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贴!一文看懂混动汽车动力流

您是否想浏览中国自主品牌出口车型,可以为您切换到易车国际站。

作者:王元祺

链接:

若是大家和我一样,暂时还没有将初中电学知识还给体育老师,那么应该会记得在电学中有专门一个章节是《电流和电路》,通过一个由「电池」、「小灯泡」、「开关」和「导线」构成的简单「电路」,研究分析「电流」、「电压」等电知识。

串联式电路

比如我们将「电池」、「小灯泡」和「开关」通过「导线」顺次连接到「电路」中,这种连接方式叫做「串联」。

并联电路

若我们将两个「小灯泡」并列连接在一起,再连接到「电路」中,这种连接方式叫做「并联」。

混联(串并联)电路

当我们将一个「小灯泡」与两个并联的「小灯泡」顺次连接到「电路」中,构成复杂一些的「电路」中时,此时便可以构成一个相对复杂的「混联电路」。

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部分关系

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在两类「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此处为「小灯泡」)的关系,比如:

若是还记得,那会对我们后面解释「功率分流」有一定的帮助,不过不要怕,忘记的话也不会有什么影响。

「串联式混合动力结构」(后简称「串联式」),顾名思义就是「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后统称为「电机」)三大部件『串』在一条动力传输路径上,也就是千军万马过一根传动的『独木桥』。

串联式混合动力结构示意图

「串联式」基本的工作原理:「发动机」带动「发电机」(通常为「P1电机」)发电,其电能通过「控制器」(或称「逆变器」)直接输送到「电机」,由「电机」产生驱动力矩,驱动汽车。故此,「串联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动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参与驱动汽车的工作,「电机」的功率一般要大于「发动机」的功率。

第二代日产e-POWER混动系统示意图

此外,「电池」在整套系统中起到的是平衡「发电机」、「输出功率」和「电机」「输入功率」的作用。我们以「日产e-POWER混动系统」为例:

奥迪A1e-tron(2010)

不过「串联式」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必须配备一颗功率较大的「电机」,增加了车身重量。然则……相比结构或技术上的缺点,使得「串联式」备受质疑原因,却是一个哲学范畴的『终极问题』:用油发电,再用电驱动汽车,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用油呢?这个问题,此后会详细讨论。

所谓「并联式混合动力结构」(后简称「并联式」)就好像「并联电路」中,并列排布的两颗「小灯泡」,「并联式」则是将燃油的动力系统与电驱的动力系统整合在一起,使得汽车可由「发动机」和「电机」共同驱动或各自单独驱动。

并联式混合动力结构示意图(P2电机架构为例)

「并联式」的优点在于:

奔驰S500PHEV

说完优点来说点缺点:

简单的来说「混联式(串并联)混合动力结构」(后简称「混联式」)是「串联式」与「并联式」的综合与互补。

混联式(串并联)混合动力结构示意图

目前大部分混动汽车其实都会选择「混联式」,其结构的基础控制策略是:

本田i-MMD混动系统(动图)

按混合动力系统结构形式的分类

关于「混联式」的结构比较复杂,我们会在本章后面的几节中详细展开仔细讨论。我们还是按照顺序一个一个来谈,所以,接下来我们就先来看看「串联式」的特点,并来解释一下时下很流行的带『增程』字眼的汽车,到底是怎么结构。

增程式混合动力结构

为方便理解,我们再复习一下「串联式」的基本结构:将「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后统称为「电机」)三大部件『串』在一条动力传输路径上。

增程器系统的定义示意图

而我们将由「发动机」和「发电机」所组成的「辅助发电单元」(AuxiliaryPowerUnit,APU)称为「增程器系统」(Ranger-Extender,RE后简称「增程器」)。而其最大的作用便是为纯电行驶,提供更多的电能。

