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近6成大学生不想谈恋爱!“催婚”从大学开始?教育婚恋观

“婚恋保卫战”是否要从高校打响?大学阶段如何平衡学业和感情的关系?如何使大学婚恋教育顺应时代需求?

01

56.9%的同学表示不想谈恋爱

文中提出了五点建议。

第一,将婚恋教育课程纳入大学选修课程体系。

第二,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法,灵活利用非传统形式开展婚恋教育。

第三,建立课程反馈机制,让学生匿名评价课程。

第五,高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婚恋教育。

02

天津大学等多所学校开设婚恋教育课

此前已有呼吁大学开设婚恋教育课程的声音。2021年3月,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于欣伟呼吁,构建和完善高校婚恋教育体系,建议将婚恋教育设为高校学生必修课。

▲天津大学的“恋爱课”

天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杨丽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不知道怎么爱,缺乏爱的能力”是当下许多年轻人面临的突出问题,通过在高校开设“恋爱课”,有助于“帮助他们更懂爱”。

2020年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的一项调查显示,近九成受访大学生支持学校开设恋爱课。

显然,围绕高校婚恋课的争论重点,并不在于该不该开设,而是教什么、怎么教。

▲天津大学“恋爱课”课程

03

婚恋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平等人格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2021年发起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在关于“婚姻首要标准”的这一调查中,50后、60后、70后更注重“老了有人照顾”和“生养儿女”,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幸福”逐渐成为80后、90后、00后的首要目的,其中,72.2%的00后赞同追求个人幸福这一目标。当代大学生,已经不再困在生育观念的枷锁中,他们更渴望在亲密关系中“做自己”。在这一观念上建立一段亲密关系,需要一段漫长的理解和磨合过程。如果婚恋教育方式偏离目的,将会阻碍当代大学生正确看待亲密关系。

一方面,把婚恋教育纳入选修课课程,运用选修课的课程模式推广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观,是一种理论空谈。

另一方面,将亲密关系的培养视作沟通技巧的训练,是对婚恋教育的狭隘理解。

此外,对于高校成为婚恋教育“主阵地”,舆论还不乏担忧。毕竟,学生的主要任务仍是学习“知识”,而不是学习“婚恋”。如果“婚恋课”占比过高,势必让学生额外花费更多精力,未必就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况且,美好的爱情从来可遇而不可求,主要依赖于个人实践,既无统一模式,更无样本可循。一旦婚恋课有了授课教材、教学目标、考核办法,教导每个学生“照本宣科”谈恋爱,岂不可笑?对于那些本就不想谈恋爱的大学生,更是会反感抵触。

针对这种担忧,还要仔细梳理设立婚恋课的初衷,化解不必要的争议。

将高校作为婚恋教育“主阵地”,并不意味着婚恋课会成为必修课。合理安排的婚恋教育,并不会占用学生过多精力,反而有助于优化心理素质、提升个人修养,提升综合素质。

至于对“生搬硬套”谈恋爱的担忧,则大可不必。高校婚恋课,目的是完成情感认知上的“托底”,而非行为上的“模式化”。反观现在不少网络作品,宣扬不切实际的爱情观,过度美化婚外情、闪婚闪离等信息,更可能对年轻人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婚恋观念也将有所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婚恋观念里平等意识。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只有平等地看待彼此,才能建立一段良好的亲密关系,培养正确的婚恋观念。

▲校园中的情侣AI作图

04

大学婚恋教育不该成为“催婚课”

现实中,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感困惑。不少网友就直言,在近日热播的一档“离婚综艺”中,除了八卦和吐槽,也或多或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比如,明明内心很想要一些东西,却总是心口不一,寄希望于让伴侣“猜中”,既使对方充满压力,也让自己陷入情绪内耗。再如,明明身处一段“有毒”的、充满操控的恋爱关系,可“恋爱脑”一上头,还是会不断自我欺骗。有时,自己和伴侣总是会困于对抗型沟通模式,永远做不到“好好说话”,一吵架就不欢而散……

理想的高校婚恋课程,绝不只是为了简单让人“脱单”,更不是教人操控情感,而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判断能力,学会以理性成熟的方式审视情感问题,懂得抽丝剥茧地发现问题本质、展开有效沟通,以恰当的方式进行爱的表达。

当然,婚恋选择属于个人自由,人们不管是决定投入还是脱离一段亲密关系,是否按照传统的“社会时钟”节奏进行生活,都不该被外界力量过度干预。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的同时,尊重个体选择,不在课堂上强行灌输陈腐的婚恋价值观,也应该成为高校开展婚恋教育的基本共识。

THE END
1.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题8篇(全文)《关于大学生婚恋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前言: 目前我们正之前春年少,内心里充满着激情热情,感情方面对爱情也有着一份期待,而在个人方面,有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梁山伯眼里出英台;在朱丽叶眼里出密欧。可是又有言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作为大学生的自己也是十分好奇其他同学对爱情https://www.99xueshu.com/w/file0ys8l6r4.html
2.当代大学生婚育教育:挑战与对策2011年11月,课题组以“高校大学生婚恋、婚育观现状调查”为题开展专题调研,对广东省在校大学生婚恋婚育观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期把握当代学生情感现状,深入了解大学生的婚育观,探讨切实可行的婚育教育管理办法。调查对象为广东省内16所高校6 300名全日制在校大学生、900名高校管理工作人员及330名教学一线教师,涵盖综合、理工https://www.fx361.com/page/2013/0408/20809715.shtml
3.大学生婚恋观社会调查报告(精选6篇)当代青年人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谈恋爱一般不考虑经济、地位、职业、家庭等社会性问题,浪漫色彩浓厚,表现为恋爱率高,巩固率低,能发展到缔结婚姻关系的寥寥无几,大多数均落得个“毕业季即分手季”的无情命运。 考虑到婚恋问题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我采访了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群。从中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6o1d36g.html
4.“90后”与“8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及其差异性研究期刊摘要:通过分析已有文献、调查数据以及对“80后”和“90后”大学生的深度访谈,得以归纳出“90后”与“80后”大学生的婚恋观,并从恋爱动机、恋爱对象、同居现象及择偶方式、择偶标准、性观念、婚育观念等方面来进行差异性的对比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其差异性主要表现在:爱情与情爱,恋爱与结婚,主体与客体,传统与现代,理性https://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qnts201302003
5.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论文范文导语:在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论文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做出了比较深层次的论述,并就如何提高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证,为提高当代https://www.haoqikan.com/haowen/40440.html
6.高校婚恋教育,专家呼吁加强引领青年走向成熟与责任之路目前,大多数高校尚未开设专门的婚恋教育课程,学生对于婚恋知识的获取主要来源于家庭、社会及网络等渠道,由于网络信息的繁杂和片面性,容易导致学生对婚恋问题产生误解和偏见。 2、婚恋观念多元化带来的挑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开放,大学生的婚恋观念日益多元化,包括早婚、晚婚、不婚等观念并存,这种多元化的婚恋观念给学生带来https://hnzjfwjc.com/post/11326.html
7.高校婚恋教育:构建新型婚育文化的关键环节–明讯财经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现状 调查显示,超半数大学生目前不想谈恋爱,主要原因是难以平衡学习与恋爱时间,这反映出婚恋教育缺失导致他们对情感关系认知模糊。婚恋问题与大学生成长成才密切相关,科学的婚恋教育能助其获取知识、树立正确观念、提升情感能力,为未来幸福奠基。然而,当前学校婚恋教育明显不足,多数高校未开设相关课程,大https://www.imingxun.com/?p=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