员所言,美国需要的是探索一套适用于所有社交网络平台的完整的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而不是针对一家企业的狭隘禁令。美方应切实尊重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为各国企业在美投资经营提供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原标题:美众议院通过“TikTok剥离法案”“不卖就禁”凸显美霸凌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