蓄水水池原理

在「串联式」结构中,「增程器」与「电池」、「电机」的关系,就好像动力必须经过一个缓存的「蓄水水池」(即「电池」),「水流」(此处为「动力」)必须由「注水口」(即「增程器」)流入「蓄水水池」,最后由「放水口」(即「逆变控制器」)流出到达终点(即「电机」)。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本专栏中最早提到的那辆混动汽车——「保时捷Lohner-Porsche」。

保时捷Lohner-Porsche原型车设计图纸示意图(手绘)

「保时捷Lohner-Porsche」原型车将2台「DeDionBouton水冷汽油发动机」(每台动力约为3.5hp约2.6kW)装在车身中间,用于驱动两台「发电机」,每台「发电机」能在90V电压下输出20A的电流(每台动力约为2.5hp约1.84kW),「发电机」输出的电能直接驱动「轮毂电机」(又称「轮边驱动电机」),而剩余的电能则流入车厢下方的「铅酸电池」储存起来。

保时捷Lohner-Porsche原型车

「保时捷Lohner-Porsche」作为混动汽车的『鼻祖』,其『「发动机」+「发电机」』的组合,恰好符合了「增程器」的定义。「增程器」为「电池」充电,「电池」驱动「轮毂电机」(「P4电机」),堪称最纯粹的「串联式」。

没有捷径的蓄水水池

不能直驱电机的纯粹系统

而解决此类空间(技术)问题,日系主机厂勇敢地站了出来。

日产e-POWER混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动图)

开了挂的蓄水水池

仍以『蓄水水池』为例,此时的「注水口」(此处为「发动机」)可以直接与「放水口」(即「逆变控制器」)连接,这就意味着「放水口」的「水流」(此处为「电能」)就来自了两个渠道,即「注水口」(即「发动机」)和「蓄水水池」(即「电池」)。这样带来的好处就是保证了汽车能拥有相对良好的动力性。

日产e-POWER混动系统的工况示意图

如何定义日产e-POWER混动系统?

从主机厂对外的宣传资料来看,其观点为:「日产e-POWER混动系统」更趋近「纯电汽车」。而我对这套混动系统的评价只有四个字——『技术正确』。但这里的『正确』大家不要理解为『是非对错』的『正确』,而是:

岚图FREE增程版的增程式混动系统示意图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的驼峰智能增程系统示意图

此外,更是有互联网科技企业进入了这个的领域,比如搭载「华为DriveOne电驱系统」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其特点是将「增程器」进行更为宽泛的系统整合,并将该系统命名为「驼峰智能增程系统」。限于篇幅,我们将在混动汽车品牌中再展开。

以上车型都有着一些的特征:它们都有将「发动机」、「发电机」和「(驱动)电机」(后统称为「电机」)三大部件『串』在一条动力传输路径上的「串联」结构(部分不限于「串联」)。故此都拥有「增程器」。那么是不是带有「增程器」的混动车型就能被叫做「增程式电动汽车」呢?那我们就先来看定义~~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定义

根据国标(GB/T19596-2017《电动汽车术语》)的定义:

通用雪佛兰Volt(2016)

通用Voltec混动系统(第二代)示意图

「通用Voltec混动系统」(第二代)包括一台「发动机」、集成了「整车控制器」与「电机控制器」为一体的「电控模块」、「锂电池组」、「充电接口」和一台『混动变速器』等。其中T型「锂电池组」被布置在后排座椅下及车身中部。

通用Voltec混动系统中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手绘)

通用Voltec混动系统(第二代)中变速器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首先我们来看看其结构连接原理:

通用Voltec混动系统(第二代)中变速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动图)

得益于『两排行星齿轮组+双电机』的复杂构造,「通用Voltec混动系统」可实现「单电机驱动」、「双电机驱动」、「低增程」、「固定速比增程」、「高增程」等多种工作模式:

「单电机驱动模式」(OneMotorEV):车辆起步等低速低负载时,「发动机」不工作,「离合器C1」接合,将「行星齿轮组2」中的「外齿圈」固定,「电机B」驱动「行星齿轮组2」中的「太阳齿轮」旋转,「行星齿轮盘」速输出动力,驱动车辆行驶。此时纯电驱动;

