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还是看别人谈,才有意思”。近两年,CP文化强势崛起缔造风口,国内恋综发展如火如荼,各大平台争相推出节目,挤入该赛道。但其实,恋爱综艺并非新兴产物,有将近十年的发展,如果再算上早期的婚恋情感节目,已有30多年历史。
国外很早就有单身明星恋爱综艺,2017年韩国恋综《心脏信号》大火后,“素人恋爱,明星观察”的模式又被争相模仿,腾讯也紧随其后推出国内版本《心动的信号》。此后优酷推出《怦然心动20岁》等,芒果推出《真心大冒险》等,爱奇艺推出《喜欢你我也是》等。
恋综《心动的信号》/官微
近两年,在平台对婚恋类综艺制作热情的加持下,恋综数量更是明显上升,根据《2021年度视频内容行业分析报告》显示,2021年婚恋类综艺数量同比增长明显,总数达18部。除去相亲类节目,恋综节目数量为8档,且不少已经进入综N代。
到了2022年,据不完全统计,情感观察类节目更是超过17部。今年爱奇艺推出《喜欢你我也是3》,芒果推出《春日迟迟再出发》,优酷推出《一起探恋爱》,腾讯推出《灿烂的前行》等,《心动的信号》也将迎来第五季。
《喜欢你我也是3》/官微
且各大平台还不忘推陈出新,为防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呈现疲软状态,而不断细分赛道。从普通的单身男女恋爱观察,到开创离异男女、母胎单身男女、刚毕业男女、以及不同职业人群的恋爱节目。
如《再见爱人》嘉宾是由婚姻关系面临现实困境的夫妻组成;《半熟恋人》将选角放在轻熟龄阶段,《灿烂的前行》将视角对准需要治愈失恋情绪的男女;《没有谈过恋爱的我》则以没有恋爱经历的单身群体为主角。
这些角度新颖的节目同样成绩不错,《再见爱人》豆瓣评分高达8.7分,《半熟恋人》多次登上灯塔、艺恩、Vlinkage等综艺热度榜榜首,《没谈过恋爱的我》“母单恋综”话题未播先火。
《再见爱人》获得微博年度综艺推荐/官微
嘉宾与平台双赢
除了热度流量,这些综艺也为平台创造了相当不错的营收,助长了平台付费会员量。如《心动的信号4》尝试过付费点播大结局,《没谈过恋爱的我》一上线仅供会员VIP观看,《半熟恋人》采用会员抢先看模式,且多数恋综只有付费会员才能解锁番外篇。有业内人士透露,《半熟恋人》及衍生节目站内完播率和会员拉新收入在站内领先同期,C端会员拉新收入相当可观。
恋综会员抢先看/官微
到最后,对于参加节目的嘉宾,是否能遇到心仪另一半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话题度和热度带来的收益。因此素人的参与意愿越发高涨,有消息透露,去年《没谈过恋爱的我》发布招募信息三天就收到了4万份报名表,有人特地从国外赶回来面试。
《半熟恋人》男女嘉宾微博品牌推广/官微
《心动的信号》男女嘉宾微博品牌推广/官微
观众需要代餐恋爱
如上所述,平台热衷于打造恋爱综艺,且不乏乐于参加的年轻人。那么,追根溯源,为何观众愿意这般买账呢?
再结合《2021当代青年婚恋状态研究报告》,据显示20~40岁的人群中,有55.5%的人目前为单身,其中有34.6%的人从未谈过恋爱。不会爱、不敢爱、不想爱是当下年轻人的典型情感状态。
同样,去年iiMediaResearch也发布了《中国单身群体消费行为调查及单身经济趋势分析报告》,其中有关中国网民单身原因的调查中提到,除了自身意愿并不着急谈恋爱外,当代青年长期单身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有:交际圈小、工作学习忙碌以及经济压力大。
《心动的信号》宣传海报/官微
再往深里探究,透过恋综,观众还可以产生代入感,并从中探讨学习如何处理两性关系。
如去年口碑较好的恋综《再见爱人》和被称为恋爱综艺天花板的《半熟恋人》,将视角放在婚姻遭遇危机的夫妻与轻熟龄人群上,播出后引发了观众对于再婚女性、婚姻经营、夫妻相处、家庭分工模式等诸多现实问题的探讨。
而多数单身年轻男女的恋爱综艺,也让大众了解现代年轻人生活状态的多样性,以及建立亲密关系的不同方式。
《半熟恋人》宣传海报/官微
不仅如此,前不久中国青年报还曾做过调查研究,受访大学生中79.89%喜欢看恋爱综艺,50.89%会将恋综当作“恋爱课”,且有74.59%的大学生希望从中学习健康的爱情观,60.59%想了解如何维持亲密关系,还有50%左右想从中学习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如何治愈情伤,以及与喜欢的人拉近距离等。
由此可见,好的恋爱综艺具有社会价值,甚至具有教育意义,在对两性情感观察过程中,可以进行深层次有关于友情、爱情以及亲密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探讨,从而有助于大众更好树立健康的恋爱观与婚姻观。
《春日迟迟再出发》/官微
不接地气发展不易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恋综赛道越来越拥挤,不少节目为了博出圈,开始制造越来越猎奇的噱头,内容则走向模版化、套路化,丧失有积极意义的探讨,只剩下狗血、“抓马”和“工业糖精”。有恋综走红的嘉宾曾承认节目有剧本,为强行制作故事和冲突,节目组干扰过多。
而在男女嘉宾选择上,恋综也越发格式化,记者在某招募嘉宾的策划人朋友圈看到,明确要求男性身高一米八以上,且嘉宾多数都拥有留学经历、创业背景或者在企业任职高管,这些精英阶层的恋爱不接地气,还可能在潜移默化中给观众们制造焦虑。
正如引发观众共鸣,登上热搜的脱口秀演员吐槽——“现在恋爱节目很假,我很难代入进去,找的都是俊男美女,工作体面,这种人怎么可能是谈不到恋爱的人?我觉得他们不伤害别人感情就不错了。”
《脱口秀大会》吐槽恋综/节目截图
该吐槽并非调侃,事实上由于节目组背调不到位,确实导致发生了不少闹剧。此前有多位恋综嘉宾节目结束后“开撕”,在网上互相揭短甚至曝对方隐私,也有嘉宾在节目未结束时,就被曝私生活混乱、品行不端。
由此可见,未来几年,尽管结合平台储备和规划来看,恋综大趋势依旧,但在招商不易、限令存在的环境下,如何为观众带来甜蜜体验与教育意义并存的好节目,避免负面影响与审美疲倦,将是恋综继续发展绕不掉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