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网站扮演着“红娘”角色 但也成为诈骗“沃土”

婚恋网站扮演着“红娘”角色,但也沦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沃土”

警惕婚恋网络交友“甜蜜圈套”

“我希望他关在里面一辈子,永远都不要出来害人!”这是丁红(化名)生前对案件承办检察官说的最后一句话。2020年10月,因债务压力、心灵创伤被确诊为抑郁症的丁红,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让丁红感到伤心的男人正是她的前夫朱文(化名)。在相识仅5个月后,两人就闪婚。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不到两个月,2020年7月21日,两人办理离婚登记。

被骗借给“男友”50多万元

2020年初,丁红通过婚恋平台结识了“公安民警”朱文,朱文晒出各种工作生活的“警官照”。丁红接受检察官问询时表示,这个帅气的小伙子给她安全感。

初次见面后,两人开始频繁联系。朱文时常身穿警服接丁红下班,并带她到家里作客,随后两人确立恋爱关系。

2020年5月,朱文带着丁红到安徽“旅游”,并展示他正在经营的纺织厂。朱文告诉丁红,纺织厂近期效益不佳,资金周转不灵。倘若因为资金纠纷被单位知道,他的工作就保不住了。朱文再次向丁红借钱。

“你为什么不向父母借钱呢?”丁红将信将疑。此前,在朱文描述中,他的家庭条件殷实。

朱文说,他是寄养家庭的孩子,跟亲生父母和养父母都不亲。从小到大,朱文只能独自打拼。丁红瞬间产生同情,想到朱文也会不定期归还部分借款,丁红觉得他并不是骗子,反而是个靠谱的男人。

短短几个月,丁红共借给朱文50多万元。其间,丁红多次催要无果。为了安抚丁红,朱文提出与丁红领证结婚。两人领证后,朱文早出晚归,甚至以加班、应酬等各种理由不回家。

回想到朱文三番五次借钱,丁红越想越觉得不对劲,丁红选择报警。

7月29日,吴江警方立案侦查,于次日将朱文抓获,并在朱文家中搜查到各类假冒职业服装与伪造的不动产权证书。

“制服达人”的行骗生涯

经过审讯、调查取证,警方发现,那名怀有身孕的女子刘芳(化名)也是本案受害者之一。

与丁红离婚第二天,朱文就与刘芳来到民政局,准备登记结婚。民政局工作人员核对完两人证件,突然认出了朱文,“你不是昨天才来离婚吗?”朱文一脸尴尬,刘芳当场拂袖而去。回家后,刘芳与朱文大吵一架。

在朱文的死缠烂打下,刘芳考虑到即将出生的孩子,再次选择相信他。直到警方带着被抓获的朱文到刘芳家指认现场时,刘芳才彻底发现真相。作为某家企业负责人,刘芳也曾对朱文的“律师”身份产生怀疑。

事实上,自称“家庭条件优渥”的朱文初中辍学,见过大城市的繁华后,朱文感到依靠打工的收入远远达不到期望的消费层次,贪图享乐的他开始“走捷径”。

从2000年开始,20年间,朱文先后7次因诈骗罪被刑拘或入狱。每次行骗,朱文都会伪装成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并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成功人士。此外,他还会“包装”朋友圈内容,发布相应的工作场景或状态。

进行充分准备后,他开始在各大婚恋网站上挑选以个体老板等经济条件较好的大龄独立女性为主体的“猎物”。

锁定目标后,朱文会主动联系对方。在相处过程中,朱文也会主动示好,利用花言巧语博取对方好感,并在短期内确定关系。甚至,他还会在逢年过节登门拜访女方父母,让对方感受到真心和温暖。

在受害女性掉入温柔陷阱后,朱文就开始想方设法骗钱。一旦对方有所怀疑或者追讨欠款,他便主动拿出多张产权证书,向女方展示“财力”。为使受害者放松警惕,朱文还虚构了拥有教师身份的“母亲”,由这位“母亲”向受害者承诺替“儿子”的债务“兜底”。

据吴江区人民检察院办案检察官介绍,朱文的制服都是在网上购买,不动产权证书也是伪造的。房子、车子均为租借。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浩分析,本案嫌疑人的行为已触犯《刑法》规定的招摇撞骗罪。《刑法》明确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应从重处罚。

婚恋网站为何成为诈骗“沃土”

吴江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薛丽娟介绍,本案中,女性被害者共有12人。在精心编织的谎言下,这些被害人被迫卖房、失去工作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此外,刘芳还面临着独立抚养孩子的生活困难。最令人遗憾的是,还有受害者为此失去生命。

薛丽娟表示,此类婚恋诈骗往往不单只针对一个对象。犯罪分子大多会锁定多个目标,同时诈骗多名受害人。“犯罪嫌疑人极度自私,丝毫不会考虑被害人的钱从何而来,受骗后会对其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

吴江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姚界承表示,如今,网络交友越来越普及,但在无法掌握对方底细的情况下,平台用户应保持必要的警惕性,在对方提出不合理要求的时候,一定要理性拒绝,防止被甜言蜜语蛊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及伤害。