「双电机驱动模式」(TwoMotorEV):加速爬坡等低速高负载时,「离合器C1」断开,「离合器C2」接合,「电机B」继续输出,「电机A」开始工作为「行星齿轮组2」中的「行星齿轮盘」增速,两个「电机」相互配合,「行星齿轮盘」输出动力,驱动车辆行驶。此时「发动机」有被反拖的趋势,但由于「单向离合器C0」的单向锁止原理,避免了「发动机」被反拖。此时仍为纯电驱动;

「低增程模式」(LowExtendedRange):低速或高牵引力时,「单向离合器C0」接合,「发动机」工作带动「电机A」发电。「离合器C1」接合,「离合器C2」断开,车辆由「电机B」驱动行驶。该模式下「电机B」还起着调节「发动机」的作用,使其能处于高效区。此时仍为纯电驱动,类似于「丰田THS系统」的低速混动模式;

「固定速比增程模式」(FixedRatioExtendedRange):加速或低负荷充电时,「单向离合器C0」接合,「发动机」工作,「离合器C1」和「离合器C2」均接合,「电机B」和「发动机」同时驱动两组「行星齿轮盘」输出,驱动车辆行驶。此时固定一个速比,类似于「本田i-MMD系统」的「并联式」混动模式,非纯电驱动;

「高增程模式」(HighExtendedRange):高速巡航时,「单向离合器C0」接合,「离合器C1」断开,「离合器C2」接合,「发动机」工作带动「电机A」旋转发电。「电机B」驱动「行星齿轮组2」中的「太阳齿轮」,带动「行星齿轮盘」输出动力。此时主要由「发动机」驱动,并调节「电机B」保持较高效率水平,类似于「丰田THS系统」的高速巡航模式;

「能量回收模式」:减速或制动的时候,「发动机」不工作,「离合器C1」接合固定「行星齿轮组2」中的「外齿圈」,「离合器C2」断开,「车轮」带动「行星齿轮盘」旋转,「太阳齿轮」随着「行星齿轮盘」转动,「电机B」转为「发电机」对「电池」充电。

通用Voltec混动变速器手绘和实物的对应示意图

通用汽车和丰田汽车混动变速器结构对比

作为提出「增程式电动汽车」的通用汽车,我们却在他们推出的『电动汽车』上看到了许多有意思的逻辑,比如:

通用Voltec混动系统原理分析

不过,无论「通用Voltec混动系统」的工程师如何想让「发动机」发挥更多的作用,都无法阻拦「发动机」成为「增程器系统」的一部分。相比之下,我和几位知乎大咖的观点一致:「日产e-POWER混动系统」才是「发动机」胜利!这句话,你品,你细品~~

两者的经典结构有着很大的差异,根本不是同一条分类树

别谈什么概念了,你就是混动汽车,不是纯电动汽车

浅谈完「串联式」混动结构的特点,也解释了「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概念,接下来咋们就要聊聊「混联式」中,最为复杂的「功率分流」了。

上一节中谈到「通用Voltec混动系统」(第二代)的基本工作原理,其中有一种叫「高增程模式」,在该模式下,「发动机」发出「功率」的流向十分的复杂:

通用Voltec混动系统(第二代)中变速器高增程模式功率流分析

这种将「发动机」产生的「功率」进行分流的混动结构又被称为「功率分流」(PowerSplit,简称PS),同时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混联式」。而我们包括我们此前提到的「丰田THS混动系统」中的「E-CVT」以及「通用Voltec混动系统(第二代)」中的『混动变速器』属于「功率分流」,只是它们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区别,接下来我们就由浅入深地来聊聊各种「功率分流」。

