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可能大家对于这个名字不是很熟悉,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会患上孤独症,尤其是在婴儿时期,这是属于一种精神障碍类的疾病,有些可能是由于先天的遗传,也有些事因为一些社会因素,无论是什么原因,对于婴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那么什么叫做孤独症呢
孤独症患儿的特征
一社交障碍
此为孤独症的核心症状,在婴儿期,患儿常一人独处,既不愿看别人,也不对母亲和亲人表示依恋,同时,对陌生人的爱抚却表现得无所谓,不会拒绝与不安。不爱哭也不爱笑,此时还常被误认为是一个“乖”孩子。随着年龄的长大,其孤独的症状也就愈加明显,对亲人不亲,如父母回家不表示欢迎,父母离去也不啼哭。对陌生人不陌生,可随随便便地让陌生人领走。不参加任何群体活动,常常孤独一人,也不会玩扮演游戏,甚至不会玩布娃娃、“开汽车”等游戏。有时父母与他讲话,他似听非听,毫无反应,好象聋子一样,也不愿用眼睛去凝视别人,与人发生眼与眼的交流。这类社会交往问题在3岁以后就明显了。
二语言发育障碍
为重要症状,其语言是一种全面的质的损害,表现为少语,不会与人交谈,社交语言甚少或无,常常出现代词错用,重复刻板或模仿语言,语言音调单调平板,或出现“自我中心语言”——表现为自语、自顾自地尖叫,有时姿势语言、手势语言也受损。
以上就是关于孤独症的一个介绍,当婴儿患上孤独症的时候会影响到社交能力,没有办法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无法正常的交流,所以当婴儿出现以上现象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要进行及时的治疗,以免影响到孩子以后的生活。
二、先天性孤独症的病因都有哪些
第一,孤独症最核心的表现是跟家人不亲密。比如给孩子喂奶时,孩子跟妈妈之间没有眼神交流;伸手抱孩子时,他们没有有意的“伸手”迎接姿势,身体不会靠近抱他的人,不会对大人微笑。
第二,没有正常的情感反应,并存在社交障碍。他们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遇到困难时不主动寻求帮助,不会通过眼神交流来表达感情和自己的要求;摔倒了不怕疼,对鲜亮的颜色、玩具没有反应;对父母不依恋,但对陌生人又不感到害怕,不喜欢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就算在一起玩,其方式也很奇怪,比如说,喜欢把别人推倒在地。
第三,语言发育迟缓。一般来说,自闭症患儿说话都比较晚,会说话的孩子喜欢模仿别人的语言,就像鹦鹉学舌。不会用手势表示“再见”,有的孩子经常会把代词用错,把“我要”说成“你要”,把自己称为“他”等。
第四,重复性的行为和奇怪的爱好。很多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总喜欢重复做一件事情,比如重复给玩具排队,玩弄自己的脚趾。很多孩子拒绝接受变化,比如喜欢把东西放在相同的位置,一旦有变动就会变得异常不安。
第五,对某些奇怪的物体产生依恋。他们可能对一只杯子、一块砖头很依恋,走到哪都要揣在身上。正常的孩子听到好听或可怕的声音后,都有反应,但自闭症患儿就恰恰相反。除此之外,他们还喜欢自行车轮、电风扇等能够旋转的物品,莫名其妙地发笑,特别好动或不爱动,不明原因的哭闹等。
以上就是先天性孤独症的病因,当然这种病情往往是从小孩子的时候,就慢慢的延伸,有的人病情会比较严重,受到恐慌,强迫,等等,这是一种十分不健康的心理现象,想要治疗的话,就要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让他们从孤独和自闭的环境当中,走出来。
三、孤独症有些什么表现呢
一、缺乏安全感
对家人有很强的依赖感,即使都已经成年了,很多事情都是要家人想像小时候一样对待。比如睡觉的时候给他穿衣服,吃饭的时候给他装饭。
二、思维固定性很强
有超强的记忆力,对很多事情都非常讲究,要求每样东西都和思维中的一样。比如脱下鞋子后,会立刻就将鞋子摆好,别人要是弄乱了,自己也会立刻摆好。
三、没有耐性
注意力涣散,和他说话的事情,一定要和面对面,或者是将其头扭转过来对着,才会注意到你在说话。胆小,对一些刚刚认识的事物会觉得非常的好奇,自己也要去摆弄一番,不然的话,就会坐立不安,心不在焉。
四、不爱说话
不愿意交流,喜欢一个人呆着,心中的喜怒哀乐情绪都不容易表现出来,一旦忍不住的时候,就会非常的极端;对周围人,周围的事情都不感兴趣,但是对周围环境的改变非常的敏感,比如家中家具的摆放,一旦改变了,就会觉得很不舒服。
五、脾气很倔
对认定的事情有了初步的影响,就很难改变。在言语行动方面有严重的障碍,说话只能是寥寥几个字,与别人的交流有很大的问题,而且在说话的时候很少对着对方,甚至有时候会不回应别人的问话,都是自己扭着头,行动比较呆滞,显得非常的小心翼翼。
六、感觉异常
四、孤独症的测试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很看到很多孩子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就患上了孤独症这种疾病,孤独症疾病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很大,这样的疾病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一个陷入在孤独中成长,让孩子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中,让孩子自己将自己锁在里面,走不出来,而人们也走不进去,这样的话就会给孩子带来更大伤害,那么孤独症测试的方法有哪些