姚界承分析,在网络交友中,婚恋网站扮演着“红娘”角色,但也沦为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沃土”。经过多年发展,婚恋网站虽已逐渐摆脱粗放无序的发展模式,但随着犯罪手段升级和社会法治需求的不断提升,婚恋网站亟需承担起相应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实名认证和实名注册,做好用户基本信息的核实、审查,为用户提供更真实、安全、规范的服务。

姚界承建议,破除此类骗局还需加强公安、网信、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联动,加大对警服等制式服装售卖行为的打击,全面排查公职人员制服生产企业和服装市场,严防非法制造、贩卖,清理网上非法销售信息,依法约谈处罚违规商家和平台,切实维护公职人员制服的专用性和严肃性。(李超)

THE END
1.#起底婚恋交友平台三大套路#:女聊手分来自上游新闻【#起底婚恋交友平台三大套路#:“女聊手”分成可达40%】#婚恋交友平台两个月收入上千万# 据天眼查经营风险信息显示,近日,世纪佳缘旗下上海花千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被上海市杨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万元。处罚事https://weibo.com/1420157965/P3qqG6HGy
2.中国法院网近年来,在互联网交友平台的助推下,婚恋交友诈骗呈高发态势。为此,在中国传统的“七夕”到来之前,海淀法院选取了近三年来审结的通过婚恋交友手段进行诈骗的案件,通过梳理案件的整体态势和具体特征,探究婚恋交友诈骗高发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建议,以期减少案件的发生。下面,首先由刑事审判庭庭长徐进通报海淀法院近三年审理婚恋https://www.chinacourt.org/chat/chat/2021/08/id/52851.shtml
3.上海警方通报“网络红娘”诈骗案:客服扮相亲女,2888元包同居4月13日,上海警方通报了第一季度案件办理情况及典型案例记者了解到,在上海闵行警方办理的一起诈骗案件中,共抓获了8名“网络红娘”,而与男会员相亲的是婚恋平台的客服工作人员。 2月26日,上海市民何先生向闵行警方报案称,1个月前他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看到有主播在线上帮人介绍相亲,就添加了主播的微信,支付了一笔服https://m.gmw.cn/2023-04/14/content_1303342596.htm
4.电信诈骗的发展与成因(通用7篇)电信诈骗团伙成员内部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人员对诈骗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因而对各具体行为人的诈骗金额的认定问题亦存在不少的争议。笔者认为,对于这些行为人的犯罪金额,应根据共同犯罪的原理,结合具体行为的知情内容和可控制资金数额而予以认定:对于“组织和拨打诈骗电话层”、“VOIP技术支撑层”和“网络https://www.360wenmi.com/f/filec6lv64p1.html
5.广东警方破获交友APP网络诈骗案:"虚拟美女"骗网友送礼2017年8月,省公安厅网警总队向珠海警方通报,网上有一款名为“某城求偶”的手机APP,以交友、求偶为幌子,先以隐讳的宣传方式吸引男性用户注册会员,再内设各种消费方式引诱用户大量投入资金实施网络诈骗。经侦查发现,每天约有数万人被骗,涉案金额巨大,仅半年时间,涉案团伙的账单流水就高达3亿元。 https://www.gdzf.org.cn/xbsy/xbtt/content/post_75679.html
6.如何有效预防电诈西安反诈专家给你支招滚动新闻公安部曾发布了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具体类型包括刷单返利类诈骗、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冒充公检法类诈骗、虚假征信类诈骗、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冒充领导熟人类诈骗、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婚恋、交友类诈骗。 https://news.hsw.cn/system/2023/0825/1661355.shtml
7.4人被抓!三水民警抓获以婚恋交友为名的一个电信诈骗团伙三水民警抓获以婚恋交友为名的一个电信诈骗团伙 自称是“公司老总”,还愿意以60万作为聘礼馈赠,天上真的会掉下这样的馅饼?近日,三水有市民就遭遇这样的骗局。4月16日,三水公安通报,三水公安在芦苞镇抓获一个电信诈骗团伙4名犯罪嫌疑人。 三水公安在芦苞镇破获一伙诈骗团伙。/三水公安供图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004/17/c3421231.html
8.香港王中王综合资料2023年7月10日消息,近日,公安部公布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包括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冒充电商物流客服、冒充公检法、虚假征信、虚假购物、服务、冒充领导、熟人、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婚恋、交友等10种常见诈骗。公安部表示,前述10种常见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0%,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http://www.hhsw.cn/wap_webmasterszxvsz.shtml
9.关于印发《校园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10.网络婚恋交友诈骗。诈骗分子通过与受害人网络婚恋、网络交友骗取信任,再以生活困难、重病求医、购买礼物或投资工程项目、影视娱乐项目等为由实施诈骗。 11.冒充单位领导老师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学校领导或老师,以发放奖学金、课程重修、补考等方式,让受害人打款至其指定的账号实施诈骗。 https://www.lit.edu.cn/bwc/info/1044/2753.htm
10.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发布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11月28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法院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并发布一批相关典型案例。今年以来,全市法院共审结一审电信网络诈骗及关联案件2558件4752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7.82%,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以结婚、交友、介绍工作为幌子 诱骗购买虚构产品 http://nypubweb.nydt.cn/nyh/article/1/1862314777720324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