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职指导:成功就业前四个途径职业测评助毕业生人职匹配
“人职匹配”是职场最高境界,是职场人最想达到的地步,它会让人快乐工作,生活幸福。作为高校毕业生,要想在今后的职场中有所作为,找到合适的职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是非常必要的。
职业成功的基础是认识、了解自我
西安思源学院董事长周延波教授在其主编的《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一书中提到,职业成功的基本是要了解自我,要清楚自己的气质、才干、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需求等,才能去寻找合适的职业。
需注意的是,自我是一个整体,在分析各个方面的时候,不要把它们割裂开来,只有综合起来,才能认识一个全面的自我。“兴趣至上,性格就是一切”等观念是片面的,有害的。对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观、性格特征了解得越多、越透彻,职业选择就越容易准确到位,人职匹配度就越高。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丰富,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为自我评价没有固定答案,自我认知是一个长期和终身的过程,需要不断修正。
了解自我主要可从四个途径来做,一是职业测评;二是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评价;三是善于倾听和分析他人有关自己的评价;四是在实践中认识自我。
一、职业测评。
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培训评价部朱林楠介绍说,职业测评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人们更清晰地了解自我,认知职业,找到匹配的职业。
职业测评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准确度、社会认可度都很好。在国内还处在初级阶段,目前国内主要用的是南方人才服务中心和北森测评技术有限公司各自组织研发的测评系统,省内的测评多集中在省、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还有一些个别的人力资源机构等。据悉,科学的职业测评是客观化、标准化的问卷。测评中由于每个求职者的特点不尽相同,各个职位的素质要求也多样化,因此可能产生的测评组合也就十分丰富。要想真正做到人职匹配,必须有的放矢根据个人的特点和岗位需要选择测评工具,使工具适应求职个体和招聘岗位的需求。
二、自我反省,自我评价。
三、要善于倾听和分析他人有关自己的评价。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向内看”同时也要“向外看”,两者结合才能得到相对比较客观的结果。要能够心平气和地倾听别人关于自己的评价,不要带有情绪,然后做冷静分析,看看他们说的是否有道理,是不是确实符合实际情况。
四、在实践中认识自我。
自我不是一个抽象概念,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无论是自我反省还是听取别人的意见,都应该以客观的实践经验作为检验的标准。
认识自我后还需全面了解社会大环境和职业信息
对自我有了认识,还要对整个社会大环境以及详细的职业信息进行详细深入的了解。周延波教授介绍,社会大环境包括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发展战略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应用等一些政策法规和经济形势,了解大环境有助于挖掘各种发展机遇,有助于自己做出较为现实的决策。
缺乏职业意识免费职业测评吸引不来大学生
既然职业测评对毕业生择业是个不错的工具,那么,目前毕业生采用职业测评工具的情况如何呢
测评现状
毕业生做职业测评意识不强
记者从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获悉,该中心从2006年开始引进了南方人才的职业生涯素质测评系统,开始为个人、团体进行职业测评,经过三四年的发展,目前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每年开展的职业测评人次已经近两千人次,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但是,为高校毕业生做职业测评只占其很小一部分业务。为给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服务,他们对毕业生实行免费职业测评,他们曾在招聘会、高校里开展免费的毕业生职业测评,但少有人来做。
另据悉,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工程大学等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均开设了职业测评,由于纳入了课程体系,学生在学校就做了职业测评,但还有相当部分高校未开设职业测评,学生仍需到人才服务中心等其他机构进行职业测评。
原因探析
把测评当娱乐简单地为工资而工作
提到职业测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的大四毕业生王宇说:“我觉得职业测评不能全信,现在网上也有好多这样的测试工具,通过回答一系列问题,得到一个结果,我们都当做娱乐。目前对于我来说,最要紧的是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工作都没找到,还谈什么职业规划与发展”
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培训评价部朱林楠分析,毕业生之所以不太看重职业测评,主要原因是缺乏职业意识,考虑不到今后的发展,把职业和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只简单地为工资而工作,不能系统地思考自己的生存价值与生命价值,自然将眼光只盯在工作上。
据悉,目前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时,更看重自己的专业,相信自己的能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找工作。其实,这样找工作是很片面的,同一专业肯定有不同性格、不同爱好的人,所适合的工作也是不同的,大家都在同一领域找工作,结果肯定是有部分人工作后会换行业、换岗位,与其工作后再进行变动,浪费社会资源,不如入职前就进行仔细测评,做好科学规划。
业内呼吁
配备分析指导师开展一对一指导服务
西安工程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付刚介绍,由于目前做职业测评还未形成规模,省内职业测评机构缺乏足够的分析指导师,测评结果可以做出来,但只凭一份报告很难科学、真正地对求职者起到指导作用,帮助他科学求职。西安工程大学要求学生在网上进行职业测评后,自己打出测评报告,然后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如果主观认知与客观测评结果的差异比较大,学生会来找老师进行分析指导。如果两者吻合度高,学生对自己就会有更清楚的了解,至于分析指导师的配备,目前很难达到国外的水平。
记者获悉,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也只是针对某一相应分值区域的群体进行职业指导,还很难开展一对一的职业分析、指导服务。
职场观察
职业测评助企业提升招聘成功率
职业测评除了助个人科学择业外,还能提升企业的招聘成功率,目前将职业测评运用于招聘过程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企业。据悉,联想集团是国内较早在招聘中运用职业测评的企业,有报道称,以前联想集团单纯通过面试招人的准确率是40%,而实施职业测评之后面试的准确率提高到了60%.