丰田E-CVT变速器(第一代)结构示意图

「丰田THS混动系统」作为最早的一批量产「功率分流」的混动系统,通过其独有专利的「E-CVT变速器」将「功率分流」这一混动派系彻底带火了。而其「功率分流」的逻辑也相对比较简单。比如在搭载「E-CVT变速器」的车辆行驶时,「发动机」所发出的「功率」在「行星齿轮盘」上会被一分为二:

一股「功率流」通过「行星齿轮盘」到「行星齿轮」到「外齿圈」,向着「输出轴」流去;

一股「功率流」则通过「行星齿轮盘」到「太阳齿轮」带动「P1电机」进行发电,电能传输到「P3电机」上进行「机械能」的转换,最终也汇合到「输出轴」。

所以其分流原理是:「发动机」的「功率」在输入端的「行星齿轮」上就被分为两个部分,这种「功率」在「输入轴」(或输入端)被分流系统被称为「输入式功率分流」。而其特点是:

通过一排「行星齿轮组」所实现的混动效果确实做到了『花小钱办大事』,所以丰田便为以上提到的这种「功率分流」的技术申请了专利。通用汽车的工程师一看,这还得了!

搭载4ET50混动变速器的雪佛兰Volt(2011)

故此,通用汽车为了绕过丰田的专利,同样研发出了一套基于单排「行星齿轮组」的『混动变速器』,该「变速器」内部代号为4ET50,也就是第一代「通用Voltec混动系统」(powertrain混动系统)。

通用4ET50混动变速器(2010)示意图

与丰田的「E-CVT变速器」相似,同样单排「行星齿轮组」、两个「电机」,不过在连接上有了一些不同,首先「发动机」与「P1电机」直接相连,「输出轴」接在了「行星齿轮盘」,「P3电机」与「太阳齿轮」连接,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它的分流与丰田的「E-CVT变速器」有何不同。

第一股「发动机」产生的「功率」通过「P1电机」调整从「外齿圈」进入「行星齿轮」,通过「行星齿轮盘」(「输出轴」)流出「变速器」;

第二股「发动机」产生的「功率」带动「P1电机」产生「电功率」传递至「P3电机」,然后通过「太阳齿轮」传递给「行星齿轮盘」(「输出轴」)流出「变速器」

汇总其分流原理则是,「发动机」和「电机」的两部分「功率」在到输出端的「行星齿轮盘」(「输出轴」)汇合,这种将「功率」在「输出轴」合流系统被称为「输出式功率分流」。其特点是:

输入式与输出式功率分流的区别

输出式功率分流会遇到的尴尬

不过相比「输入式」,「输出式」分流逻辑上有着一种比较尴尬的情况,那便是在汽车低速行驶时,由于「发动机」与「P1电机」刚性连接,所以此时「P1电机」在某种意义上正在驱动汽车,而「P3电机」被带着转动产生「电功率」方向回到了「P1电机」所在的「输入轴」,于是问题就发生了,这股「电功率」所要转换的「机械功率」与原本「P1电机」产生的「机械功率」并不同向,也就是说由「P3电机」产生的「电功率」是一股「无功功率」。简单来说就是「P1电机」与「P3电机」叫上劲儿了。

内部代号5ET50的混动变速器

当然啦,这种尴尬的情况是可以通过加入「离合器」来解决的,不过我们这里不展开,因为通用的混动工程师决定用两排「行星齿轮组」彻底地完善他们对「功率分流」的伟大理想,这也就是之前我们提到的第二代「通用Voltec混动系统」,内部代号5ET50的『混动变速器』。

内部代号5ET50的混动变速器简化示意图

在第一组「行星齿轮组」上,我们可以看到3条「功率流」:

「发动机」的「功率」可以通过「输入轴」进入「变速器」,走「外齿圈」至「行星齿轮盘」分流后直接流向「输出轴」;

