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简史

你对口罩的印象是什么?医护人员的标配,白衣天使的第二张面孔;侠客与忍者的魅影,与夜色相融的隐秘。曾是明星出行的不二之选,回眸时的那抹亮色;此时已是疫情之下,出门的必备品。无论是否常见,口罩已随人类走过漫长的岁月,不可分开。

1.源自玄学的科学之友

在最早的时候,我们其实无法区分口罩、面巾、面具,它们都是起遮挡作用的。在世界各个古老文明中,都有使用面罩的习惯,比如古代迈锡尼王的黄金面具,埃及法老图坦卡蒙的金面具,是冥具或者宗教用品。此外,古代西亚,欧洲,中东地区流行的面罩面甲,是一类特殊的盔甲护具。在中美洲的墨西哥,玛雅、印加、阿兹科特文明都有用于宗教和祭祀用途的石头或骨质面具,只是这些东西远非医疗用品——巫医作祷的不算。总之,它们的起源都和卫生没有关系。

用面罩的拜火教僧人

2.最早的正确使用

在地中海世界,比较标准的口罩出现于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时代,具体的发明者是盖乌斯-普林尼-塞孔都斯(Pliny,公元23-79年),罗马著名的哲学家、博物学家。他被被认为是较早提倡发明或者使用口罩的人。这时的口罩利用松散的动物膀胱皮肤来捂住鼻子来过滤粉尘,以免在粉碎朱砂时吸入这种有毒的汞硫化物。只是由于这种口罩是用动物膀胱剪成的,密闭性自然不成问题,但是又干又硬,即便遮挡粉尘的效果很好,舒适度不足也让它难以普及。

关于这位口罩发明者的结局:在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的时候,普林尼以学者的身份前去考察,因为吸入了过量含硫气体身亡。

另外,在两河流域,东地中海,还有阿拉伯半岛上,由于当地气候炎热,干旱少雨,除很少的草原以外,大部分是浩瀚无垠的沙漠。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当地人不但需要防晒防风,而且还要防沙防尘。所以,头巾、长袍便是最实用的服饰,这些头巾不仅有审美和宗教意义,而且可以挡风沙,防扬尘,非常实用,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口罩的作用。

3.中国古代的口罩发展

1)在远东的中国,人们在生活实践中早早地意识到了飞沫可能会传播疾病,中国《礼记·曲礼》上的记载:“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可见在准备呕吐或者打喷嚏的时候,中国人会避免与对坐者正面相对。但是此时并没有提及口罩的使用。

2)最早提及口罩作用的,要属《礼记·内则》:"男女之间,不相受器,不共水井,不同寝席,不通衣袁;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

面衣就是中国版的早期口罩。面衣就是服务于男女授受不亲的理念,主要是为了防止陌生男性看到女子的身体五官;汉代也是按照《礼记·内则》中"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要求人们依旧在使用这种面巾。

面衣

3)到了西域文化大量涌入中土的南北朝时代,在魏晋时期,女子的“面衣”被也称为"大巾"。这种服饰"大巾"更像是裹头包巾,采用轻薄的面料制成,在遮蔽的同时也透气透光,不阻挡视线。在晚一点的北朝时期,"羃褵"传入中土,这其实是西域土谷浑人传来的面巾,用于遮挡西北的风沙,面衣布幅比较宽大,长者可覆至膝部后来,它们成了女性出行时遮蔽面容,不让路人窥视的服饰。而这种奇装异服进入中原之后,迅速与礼教相结合,成为了隔绝女性躯体与外界社会的工具,《旧唐书·舆服志》对此种时也有记载:"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着幂蓠。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

除了羃褵,帷帽是当时另一种遮面帽。这种帽子比较简单,而且不用遮蔽全身,利于使用者的身体灵活运动,所以在当时大受欢迎。

4)随着整体保守的宋代的到来,社会对于妇女的约束日益严格,司马光提出"妇女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如盖头、面帽之类";朱熹要求妇女出门必须用花巾兜面,后人称为"文公兜"。这一时期,面衣的遮挡行又增强了:

唐宋时代的面帽

一种面衣是以布帛缝制成风帽,使用者套在头上,有孔洞露出眼睛,帽裙披搭在背后;而简化的面衣只是一块盖头的布匹,通常用较薄的织物制成。

还有一种是唐代帷帽的后裔,是帽檐装有一圈垂纱的帽子。根据《事物纪原》的记载:"今世士人,往往用皂纱若青,全幅连缀于油帽或氊笠之前,以障风尘,为远行之服"。帷帽在夏日可以遮阳,挡雨,避虫;冬天可御寒防雪,远行外出时能够遮挡沙土,这种服饰倒是初步具备了口罩的某些作用,而非完全是礼仪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元1247年,南宋法医学家宋慈在《洗冤集录》中写道:验尸官验尸时必须采取适当措施保护自己。用浸油纸捻塞堵鼻孔,经过纸捻的过滤而去除秽气伤害,这与现代医用口罩防护观念相同。

5)1275年,在元朝,皇帝吃饭时,为避免服务皇帝饮食的人散发出的呼吸接触食物,宫廷侍者的嘴巴和鼻子被丝绸和金线织成的丝巾覆盖。《马可·波罗行记》中记载:“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给皇上、太后送饭的太监宫女,为了防止自己的口气或口水污染了主子的饭菜,就用绢布捂起口鼻。

4.现代口罩的诞生

在16世纪的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和博物学家达·芬奇提议在咨询病时用蘸水的布遮住脸。这样可以防止由烟雾等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呼吸系统损害。简而言之,在现代之前,人们对呼吸保护的理解还处于一个简单的阶段,其后改变了这一切的是科学的进步。

在西方黑死病肆虐的时代,作为当时的防疫措施,普通人只能用抹布或者棉布遮脸,贵族一方是使用香料调配的芳香熏剂,另一方面是制作类似于鸟嘴医生面具的防护工具,减少呼吸系统和疫区空气的直接接触。虽然当时医护人员和病人的病死率没有明显区别,但是这也算是防护性面具的原始版本。

中世纪的西方医学界认为,霍乱和黑死病等传染病都是由空气中的“瘴气”引起的,因此,当时的一些医生在诊断呼吸系统疾病时会戴上鸟嘴一样的面罩。这些面具会放一些香料和草药。尽管尚不了解该原理,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疾病的传播。黑色礼帽和长袍加之外形恐怖的鸟嘴口罩,使中世纪鼠疫医生辨识度极高,人们不敢接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鼠疫的传播。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鼠疫杆菌被发现并确定为鼠疫致病病因,鼠疫医生才逐渐与死亡脱离联系,鸟嘴口罩也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从医学和科学角度来看,鸟嘴口罩有很强的迷信和非科学性,但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它又被赋予了医学、社会和文化的多重内涵。

鸟嘴医生

1827年,苏格兰科学家罗伯特·布朗发现了一种称为“布朗运动”的类型,该类型认为快速移动的气体分子的碰撞会引起非常小的粒子的随机弹跳运动。从理论上研究了口罩对粉尘的防护作用。

1849年,美国人刘易斯·哈斯莱特(LewisHaslet)发明了“肺保护器”,这实际上是一个笨重的呼吸面罩。它配备了两个阀瓣,并使用了羊毛过滤器以防止灰尘进入。1849年,他于2015年申请了美国专利,专利号为6529,现在仍可在美国档案中找到。

在口罩应用于医学之前,人们更直接的是看到肢体或医用器皿的接触会传染病菌,并没有意识到飞沫在空气中传播会对病菌的进行传染;无菌外科虽然已经采用了消毒手术器械,外科医生穿手术衣,戴手术帽和橡胶手套;但并没有使用口罩进行防护,使得手术时经常通过口腔和鼻腔的飞沫传染病菌,引起伤口感染。

1897年,德国微生物学家Fruger通过实验证明,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与伤口的交谈可能会引起伤口的感染和炎症。Fruger的具体表达是“可以从外科医生的喉咙和龋齿中培养出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说话时唾液中的细菌会污染伤口。”

德国外科医生米库里兹(Mikuriz)在同年提出,医务人员在进行手术时应佩戴无菌纱布口罩,该口罩可以覆盖鼻子和鼻子。这种口罩称为“Mikuriz口罩”。(Mikulicz的口罩),这是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医用口罩。从那时起,“戴口罩”已成为医务人员的标准形象