陕西省的紫薇房地产有限公司、航天十一所等企业也开始运用职业测评。另外,有的公司在提拔员工时,也会借助相对应的职业测评工具。
总的来说,职业测评对人才选拔、求职者择业都是一个十分有利的工具,但由于条件所限,目前我国有关机构开展的职业测评活动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通过科学的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咨询流程提供职业辅导依然亟待加强。
求职指导:成功并不需要很复杂的职业生涯规划
并不是因为事情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难的。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温馨提示:人世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也都能克服,用不着什么钢铁般的意志,更用不着什么技巧或谋略。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求职指导:外貌影响就业竞争力?近半数人感觉身边有“拼瘦族”
上周,国内某知名调查中心对1316位市民进行了在线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人(49%)感觉身边存在“拼瘦族”。
7成减肥者爱节食
根据一项2010年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肥胖人口达3.25亿人,增幅超过了美国。为此,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尝试着减肥。调查显示,近七成(69%)受访市民承认想过“减肥”。53%的人曾付诸行动,还有14%的人一直坚持减肥。而女性减肥的积极性较高,60%的女性曾减肥;而男性减肥者的比例也并不低,达到45%。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年轻人在减肥的道路上正走向极端,无止境地追求所谓的“骨感”,甚至不惜损害身体健康。广州某医学研究中心曾进行的一项全国调查发现,正在减肥的人群中,体重正常或偏瘦者竟占约四成。本次调查也显示,多数减肥者曾尝试极端的减肥方式:71%的减肥者尝试过节食,11%的人曾大量服用减肥药,5%的人曾催吐,4%的人直接整形。
外貌影响就业竞争力
那么,为什么那么多人拼瘦调查中,高达72%的受访市民认为,身材相貌影响就业、升职、婚恋等环节的竞争力;55%的人认为源自“以瘦为美”、“越瘦越美”等观念盛行。对此,专家直言,部分年轻人将外貌与竞争力划等号,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社会以貌取人的观念被过度强化了;另一方面,也说明部分年轻人因自卑心与缺乏安全感,而导致过于注重外在美和强调存在感,而忽视了修养的提升、知识的积累以及踏实勤奋才是个人竞争力的根本要素。
追求瘦是不自信的表现
一家整形美容医院的医师史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遇到一些极端顾客。比如,有的人身高1米6,体重不到90斤,却说自己“太胖”,要减肥;有的人为了快点瘦下来,非要做抽脂手术,完全不顾健康风险。史先生虽然经常提醒顾客,瘦与美没有必然联系,可很多人还是置之不理。
调查显示,42%的受访市民认为,瘦与美两者间没有必然联系,只要健康就是美。不过,更多人(57%)认为两者有一定关联,甚至有1%的信奉“越瘦越美”。专家说,从古到今,无论是哪个民族,都更推崇素质、修养等内在美,这种人也更容易获得社会认可。而希望通过外在美来彰显存在感的行为,都是不自信的表现。
求职指导:如何跨越在成功道路上隐藏的障碍
每个创业者和可能的创业者都知道成功路上那些可见的障碍:缺少资金、对失败的恐惧、市场营销的时机等等。但是,这些内在的障碍是更强大的阻碍,因为它们是你看不见的:
1.害怕你会因为成长而失去你的朋友或者家人。
障碍:如果你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的都是在财务方面苦苦挣扎的人或者那些不是特别有野心的人,你可能会暗自担心如果你成功了的话,你的朋友或者家人会嫉妒你或者怨恨你。