「发动机」的「功率」可以通过「输入轴」进入「变速器」,走「行星齿轮组1」的「外齿圈」,至经「行星齿轮盘」分流至「太阳齿轮」,再经过「离合器」将「功率」继续传导到「行星齿轮组2」的「外齿圈」,「机械功率流」仍在「变速器」内部;

「发动机」的「功率」可以通过「输入轴」进入「变速器」,走「外齿圈」分流后走「太阳齿轮」至「P1电机」发电,电能带动「P3电机」,「电功率流」仍在「变速器」内部;

「行星齿轮组1」有两股「功率流」仍在「变速器」内,最终的去向就要在「行星齿轮组2」上继续追寻:

我们先从「P3电机」入手,从「P1电机」来的「电功率」带动「P3电机」转动,「功率」从「行星齿轮组2」的「太阳齿轮」进入,走「行星齿轮盘」最终流向「输出轴」;

在看来自「离合器」的「机械功率流」,它经「行星齿轮组2」的「外齿圈」到达「行星齿轮盘」,直接流向「输出轴」。

将分流的原理进行再次简化后,可以看出两股「功率流」在连接着「输入轴」的「行星齿轮盘」(「行星齿轮组2」)上汇合,最终通过「输出轴」流出「变速器」,这恰恰又是一种「输出式功率分流」。

经典的复合式功率分流示意图(动图)

至于为什么要用那么复杂的『混动变速器』,那展开就是一本书了,这里先给到一个结论:「复合式功率分流」可使得「电机」有很长的一段低功率流区域,在这个区域行驶时,车辆的效率(即燃油经济性)很高,而这段区域是单一的「功率分流」无法达到的。

三类功率分流的节本说明示意图

有时你不得不承认,丰田真把「功率分流变速器」(PowerSplitDevice,简称PSD)玩出了实际效果,不过『山外有山,人外人』,通用汽车的『混动变速器』,其复杂程度并非几千字可以概述,但往往复杂不代表好用,越是复杂,对于电控逻辑的要求越高,同时也带来了维修成本的提升。故此,我与同事在赞叹其机械美学之余,也会带着几分望而却步的敬畏。直白点说:结构挺好看,谁修谁完蛋。

解释完「混联式」中原理比较的复杂的「功率分流」,我们来看看以「本田i-MMD混动系统」为代表的另一类「混联式」——「定轴式混合动力系统」(或叫平行轴式混合动力系统)。

本田i-MMD混动系统工作原理(动图)

此前我们详解过「本田i-MMD混动系统」的基本结构,这里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其5种工作模式:

纯电模式:此模式的工作原理很简单,「电池」给「P3电机」供电,「P3电机」单独驱动车辆行驶,「发动机」、「P1电机」不工作,「离合器」处于断开状态;

串联模式下,功率传输流程距离长

这套混动系统与使用「行星齿轮组」的「功率分流变速器」最大的结构区别便是:无法在「串联」、「并联」两个模式之间做无缝转换,而两种模式的切换完全取决于「离合器」的开合。换言之,『混动变速器』内的「功率」要么以「机械功率」传递,要么以「电功率」传递,没有中间档。

这种『非黑即白』的选择模式也带来一个技术难点——如何克服「串联模式」下,传动效率较低的问题。由于在「串联模式」下由于「发动机」输出的「功率」必须通过两台「电机」传输,也就是要进行『「机械功率」转「电功率」再转「机械功率」』的多次能量形式的转换,无法避免的有能量损失。

本田i-MMD混动系统部件/工况对照表

比如整套「本田i-MMD混动系统」传输效率在大部分情况下都能达到95%,但在「串联模式」下,虽然此时的「发动机」在最佳工况高效率进行运作,但整体传输效率却还要降低5%,即在90%左右,这个效率只能说是中规中矩,与「CVT变速器」(无级变速器)处于同一水平。

故此,在车速超过70公里/时的高速巡航工况时,「本田i-MMD混动系统」则会选择切换至「并联模式」,「发动机」与「电机」共同驱动汽车,整套系统的传输效率恢复到最佳状态。看到这里大家会问,既然「并联模式」的效率更高,那「本田i-MMD混动系统」为什么不增加「并联模式」的范围呢?其中的原因大致有2点:

「阿特金森发动机」的限制:考虑到「阿特金森发动机」的热效率和燃烧稳定性,故此,转速一般只能保持在1200~3000转/分钟。另外,「阿特金森循环」在高扭矩的效率不如「奥托循环」,所以,一般只能用于低、中扭矩区域。更多关于「阿特金森发动机」可查看往期内容;

HondaCR-VHybrid(2019)

「挡位」限制:目前「本田i-MMD混动系统」只给「并联模式」配备了一个「挡位」(「传动比」为0.803),相当于传统「变速器」里的6挡,所以,系统将「并联模式」的介入时机定在70公里/时。

搭载两个凸轮的VTEC发动机的结构

既然知道了局限在哪里,那么我们就可以着手解决。比如「本田i-MMD混动系统」从「发动机」进行调整,选择搭载「VTEC系统」(VariableValveTimingandValveLiftElectronicControlSystem,即「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动机」,旨在使「发动机」能在「阿特金森循环」与「奥托循环」中切换,以满足「扭矩」匹配的要求。

然而考虑到「发动机」的经济性,「本田i-MMD混动系统」仍然将「阿特金森循环」用于多数的工况。而目前国内的车企在提升「混动专用发动机」「热效率」的同时,开始在自己的「DHT」(DedicatedHybridTransmission,即「混合动力专用变速器」)增加更多的「挡位」,以便整个系统更快速地进入「并联模式」的经济工况。

长城柠檬DHT示意图

这里我们要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DHT」?简单地理解便是我们此前提到的所有将双「电机」融入「变速器」的『混动变速器』总称。而搭载「DHT」的混动系统我们称其为「DHT混动系统」,目前主流的「DHT混动系统」都具备以下特点:

长城柠檬DHT混动系统组成部件示意图

长城柠檬DHT结构示意图

聚焦回『为「DHT」增加「挡位」』的问题上,以「长城柠檬DHT」为例,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其「DHT」拥有2个「挡位」。

在低车速急加速时,由于有「1挡」的存在,故此,长城汽车官宣在40公里/时左右时,「发动机」即可介入动力输出,使得汽车能快速进入「并联模式」。如此一来,这套混动系统在保证动力充沛的同时,又保证「发动机」的经济性。

中高车速全负荷加速时,则可以切换至「2挡」,此时,由于「发动机」的「功率」被放大,释放出更大的扭矩,长城汽车官方宣称『可比单档串并联架构的轮端力矩大1000N·m左右』。

长城柠檬DHT混动系统多种模式(动图)

『两挡直驱』应该算是「长城柠檬DHT混动系统」最大的特点之一,当然,常规的「纯电模式」、「串联模式」和「动能回收模式」也不会少。而从混动控制的逻辑与工况对应后,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长城柠檬DHT混动系统的串联模式

若你问我,为什么没有「发动机直驱模式」?其实是有的,不过这种工况发生的情况比较少。因为通常在高速巡航时,才会有机会(非必须)让「发动机」单独去驱动「车轮」,但只要对「功率」和「扭矩」的需求有一点点变化,整个系统就有强烈的趋势,去切换到其他的模式,比如:

很难出现的发动机(2挡)直驱模式

雷神智擎Hi·X混动系统包含两款DHT和两款混动发动机

无独有偶,最近吉利汽车也发布了新一代的混动平台「雷神动力平台」,而下属模块中包含一套混动动力总成——「雷神智擎Hi·X混动系统」,其中的「DHTPro」通过独特的双排「行星齿轮组」实现了「3挡」布局。

