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咏/文中国人口报的一篇刊文火出圈了:《高校要发挥婚恋教育主阵地作用》,点击量10万+,“傲视”过往其他推文。
把婚恋教育纳入大学课程体系并不是不可以,要讨论的是,应该秉持什么样的理念,传递什么样的内容。婚恋观和家庭观的倡导,不应该是理论空谈,也不应该是视角简单的案例分析——人类的情感那么复杂,不是几个黑白分明的案例就能解释的。同样,对建立亲密关系的培养,也不应该止于沟通技巧的传授。给年轻人的婚恋教育,要着眼于更底层的东西。说到底,是对健全人格的塑造,对人生智慧的启迪。
我们相信,倾听和共情有助于经营亲密关系,但这样的能力并不是靠学些技巧就能达成的;每一段亲密关系都有起有落,如何包容分歧,共度低谷都是对关系的考验,这里也没有什么实用技巧。当年轻人带着他们的成长烙印彼此碰撞时,那些关于人的更底层的东西,才是他们能否顺利建立并维系一段亲密关系的关键。
就此而言,这一层面的教育可以渗透得更早一些。从童年和少年开始,在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让他们被倾听过、被共情过、被包容过、被支持过。这都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可以无时不在,无所不在。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平和的人。让孩子拥有清晰的自我。这些都是爱的能力。很难想象一个空心的人有力量去爱,也很难想象一个偏执的人可以维系好一段亲密关系。
爱要在松弛的心灵中才能生长。但现在的年轻人面对残酷的生存压力,普遍身心紧绷而疲惫。如果从更广泛的社会角度考虑,缓解年轻人的压力,让卷到不正常的大环境松弛一点、弹性一点、从容一点;让年轻人拥有更多的“生活”,而不是深夜凌晨下班,除了倒头睡觉别无他念,爱可能会水到渠成地到来。
爱本来就是自然而然发生的,所谓情如流水,有孔则入。年轻男女在一起,荷尔蒙在空气里飘荡,挡都挡不住。当一代青年不想爱、不敢爱、不能爱了,别想着用讲道理、说技巧、灌输婚恋观的方式来唤醒他们。鼓励婚恋和鼓励生育一样,急功近利反而事倍功半。高校发挥不了主阵地的作用。真正的主阵地在贯穿于更长生命周期的人的教育中,我们如何培养并呵护一个人爱的能力。
总编对话|从中国走向世界——对话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总裁CEO木下步
聚焦主业提升品牌:恒安集团接班人的长期主义理想
希捷科技全球执行副总裁暨首席商务官郑万成:未来五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生成数据最多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