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训:互联网创业必须避免的八大误区》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年代。成功人士往往只谈成功之道,而不提遇挫之苦。对于成功学,多数创业者趋之若鹜。其实,相较于高高在上的成功学,对于他们而言,接地气的挫折学可能更有价值。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腾讯科技频道的核心栏目“创业启示录”,以创业的错误和失败作为切入点,陆续对17位奋战在一线的互联网企业进行了深入的访谈,系统地挖掘创业者实战中的经验与教训,获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在此基础上,腾讯科技频道深入研究总结,归纳出一些脚踏实地的创业逻辑,形成了本书,借此向所有正奋斗在一线的创业者致敬。
作者
观后感
17个一线创业者的故事,18亿美元的经验和教训,8大必须避免的创业误区,这本《教训:互联网创业必须避免的八大误区》最大的特点,不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客观罗列与分析,而是以原汁原味的深入访谈来呈现触手可及的真实与痛彻心扉的反思。创业,是一条孤独的路,你不知道路的前方有什么风险,也不知道路的尽头是什么光景,你唯一可以做的,是不断地跌倒和爬起,在汗与泪的经验教训中勇往直前。虽然那些创业中的“大坑”,书中只以互联网领域的案例来论证,但它却具有普适性。无论你见或不见,教训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但对每一个创业者来说,最好还是“来我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读这本书,可以吸取很多教训。无论是融资,还是经营,还是产品定位。经营企业,犹如如履薄冰,需要小心谨慎。
下面附上书箱索引:
*赞誉
*序-成功学太多了(腾讯科技频道主编龙兵华)
*前言-一线创业的八大致命教训
第一章盲目照搬国外模式不接地气
第二章自己定义的需求不一定是真需求
第三章过往经验是财富也可能是“包袱”
第四章环境巨变固步自封出危机
第五章大规模转型风险高
第六章快速成长下的过度膨胀和管理失控
第七章“兄弟义气”埋下团队内讧隐患
第八章过度依赖合作伙伴丧失独立性
*后记
结语
创业邦
过往的书刊报纸中,有太多的文字用来讲述创业的方法论以及创业者的辉煌故事,实际上,创业本身是一部血泪史。
新进入的创业者如何尽可能地规避创业路途上的一些大坑作为过来人的创业者有哪些经验和教训可以借鉴我们总结了创业过程中的八大教训以供参考。这八大教训前5个是经营层面的教训,后3个是管理层面的教训。一般来说,管理是服从于经营,经营是选择对的事情做,管理是把事情做对。对创业而言既要选对事情,也要把事情做对,两者缺一不可。
1.盲目照搬国外模式忽视国情不接地气
今夜酒店特价的模式忽略了中美酒店市场的巨大差异。美国的酒店近80%都是品牌深入人心的连锁店,用户更容易感知到打折力度,而在中国,像如家和7天这样的经济型连锁酒店市场占有率不到20%,独立酒店居多,在消费者不熟悉的情况下,巨大的折扣力度反而会让消费者质疑其体验。
今夜酒店特价的模式还忽略了中美交通状况的差距。美国的汽车普及度高,强大的价格因素刺激容易驱动用户开车到较远的地方住酒店,尤其在地域广阔的美国西部和中部地区。反观中国市场,并非人人有车,而且大城市交通拥堵,这扼杀了多数用户驱车去住很远的低价酒店的冲动。他们更在乎自己身边有什么熟悉的酒店,并且期望更多样化的比对范围。
2.自己定义的需求不一定是真需求
找准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是创业的第一步。创业者起步阶段的市场调研缺少严密的数据分析,而是凭直觉判断,甚至是从自身需求出发判断市场,这中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误差。