雷神智擎Hi·X混动系统中的DHTPro示意图

吉利汽车官方资料显示,「DHTPro」在20公里/时的速度下便可进入「并联模式」。且在「1挡」的大速比加持下,实现弹射起步,让起步加速的能力提升50%。此外,「DHTPro」将「电机」、「变速器」和「控制器」等多个部件进行高度集成,能够承受的最大输出扭矩达到了4920N·m。

同步器换档结构(长城柠檬DHT100)示意图

虽然「雷神智擎Hi·X混动系统」与「长城柠檬DHT混动系统」同属于『多挡位传输』的「DHT」,但的确存在着一些区别:「长城柠檬DHT混动系统」属于『同步器换档结构』,而「雷神智擎Hi·X混动系统」属于『行星齿轮组换挡结构』。这里不展开详解,我们放在单品牌介绍中再细聊。

市售的部分DHT产品参数对比(点击放大查看)

来到本章的最后一节,我们来审视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到底如何评判一套混动系统』。我觉得可以从两个宏观角度去看,一个从技术角度,一个则从消费者的角度。

从技术的角度去看,我们会从不同的维度去评判,比如是否拥有『高效率发动机技术』、『高效率电驱动技术』、『动力源之间耦合的完备性』、『动力流的动态控制优化算法与技术』、『各工况区间下的匹配度』等。可能看似比较复杂,所以我们举两个简单的例子。

这里所说的『匹配度』是指在各种工况下,『轮端功率需求』与『动力源输出功率』之间的匹配度。换句话来说就是考察「发动机」、「发电机」和「电机」的「输出功率」与轮端的功率需求是否能匹配。当匹配度不够时,就会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想办法去解决,比如说:

单排行星齿轮组的功率限制

急加速时,轮端的功率需求过大,动力总成的功率较弱,就会导致轮端响应延迟;

本田i-MMD混动系统提升完备性的作法之一

所以,此时便可通过对「电池」进行充放电来进行「发动机」负荷调整,以将「发动机」工作点固定在高效区。上图我主要标注了『assist工况』逻辑,也就是轮端的功率需求逼得「发动机」要离开高效区时,「电池」放电,带动「电机」驱动,以此来弥补「发动机」的「功率」,以此保持「发动机」持续处于高效率区间。此外,我们也需要考虑系统中『动力源之间耦合的完备性』。

这种『完备性』指的是当各动力源进行各种耦合时,是否能使「发动机」的高效区特性和「电机」的高效区特性进行互补与融合,从而避免「发动机」或「电机」的工作点落入低效区。当完备性不够时,又会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想办法去解决,比如说:

无法使发动机与电机完全解耦的结构

而从消费者的角度去看,判定一套混动系统的维度,更多地是从『(燃油)经济性』、『动力性』、『平顺性』、『NVH』、『保电能力』以及『馈电状态下的经济性』和『馈电状态下的NVH』等维度考虑。这些维度的具体比较,我们会放在单个品牌的混动介绍后,做一个综合性的评价,目前还在进行详细的资料收集和对比,以上图为鉴。