怎么办:不要将自己看成是一个弃儿,而是应该将自己看成是探索一个新领域的先锋。一旦你成功了,你就可以帮助你的亲友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3.担心它也会不够。
障碍:你暗暗怀疑如果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你会有和以往当你实现了一些比较小的目标之后出现的同样的空虚感,“这就是一切了吗”。
怎么办:开始对你现在的处境心存感激,也要对你一路走来的辛苦心存感激。现在就培养起这种习惯,那么当你实现你的任何目标的时候,你就永远都不会失望。
4.担心你会错过更好的东西。
障碍:乐观和热情的缺点就是你还为了生命无数多种可能性而活着。如果你选错了路怎么办如果你选择了别的路会不会有很大的不同
怎么办:这个障碍错误地假定了路径是很重要的,而不是走在这些路上的人。无论你选择什么路,你都会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有所作为。
求职指导:提出加薪最可能成功的三大时机
时机一:年中、年底绩效评估报告出来后
一般而言,每年的年中和年底都是公司进行绩效评估的时候,公司会根据评估的结果在第二年的年初进行职位、薪酬等各方面的调整。因此在评估结果出来之后,如果自己的业绩不错,与其他公司的员工进行合理比照后发现有加薪的空间,那么可以以能力和业绩为资本向老板提出加薪,这样做的成功几率较大。
时机二:公司业绩有显著提升时
公司业绩好,老板的心情自然愉悦,这也为你提加薪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公司的一员,你的努力在这个时候也更容易被老板得到肯定。反之,如果你所在的企业正遭遇危机,那你加薪的申请只会让老板反感。
时机三:工作得到老板赞赏时
当老板夸奖你的时候便是你提加薪的绝佳时机,一是因为老板看到了你的成果,二是这个时候的老板心情一定不错,你可以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告诉他:现在外面机会很多,如果你不留我,我可要走了。这样的话说上两三次,老板肯定会放在心上。
求职指导:成功人士高效工作的六个方法
1.控制情绪
研究显示如何开始你的一天对效率有非常大的影响,快乐能够提高效率,坏情绪则会造成拖延。
乐观的员能比悲观的销售员多卖56%的商品,在参加数学考试前,感到快乐的学生的考试成绩通常要比其他学生好,我们的大脑在积极的情绪下能够发挥出最佳水平。
所以,少考虑一下如何安排工作,多想想如何控制情绪。
2.别在早上查邮件
你真想这样开始你的一天吗
3.在尝试着如何更快完成工作前,想一想这件事到底值不值做。
这一条很重要,之前很多提高效率的方法都在强调如何更快速的完成工作,但其实人们做的很快的事情大多数都毫无价值。
所以,要做重要的事情,而不是其他的事情。
4.“集中”无非就是排除干扰
集中注意力不是什么神奇的能力,就像是把你关进一个小黑屋,关上门,解开一道难题你就能出来一样,你能把这种精神复制并系统化到什么程度,就是你运用“集中”这种能力的程度。
不少研究都显示,改变你行为最简单最有力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身处的环境。
5.要有“个人系统”
高效人士通常都有一个自己的“套路”(routine),这比依靠自律更有效率,当脑袋短路或者没有灵感的时候,你的头脑可以自动帮你做出决定。
而允许自己去做那些未经决定的事情常常会导致失败。
如何开发“个人系统”呢用二八定律(80/20法则:百分之八十的价值是来自百分之二十的因子)来想想下面这三个问题:
1)哪一小部分的活动会让你的成功事倍功半
2)哪一小部分的活动会完全阻碍了你的工作效率
6.在前一晚就明确次日的目标。
在前一天的晚餐前,确定第二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两件事。
可以建一个下班的规矩,知道什么时候停止工作,每天以同样的方式结束工作,清理桌子,关上电脑,然后制定一个明天需要做的清单。
研究也表明,如果你有一个特定的目标并把它们写下来就能更好的坚持,写下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帮助你释放焦虑的心情并享受下班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