这是一个初步的自闭症测试,家长或老师若怀疑孩子有自闭症,可替他们做以下测试。请回答“经常有、有时有或没有回应”,若幼儿曾经有过以下行为(现在没有),也记录下来。
1、没有眼神接触/很少眼神接触。
2、不适当地大笑或傻笑。
3、对于别人的脸部表情、情绪或肢体语言无法了解。
4、无法调适声量迎合不同的社交场合(例如声量太大)。
5、不喜欢/抗拒改变日常生活规律。
6、游戏方式缺乏创意,也缺乏角色扮演的能力。
7、怪异行为/让旁人觉得古怪的行为(例如:无故在课堂上拍掌)。
8、满不在乎的态度(例如不理睬来访的客人)。
9、只在大人坚持和相助的情况下才参与接待来访的客人。
10、兴趣范围狭隘,对某样东西/事物着迷。
11、对同样的课题滔滔不绝。
13、像鹦鹉般地模仿他人说话。
14、呆板而重复地模仿电视、录像里的行为举动和讲话方式。
15、自始自终和别人说话,不顾他人是否有兴趣听或者有回应。
16、不能自然与适应地和其他孩子玩乐。
17、可以很快和很好地做一些事情,但却不能胜任需要应用一些社会知识的工作。
18、喜欢旋转东西和喜欢自身旋转或注视会旋转的东西。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11、语言交流障碍
非言语交流障碍:
孤独症的表现中孩子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言语交流障碍:
孤独症儿童言语交流方面存在明显障碍,包括:
①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
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也有部分患儿2~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
③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
④言语运用能力受损: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2、孤独离群,不与其他人建立联系。
自闭症儿童喜欢独处,对父母没有依赖性,有些患儿在婴儿时期就有反应,不喜欢别人抱,在别人抱起时便会哭闹。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不关心,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不与他人产生目光接触。
3、兴趣狭窄,行为刻板重复。
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流障碍
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
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
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成年后,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2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方法
1、药物治疗
目前药物治疗无法改变孤独症的病程,但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控制某些症状。使用的药物有抗精神病药、中枢神经兴奋剂、抗组织胺类药、杭抑郁制剂、理盐和维生素等,疗效均无定论。
2、行为治疗
治疗重点应放在促进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化和语言发育上,尽量减少那些干扰儿童功能和与学习不协调的病态行为,如刻板、自伤、侵犯性行为。
行为治疗的原则
其一,治疗方案应个别化
其二,帮助儿童尽量能把在医院及学校习得的技巧,移植到家里或其他场合。
其三,治疗的另一目的是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育,故不宜长期住院。
3、教育治疗
教育的目标重点应该是教会他们有用的社会技能,如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及行为规范,公共设施的利用的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
4、中医点穴治疗
中医学认为,智力活动是属于五脏六腑之功能,肾为先天之本,主骨主髓,心为君之宫而主神明;肝为将军之宫而主谋虑,小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均可导致心、肝、肾等脏腑受损,使髓海不充,神智衰弱,谋虑失常,而产生智力低下病症。根据这一原理,颜家睦同志首创中医点穴方法治疗孤独症儿童,选用特定的启智区、神智区、益智区、聪智区等点之,以健脑益智,开窍宁神,调和任督两脉:在四肢及背部的8条刺激线和特定穴位等点之,以起到醒脑开窍,壮肾开元,益气补脾,充盈精血之功效;再辅以配穴点之,以调肝健脑,平肝息风,化痰开窍。从而,调整五脏六腑的经气,改变脏腑虚实状态,促进大脑细胞发育,提高儿童智力。现代医学认为,刺激某些穴位可改善大脑皮质的微循环,使大脑组织血流量增加,改善脑组织的营养物质及氧气供应量,促进代调产物的排泄,因此,点穴治疗对智力低下有明显改善作用。心理学认为,通过刺激体表穴位,让孩子感到接触舒适,产主肌肤之情,这样孩子容易产主安全感,施术者容易与孩子建立融洽关系,有利于促进孩子的社会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