当然,开始时的口罩仍然非常简单,只需用一层或几层纱布将面部紧紧包裹即可,其舒适性和舒适性就与真正的现代口罩大不相同。

1899年,一位英国外科医生对设计进行了改进-他将纱布切成矩形,并在纱布之间放置了框架状的细线支撑,在纱布与口鼻之间留了一定的间隙。面罩呼吸困难的弱点。

然后,法国外科医生PaulBertie制作了6层纱布口罩,并将其缝在手术服的衣领上。使用时,只要将项圈向上翻一下,然后使用环形皮带改进设计即可。将纱布连接到耳朵或头后部。

5.口罩的推广

每一次口罩的大规模推广几乎都紧紧跟着疫情的脚步,简易版本的现代医用口罩不止一次地拯救了无数人的性命,可谓功勋卓著。

1910年,中国哈尔滨爆发东北鼠疫,时任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医生发明了“伍氏口罩”。在东北鼠疫期间,虽然当时中国的医疗事业和口罩生产极度落后,但是这也不妨碍口罩的普及:当时的简易口罩是这样制作的:口罩用两层纱布叠加,内置一块吸水药棉,这种口罩价格低廉,大约只需要两分半,伍连德调动了大量人力物力,确保口罩对于市民的充足供应,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对于口罩的普及性工作。

伍氏口罩

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可怕的流行病之一。1918流感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据估计,全世界约有5亿人(当时世界人口的近三分之一)感染了这个危险流感。而因此死亡的人数并不能准确估计,大概在2500万到5000万不等。由于当时并没有流感疫苗接种,所以当时人人都戴着各种各样的口罩预防流感。

从“保护患者不受感染”到“保护自己不被感染”,西班牙流感起到关键作用。疫病蔓延期间,人们被强制要求戴口罩,有乘客因为没有戴口罩而被电车售票员拒绝上车。此后,口罩被广泛运用于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预防措施当中,走进寻常百姓家里。

2003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高潮,一场“非典”几乎令口罩一度脱销,各大药店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争相抢购口罩。那时的口罩还是棉口罩居多,N95口罩并未在国内普及。后来的国际KN95是2006年出的标准。

2009年,在继2004年的“禽流感”之后,“甲型H1N1流感”让口罩大军再一次出现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的镜头前。2013年PM2.5空气危害概念的出现,引发公众对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视,使得口罩等防护用品在雾霾天气期间甚为畅销。

随后就是2019年开始的新冠疫情。出门戴口罩,已经由广播中的呼吁,变为了一种常识,一种自觉。

小结

从最初的迷信蒙昧,到现在的科学理智,医学在进步,社会在进步,时代在进步。我们回望口罩的历史,看它如何从最初的模样蜕变至此,才知道原来看似简单平凡的器物背后也有如此波澜壮阔的诗篇。它们历史悠久、效力持久:一款合适的口罩,能救你我于水火之中。我们惊叹于前人的探索与牺牲,也将执着地展望未来。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口罩

2.百度百科:1918流感

3.口罩的故事:你知道口罩背后的历史吗?History心发现

6.口罩的历史Thehistoryofmouth-muffle■文/杨杰WORLDENVIRONMENT2019年第4期总第179期

THE END
1.九州百度百科九州,又名汉地中土来自资本占卜摊《九州_百度百科》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至迟自晋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https://weibo.com/5647081365/IkrDDgoUG
2.人间最高处百科,见秋,人间最高处百科最新章节人间最高处 百度百科 人间最高处境界划分 人间最高处刘景浊 人生的最高处 人生最高处见 在人生最高处第三百九十八章 中土刘贼 第三百九十九章 是非善恶不在纸上 第四百章 拦路鬼(上) 第四百零一章 第850章 除非与我有关系 第851章 非死不可 第852章 天涯何处无芳草 第853章 青松面馆故人 第854http://xitongliu.cn/1858_1858272/info.html
3.pg赏金女王免费版赏金女王免费版最新版v6.2.6.692024-12-03 19:30「百科/秒懂百科」【 pg赏金女王游戏】支持:32/64bi系统类型:(官方)官方网站IOS/Android通用版/手机APP(2024APP下载)《pg赏金女王游戏》是一款卡牌修仙类的游戏,加入了许多文字的剧情,让我们可以体会到不一样的修仙玩法玩家需要对游戏人物不断的进行,段位的拨乱反正才可以铸造出愈加http://www.share.chuangketing.cn/dGX/detail/iezbbTs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