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卫视全新代际相亲交友节目《中国新相亲》用专业的节目设置和真诚的态度呈现了相亲节目的服务力之所在,不仅让节目中的嘉宾和家庭得到了切实的帮助,更是让观众们从节目中收获新一代年轻人的多元价值观,温馨的代际沟通与婚恋相处手册。
上周六,东方卫视《中国新相亲》幸福收官,播出以来,节目收视率稳居全国周六黄金档节目同时段前三,关键词“中国新相亲”多次登上微博热搜榜,全网视频播放量破2亿。
除了高收视、高话题度,该节目的高牵手率更是可喜,本季《中国新相亲》在98位男女嘉宾中促成了36对牵手,成功率高达73.47%。
节目组在收官期还对其中四组牵手佳侣做了回访特辑,向关心牵手男女嘉宾后续的观众与网友们呈现了一份特别的收官惊喜。
这样的用心背后,源于《中国新相亲》台前幕后真正助力相亲牵线姻缘的决心,不管是专业的节目设置还是真诚的态度,都足以说明这个节目组吃透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精髓——真正地通过服务来帮助到嘉宾以及观众。
而《中国新相亲》的服务力,不仅体现在帮助节目中的嘉宾成功牵手,同时也给电视机前有相亲需求的单身男女们带来成功的范例和经验。
更加重要的是,《中国新相亲》聚焦“有爸妈更放心”,让爸妈参与到孩子们的相亲活动中来,促进了家庭内部的代际沟通,并由此让更多的人意识到代际沟通的温情。
最直接高效的服务力:为单身嘉宾全方位牵线搭桥
作为一档相亲服务类节目,《中国新相亲》致力于帮助男女嘉宾顺利找到适合自己的牵手对象,而为了真正提高牵手双方的匹配度,节目组紧跟时代发展步伐,致力于挖掘当下以90后为主力的相亲群体特性。
节目总导演邵智愚在接受采访时提及,“90后的谈话语境与上一代完全不同,不同群体的沟通层面不同,必然会造成以沟通为主要形式的相亲节目产生新问题。”
在深入了解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之后,《中国新相亲》从节目的内核输出到模式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设置,让新一代的年轻人充分表达个性,在过程中对彼此充分了解并获得信任感,从而收获高效且可稳定发展的牵手机会。
1.对接90后语境,多元个性表达实现精准配对
不同于过去人们对外表和物质条件的看重,当下的年轻人更看重精神条件,讲究志趣相投,修养、人品、兴趣爱好都很重要。
因此,节目组让男女嘉宾尽情释放真实的自我,在日常生活中喜爱传统文化的女嘉宾马源每次都穿着最爱的汉服来相亲;
酷爱摩托车的李若男展现了“酷”女孩的魅力,来自成都的她还让男嘉宾们调制火锅蘸料,男嘉宾从中直观感受双方的口味差异,为是否可以“吃到一起”提供判断依据;
击剑冠军葛一夫则直接换上专业击剑服,让现场女嘉宾家庭对从小陪伴自己成长的这一爱好有了直观的了解……
嘉宾们从出场环节开始就能够让人从爱好中了解到他们的个性。
在随后的嘉宾自我表达阶段,《中国新相亲》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和表达,营造了一个极具包容性的舞台。也因此出现了类似“猫系男友”、“八角系男友”、“海豚系女友”、“女版高晓松”等新鲜择偶标准,看似有趣,实则每个标签背后却都对应着每个人明确的择偶条件。
而场上的嘉宾虽然未与“玻璃屋”的嘉宾见面,但被三个家庭选择后即可了解对应家庭的一个“秘密情报”,从中看到对应嘉宾真实的生活状态。
节目组的这些设置,都极大地为嘉宾判断提供真实、理性、直观的参考,从而帮助他们做出符合自己心意的准确判断,实现精准配对。
2.前置会见父母环节,提高牵手的稳定性
孩子的终身大事向来是中国父母们最关心的事情,但在现实生活中,出于各种原因,父母们往往会有种“看着着急但又使不上劲的感觉”。而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新相亲》体现出了另外一种服务力:父母们也充分参与到孩子们的相亲过程当中来。