THE END
1.混合动力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混合动力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花萃谈谈 广东 1 打开网易新闻 体验效果更佳我国又出国之重器,比北斗更牛的卫星,远超美gps 灵活胖子 3跟贴 打开APP 伊能静春泥留下的伏笔,庾澄庆20年后才终于明白!秦昊:来首蒜泥 一粒小娱记 1053跟贴 打开APP 102岁老人将三百万拆迁款,赠给邻居,这是怎么回事呢 翛翛情感故事吖 410https://m.163.com/v/video/VQI433P0F.html
2.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图解)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图解) 奥迪Q5混合动力结构 奥迪Q5混合动力四驱SUV采用了高效的并联式混合动力技术。该车使用155kW的2.0LTFSI发动机和近40kW的液冷式电机,电机则由小巧的锂离子蓄电池进行供电。 奥迪Q5hybridquattro为单轴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其动力传动系统及高压电气部件主要由2.0LTFSI汽油机、电机、8档手自一体https://www.yoojia.com/ask/4-12153256216406350561.html
3.启飞汽车知识系统分享混联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与原理图1 功率分流式混联混合动力汽车的结构简图 表1 混联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模式 各种工作模式的具体说明如下: (1)当动力蓄电池组具有较高的电量且动力蓄电池组输出功率满足整车行驶功率需求或整车需求功率较小时, 为避免发动机工作于低负荷和低效率区, 混联混合动力汽车以纯电动机驱动模式工作, 此时发动机处于关机状态。http://www.91qifei.com/m/view.php?aid=1709
4.一本书读懂新能源汽车(一本书读懂新能源汽车)书评汽车产业技术未来发展总目标是什么? 汽车产业技术发展总目标 什么是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4099570/
5.单元一:混合动力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PPT课件.ppt然后电机转换为发电机, 一边给蓄电池充电; 一边利用发动机使车辆行驶, 如图1-13 所示 图1- 13 电量少时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过程 1—锂离子蓄电池 2—离合器2 3—驱动电机 4—离合器1 5—发动机 6—逆变器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二② 减速或制动时。 图1- 14 制动时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过程 1—锂离子蓄电池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624/8044125111004112.shtm
6.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研究6篇(全文)目前国内外研究的HEV有多种结构, 按动力系统布置可分为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SHEV) 、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PHEV) 、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 (PSHEV) 和复合式混合动力汽车 (CHEV) 。 SHEV的动力系统结构是HEV中最简单的一种 (图1) 。发动机输出的机械能首先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该电能可通过功率转换器为蓄电池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ajhola5.html
7.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介绍(二)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并联式有六种工作方式,这里少了混合补充充电,原因是少了发动机-电动机装置。 三、混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系统组成和原理 上图是功率分流式混联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结构简图。上次提到,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分为开关式和功率分流式两类。 其工作方式有五种,相较于串联式,少了混合补充充电和停车补充充电两种工作模式,笔者https://blog.csdn.net/m0_63227758/article/details/139422788
8.混动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PPT99页)第二章 混合动力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 §1-1 混合动力汽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2 典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 §1-3 混合动力汽车的电能储存装置 §1-4 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电机 混合动力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 混合动力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 %E7%9B%AE%E5%BD% 第二章 混合动力汽车构造与工作原理 §1-1 混合动力汽车https://doc.mbalib.com/view/3459a7c8b4f5f2b5e13d1692dbf61b65.html
9.《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我们组织教师和企业专家成立了课程研发小组,用“互联网+汽车专业”思维创新模式,编写了这套“十三五”职业教育新能源汽车专业“互联网+”创新教材,包括《走进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检查与维护》《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电动汽车总装技术》《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检修》以及相应工作http://product.dangdang.com/25535802.html
10.混合动力汽车结构认识并联式是指发动机和电动机共同驱动车轮。并联式的两种驱动动力可根据驾驶状况分开使用。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动机为主动力,电机作为辅助动力仅在加速时使用,因此发动机的使用比率占绝对多数。 (3)混联式 混联式混合动力 混联式混合动力具有并联和串联式的全部功能,可以靠发动机单独驱动车轮,或电动机单独驱动车轮,也可https://www.dongchedi.com/article/7255488393323348535
11.增程式混动和插电式混动的区别增程式混动和插电式混动的区别 1、系统结构不同 增程式混动车型相当于在“纯电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台发动机,发动机的主要工作是给车辆充电;而插电式混动汽车则相当于在燃油车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电驱系统,电驱系统既可以单独驱动车辆起步,又可以辅助发动机同时给汽车输出动力。 http://www.ychedu.com/CRJY/qcjsjq/620242.html
12.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种类有哪些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好吗→MAIGOO知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分类有三种,分别是根据有无外接充电电源区分、根据结构特点区分和根据混合度的不同区分。根据有无外接电源区分,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以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两种。根据结构特点区分,包括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又叫增程式电动汽车)、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三种。 https://www.maigoo.com/goomai/293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