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岛小伙恋上女主播打赏近10万元,只因这个要求没满足,就被拉黑了......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呈现高发态势,骗子的作案手法也层出不穷,“杀猪盘”骗局、冒充公检法人员、“刷单返利”……在每起案件的背后,既有骗子“循序渐进”的套路,也有反诈民警千里寻踪的经过。观海新闻记者带你探访一起发生在岛城的特大电信诈骗案件,还原这个典型案件的始末。
小伙恋上女主播
在此期间,作为该案件的主侦民警,张磊东和同事们进行了长达一年的研判,侦查、走访,先后7次赶赴南方某市开展工作,为案件研判和后期总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诈骗团伙分工明确
2020年7月14日,随着现场指挥部一声令下,布控在8个诈骗窝点的近500名警力同时收网,将总计151名窝点成员悉数抓获。因该案存在抓捕行程远、涉案人数多、关键电子证据易灭失等困难,青岛市公安局共组织10余个分市局以及网警、特警、警务保障等警种部门和市反诈中心警企合作实验室共同参与,先期派出摸排组对各个窝点的实际位置、结构布局、人员组成、作息规律等进行详细调查,精心制定了现场抓捕、勘查取证和看押带离方案,有力确保了收网行动的成功。
警方查明,8处窝点涉嫌以文化传媒公司名义借助网络直播平台的主播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行为。在其中一窝点的查处现场,办案民警发现,该团伙办公地就像一个正规公司,还为员工设置了成果展览室、乒乓球桌、台球桌、游戏机等文化娱乐设施,而且内部组织严密,招商总监、客服主管、主播、业务员、平台维护等岗位分工明确。
如此一个大型电信网络诈骗团伙,是如何实施诈骗行为的各个链条上的骗子又是如何分头行动的
每次主播上线前,业务员都会将各自与受害人的联络情况通报给主播,主播再结合业务员联络的信息情况,在直播间编造自己过生日、身体不舒服、公司搞活动、需要完成打赏业绩后早点下播等理由,诱使受害人不断充值打赏。有时,业务员还会假装会员在直播间起哄或辱骂主播,诱使受害人产生嫉妒或同情心理,从而不断在平台充值后为主播“刷礼物”。
“直播间”里设下陷阱
“借助网络直播平台实施诈骗行为,已经涉嫌违法犯罪。在这个案件中,虽然直播平台的获利为受害人自愿打赏消费,但无法掩盖其在骗取受害人信任的基础上诈骗钱款的事实。”张磊东表示。
传统的电信网络诈骗里有一种手段叫婚恋交友诈骗,随着直播的兴起,这种诈骗很多转移到了直播间里,所谓的美女主播和被骗人通过视频聊天,赢取对方信任,但背后和被骗者联系的往往是一个骗子运营团队,其中不乏“抠脚大汉”。张磊东说,受害人往往因为婚恋交友的需求陷入到这种恋爱诈骗的陷阱里,多次给所谓的“女友”出钱相助,等到最后醒悟时已经被骗走了很多钱。
这起案件是青岛公安机关破获的一起特大电信诈骗案,最终成功捣毁其电信诈骗团伙,抓获涉案嫌疑人151名,其中121名涉案嫌疑人被青岛警方从南方某市押解回青,30名移交当地警方处理。
今年1月,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2020年全省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发布了全省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十大典型案例,青岛“6·21”网络交友诈骗案便是其中之一。
作案手法花样百出
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不断出现,电信网络诈骗的发案数量不断升高,骗子的作案手法不断翻新,据警方统计,花样多达几十种。日前,国家反诈中心运用大数据统计研判,网络贷款、网络刷单、“杀猪盘”、冒充客服人员、假冒熟人、冒充“公检法”、“推荐股票”、虚假购物、注销“校园贷”、买卖游戏币是近期电信网络诈骗十大高发类型。其中网络贷款、网络刷单、“杀猪盘”、冒充客服人员四类案件占比在70%以上。
记者从青岛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反诈中心获悉,从发案数量上来看,受害者较多的是网络刷单诈骗、网络贷款诈骗以及网络购物诈骗,这三类电信诈骗类型占比超过六成。从日常接警来看,电信诈骗受害群体呈现越来越年轻化的倾向,50岁以上的老人,受骗的比例相对较小,主要的受害人群,年龄集中在20岁到50岁之间,30岁以下的受害人占了60%以上。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成为一场重要的“攻坚战”。今年6月,青岛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会议在市公安局召开,会议强调,要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作为党政工程、民生工程强力推进,在全市发起为期3年的打击治理攻坚战。
“天下无诈”是反诈民警的心愿,也是每个老百姓的心愿。市民从自身做起,积极配合反诈工作是对民警辛勤付出最起码的尊重。
此外,反诈民警建议,市民可以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对自身财物安全进行有力保护。国家反诈中心APP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组织开发,是一款能够有效预防诈骗、快速举报诈骗内容的软件。当收到可疑人员来电、对方发送的短信或可疑短信内容包含的网址或安装可疑APP应用时,它可以智能识别骗子身份并提前预警,将危险防患于未然中,大大降低用户受骗的可能性。(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杨博文通讯员李鹏)
11/3008:41/青岛晚报
11/1507:48/青岛早报
11月14日,记者在栈桥景区看到,来自西伯利亚的海鸥“大部队”陆续抵达青岛,几百只红嘴鸥在栈桥周围上下翻飞,与游人嬉戏的画面已经成为“青岛一景”。记者了解到,随着气温持续下降,会有越来越多的海鸥抵达青岛。
12/0608:07/青岛日报
青岛历史城区已引入餐饮美食、精品住宿、文化体验、创意零售、休闲娱乐等业态商户300余家,运营面积达19.3万平方米,构建起多元消费新场景
11/2607:17/青岛日报
从这个冬天全新出发,冬游青岛围绕场景、业态、节会等展开文旅经济的新叙事,市民和游客亦得以在沉浸式的深度体验中共享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