这一模式并非所谓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将会见父母的环节在婚恋过程中前置。
一方面,对于社会经验尚浅的子女来说,父母的阅历、人生经验无疑是重要参考,他们是最懂自己的人,在找对象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另一方面,父母与嘉宾的交流反而给了子女一个客观视角,可以更冷静地做出判断;
父母的参与,让嘉宾们在选择牵手对象的时候,可以从理性上更加确认自己的选择,从而更加放心地牵手另外一方,提高牵手后续恋情发展的稳定性。
相亲节目往往都会涉及大众关心的婚恋、教育等社会话题,嘉宾带有主观色彩的观点容易引发大众讨论,这本是相亲节目的看点之一,但很多相亲节目却因此陷入了以“狗血”话题换取爆款的误区,背离生活服务节目的本质。
理工男王庆和“闪电裕”宿裕见长辈,深入了解双方,蓝天航和樊烨则已经开始谈婚论嫁。这些回访视频,既是这一季节目最直观的成绩单,也是节目组以服务为宗旨的体现。
最温情的服务力:让代际沟通更加流畅
在工作和生活都快节奏的当下,众多家庭的父母和子女之间都缺乏充分的沟通机会,尤其如今很多子女离家打拼,因此忽视了跟家人的相处。《中国新相亲》让子女带着父母相亲,其实也为两代人提供了更加深入了解彼此的机会,两代人在节目中学会倾听彼此。
而节目总导演邵智愚在进行收视调查的时候也发现有趣的重合:节目中是带着爸妈来相亲,在荧屏外则是很多长辈与晚辈一起收看节目并进行讨论。
节目中一方嘉宾“藏”在“玻璃屋”,观察父母们与相亲对象交流,他们在“玻璃屋”里看到父母们卖力为自己争取幸福,直观地理解父母的苦心。有嘉宾被父亲感动道:“我都不知道他这么猛,是为我拼了!”
通过节目中的沟通,还有孩子与父母实现了和解。陈思镝母女多年缺乏沟通,母亲的严格管教令她选择逃离,在相亲现场,女儿终于吐露心声,她的母亲这才了解女儿的真实想法,并在相亲问题上选择了放手不干涉,母女二人拥抱和解的画面,也让众多观众开始思考自己与父母或子女沟通中的问题。
节目组为代际沟通服务的另外一个重要亮点,就是“月老”张国立在两代人之间穿针引线。
作为几代人共同的偶像,张国立在嘉宾和家长们面前都有着亲和力与信任感,他会根据每个家庭的特殊性给出针对性的建议。
比如上面提到的陈思镝母女的例子,当张国立听完母女的对话后,他就一阵见血地指出二人的问题所在,“其实两个人都有丰富的爱,但是谁都不愿意说出来,都在那较着劲。”
从“玻璃屋”设置到月老张国立的穿针引线,《中国新相亲》也借由带着爸妈来相亲这件事情,真正地促进了代际交流与情感流露,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也是感受到了温情暖暖的服务力。
最实用的服务力:一本鲜活的相亲婚恋相处手册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34岁的女嘉宾肖文静相亲失败50次,依然选择等待心目中的爱情,并在节目中留下了“大龄剩女宣言”:“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爱情。之所以努力只是为了配上未来优秀的你”。
这番话,引发众多网友强烈共鸣,也帮助很多有着相亲苦恼的青年们正确地看待相亲和缘分。
而生活阅历丰富的“月老”张国立,也会针对节目中涉及到的话题贡献具有深刻洞察的相亲金句,为嘉宾及观众提供建议。“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物质不是第一位”、“夫妻相处就像盘核桃,需要磨合”等金句都被广泛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