要找出用户真正的需求,不妨参考《精益创业》提倡的MVP(MinimumViableProduct)概念,意即“最简可行产品”—用最快、最简明的方式建立一个可用的产品原型,这个原型要表达出你最终想要的产品效果,然后通过市场检验,快速迭代调整产品。
3.曾经的经验是财富也可能是“包袱”
4.环境巨变固步自封出危机
创业企业的致命危机往往在于当市场变化时没有及时调整,从而被用户抛弃。曾经红极一时的开心网、维络城都是如此。
主打优惠券业务的维络城也同样遭遇了过山车般的窘境。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维络城传统的打印纸质优惠劵的核心业务逐渐被手机App所取代,面对这样的环境骤变,维络城没能及时调整并开展新的业务。这让维络城的失败几乎成为了必然。维络城全盛时期,其在北京的终端设备数量最多时曾超过1500个。但后来,网点只剩下两位数。随着终端机器的消失,维络城公司也从最高峰时的2000多人缩减到与嘀嗒团合并前的不到200人。
5.大规模转型风险高
前面讲了固步自封带来的危害,但不断调整市场定位、重构产品,风险也同样非常大。这就让创业者们饱受着“等死”和“找死”的双重煎熬。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度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乐淘的转型选择从渠道制转变为买手制,并且经历了一次次的内部结构大调整、整个供应链换血以及变相裁员。做自有品牌的方向本身没有错,但在执行上过于极端。原有的鞋类电商平台被砍掉,新诞生的自有品牌缺少强大的母体支撑。其实本可以在原有平台运营的基础上植入自己的品牌,慢慢养,同时去各大渠道分销。另外,乐淘一气推出5个品牌的方式也过于激进了。尚显年轻的运营团队无法驾驭5个品牌。在一些有着丰富经验的传统鞋类企业来看,做一个品牌就非常不易,同时做5个品牌是异想天开。就这样,乐淘销声匿迹了。
创业者选择方向时,进入一个相对蓝海的创业领域是可行的。但这个领域与自身的能力、创业过程中可以调动的资源是否相匹配则是更需要考虑的。创业者往往忽视了后续的资源支撑能力,一旦发现这个方向不可取,只能选择转型。公司一再转型则意味着整体系统风险的随时降临。
6.快速成长下的过度膨胀和管理失控
比起初创公司的艰难,有另外一类公司作为一个互联网细分行业(比如电商、团购)的拓荒者,借势中国经济和消费崛起,依仗一轮又一轮融资等因素有着完美的开局,但在陡峭增长曲线背后却隐藏着种种危险:大规模烧钱导致巨额亏损,公司人员极速扩张,素质却良莠不齐,迷信营销的力量而忽视更基本的质量问题……公司如同直插云霄的火箭突然失去动力急速下坠,在高速扩张中,失控的风险急剧增加。
7.“兄弟义气”埋下团队内讧隐患
在二人矛盾无法调和后,风险投资方支持徐沛欣,杨涛也选择站在徐沛欣一方,董事会决定让李阳和妻子王爽离开。另外两位创始人也因为内部原因而离开后,创始人团队只剩下被认为代表资本意志的徐沛欣。2012年9月,苏宁宣布以6600万美元收购红孩子,红孩子变成苏宁的母婴频道。
8.过于依赖合作伙伴的模式迟早出问题
很多创业者在前期创业的时候都会因为资金准备不足、环境因素等而选择创业合作伙伴。选择创业合伙人也是一项技术活,选的如果不好,就会导致创业的失败。巨鲸便是因谷歌中国而崛起,也因谷歌中国而衰亡。
巨鲸由姚明、姚明经纪人章明基及陈戈共同参股成立,三方出资规模达到2,000万元。借助姚明巨大的明星效应及音乐正版说服力,巨鲸很快又遇到“贵人”—谷歌中国,双方一起推出谷歌音乐搜索。这一合作不仅使巨鲸获得1500万美元的投资,更重要的是让巨鲸获得巨大资源和收入。
在谷歌中国入股并达成音乐搜索合作后,巨鲸彻底傍上了谷歌中国的大腿,失去谷歌中国技术、流量、资源支持后,巨鲸又一直对谷歌心存幻想,未能拿出有卖点的产品,未体现出新发展思路,导致自身在陷入被动后迟迟无法扭转危局。2010年,谷歌宣布退出中国,让一切戛然而止。
另一家公司云云有着类似的遭遇。作为一家谷歌精英创办的搜索引擎公司,云云本想依托早期投资方新浪这棵大树进入社交搜索领域。本来,在搜索市场格局大致已定的情况下,去做社交搜索就有些堂"吉诃德式的冒险,新浪微博的资源也不能充分满足云云团队做大的希望,云云创始团队最终只能出走。
