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一个人对伴侣的选择。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问题,到底是和自己性格相似的相处起来比较融洽,还是互补的更胜一筹呢?
有的人会觉得相似的更舒服,可以一拍即合,感觉相见恨晚般畅所欲言,但往往也可能被性格互补的人强烈吸引,更能深入的卷入到一段关系中,你或许会觉得对方的某一点恰好活出了和你完全不同,却是你一直渴望的方式,或许你自己也意识不到这种向往,或许还会否定它。
每个人都有表现出来的意识层面中的性格,也有未表现出来的潜意识中的隐藏性格,这也许恰好对应在了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身上。家人就如同一面镜子,照见彼此内在的部分,也可以说,每个人把性格中隐藏的部分投射到了其他成员身上。
原生家庭影响事例
妹妹叫做丹妮,我们两个从小就性格迥异。
一天中午,丹妮说午饭我不用管了,她要过来帮我做,我听了很欣慰很愉悦,也很享受这种偶尔放空,舒心享受被付出的感觉,所以就心无旁骛的忙自己的去了。
当她在厨房忙活的时候,我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很不舒服的念头,我想,她会不会做到中间就喊我过去端这端那呢?其实这本身是很小的一个行为,我也很愿意自己主动去做,但是因为我们的妈妈经常会如此对我们,她付出的时候我们必须都要看在眼里,及时的感同身受给予反应,否则她就会释放出一种很大的压抑感,这又让我们产生了天然的排斥。事实就是,当你在付出的时候,别人都是有感受的,她这略带情绪的做法,让此打了折扣。
果然,在盛饭的时候,她开始喊我,姐姐你过来帮我一下。语气应该是没问题的,我却奇怪的感受到了不满。我过去看了看,感觉并不是多么繁重的东西,帮她把饭端出来后,心里突然就有了一点堵,有一种担忧成真的失落感,也没了吃东西的胃口,开始洗这个洗那个,试图掩饰。
毕竟是一个妈妈教的,她一下子又领会到了我的感受,因为我竟然也在用妈妈惯有的方式在对待她,有点压抑的时候就不说话,开始带着情绪做这个做那个…我们两个的磁场都开始不对了。觉察到后,我让自己赶快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把这种消极感受过滤掉,开始跟她正常聊天,随后她也把磁场调整到了舒服状态,我们又开始说说笑笑了。
像父母,又不能像父母,人生如果不想是一个又一个没有进步的轮回,需要一个长久的,不断进化的过程。原生家庭是我们接触这个世界最开始的时候,也是最根植于内心的模式。每个孩子彼此之间虽有不同,却又都能看到一些熟悉的影子,这个熟悉的影子就是早年的养育者带来的,这种亲密感带来的也许是最幸福的,也有可能是最痛苦的,它最能让你的情绪产生反应,也是我们对这个世界最早期最直接的体验,对此,我们有着天然的忠诚。
对伴侣的选择本就带着最初的养育者,也就是父母身上的影子,等激情褪去后,最终呈现出来的会是与原生家庭相似的方式,如果不能意识到这点,并早一点把这些问题修通好,那么亲密伴侣之间的相处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
修通两端对立
人格有其对立两面性。譬如你看到一个极度外向的人,你要知道,他内心中其实有极度自闭的那部分。当看到一个极度付出的人时,你也要懂得,他内心中有同等级别的怨气与愤怒。表现出来的一面称之为A,与之相对应未表现出来的就是负A,A的分数越高,一个人的人格分裂程度也越高,所以说,能同时活出A与负A的人,相对健康一些,这也意味着自由。这与古人的中庸之道也有某种相通之处,人要平和的表达出自己的每一面,找到中间的平衡状态。
有句话说,人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生命中每个和你有关联的人都是有原因的,为何恰恰是这个人让你产生情绪,不管是愉悦也好,讨厌也罢,这都是你被卷入其中的潜意识。如果你接纳的能力比较好,当这些潜在的感觉触动到你的时候,你是平和的,与之相反,就会产生冲突。所以有的人周围的关系处理的比较好,有的则是一塌糊涂。
内省和修通,是精神分析家庭治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省是变化和发展过程中必须出现的,而修通则用来巩固成效。所以一个人想要和自己的亲密伴侣达到最和谐的状态,对原生家庭和周围的关系也必然要共同修通,认识到自己性格中的尖锐部分,也有着同等强度的对立面,修通这两方面的不和谐,才会让关系健康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