由感而发
历史的伟大,在于成功;历史的厚重,则是因为教训。翻看成功人士的传记,你会清晰地发现,尽管成功的途径各有各的不同,但成功的经验却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我们总结那些“大败局”也会发现,尽管失败者各有各的不幸,但失败的原因却也惊人的相似。创业也是如此,有统计显示,超过40%的小企业会在第一年歇业,超过80%的小企业会在五年内关门。这些创业者在哪些方面出了错了呢?后来者该如何避免相同的命运?挫折和失败既是创业路上的绊脚石,也是通向成功的磨刀石。当开始一项新事业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某种情况下犯错。但是通过学习别人遭遇的问题,有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在宏观层面,《教训》总结的互联网创业必须避免的八大误区其实并不复杂,其一,盲目照搬国外模式不接地气;其二,自己定义的需求不一定是真需求;其三,过往经验是财富也可能是“包袱”;其四,环境巨变,故步自封出危机;其五,大规模转型风险高;其六,快速成长下的过度膨胀和管理失控;其七,“兄弟义气”埋下团队内讧隐患;其八,过度依赖合作伙伴丧失独立性。前5个误区是经营层面的教训,后3个误区是管理层面的教训。一般来说,管理是服从于经营的,经营是选择对的事情做,管理是把事情做对。而对创业而言,既要选对事情,也要把事情做对,两者缺一不可。
凡事都有一体两面,这些总结是教训吗?是,也不是。失败了,就是教训;成功了的,就是经验。魔鬼就在细节中,而成功则是细节之子,1%的错误也会带来100%的失败,使人疲惫不堪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里的一粒沙子。所有成功的创业,都在于找到客户真实的需求,找出盲点,盲点中的盲点,找出热点,热点中的热点,并将满足和愉悦及时奉送给他们,财富就会离你不远。“不穿鞋子的岛国人”的故事给了我们太多想象,然而创业公司留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却是“市场决定产品,而非产品教育市场”。好的产品,是“让未来到来”,既能够看到“未来”的生活,又能弥补它和“现在”之间的差距。
面向短租客的“爱日租”,模仿轻博客的“点点网”,预订酒店剩房的“今夜酒店特价”,在复制国外模式的时候,却忽视中外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生活方式差异,因为看到了“未来”,所以一时蹿红;但终因没弥能补与“现在”之间的差距,所以转换不成真实的需求,山寨之王也不得不无奈折戟山寨之都。龚海燕因世纪佳缘而成功,但其“梯子网”投身在线教育市场,却用自己的痛点去替代用户的痛点,结果与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失之交臂。如今,“互联网思维”席卷天下,各行各业都想去尝试,但为何那么多产品却“叫好不叫座”?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症结却都是产品并非“最简单可行”。
产品对了,节奏也对了,若管理不善,一样会导致失败。暴风影音从2006年就开始筹划转型,但直到2010年底才能提供成熟的在线视频业务,原因就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创始人脱离了一线。公司CEO冯鑫痛定思痛为创业者总结了三条守则:在公司规模小于100人之前要亲力亲为,上了百人规模则要冲锋陷阵,到了千人级规模才是保驾护航。凡客诚品、拉手网,在经历了巨额的融资和高速发展之后,急于谋求上市而过度膨胀,从而造成内部管理混乱和失控,迅速陨落就在情理之中。“红孩子”在获得风险投资后,投资人和管理层、创始人内部之间起了内讧,最后不得不委身出卖。顶着姚明光环的巨鲸,傍上新浪微博的云云,因为依赖,成也萧何,败也萧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