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上万字,多少人会读App用户协议?
记者在手机应用市场里下载了5款,下载量过亿次的社交、游戏、短视频、购物等App,发现各App会根据自身特点规定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的内容。不过,一些基本内容是相同的。
这5款App用户协议和
隐私政策总字数超过13万字
平均每款App需要用户
“阅读并同意”的内容约2.7万字
比一篇本科论文长
逼近硕士论文的篇幅
一些小众App的协议相对简单
用户协议长度在数千字
如此庞大的阅读量
有多少用户会去看呢?
武汉大学网络治理研究院副院长袁康所在的联合调研组,去年对1036人进行调查访谈的结果显示,77.8%的用户在安装App时“很少或从未”阅读过隐私协议,69.69%的用户会忽略App隐私协议的更新提示。
部分网民对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的吐槽
用户协议里藏着哪些“坑”?
第一“坑”:不同意则不能用。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以个人不同意处理其个人信息或者撤回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处理个人信息属于提供产品或者服务所必需的除外。
第二“坑”:暗度陈仓。App在首次运行时未通过弹窗等明显方式提示用户阅读隐私政策等,或以默认选择同意隐私政策等非明示方式征求用户同意,涉嫌隐私不合规。
第三“坑”:先斩后奏。App在征得用户同意前就已经开始收集个人信息。
第四“坑”:一次同意,次次同意。部分App会根据需要修订隐私协议,但用户无法及时得知内容是否有所更新。一款美妆App在用户协议中表示,公司有权根据需要不定期地制订、修改本协议及/或各类规则,并在App平台公示,不再另行单独通知用户。
第五“坑”:个人信息转送第三方。一款购物App的用户协议称,对于消费者的视频、照片、文字等,“(平台)均享有永久的、无期限及地域限制的、完全免费的使用权”,并且“有权将其许可给任何第三方使用”“实际行使时无须另行征得您的同意”。
这些APP被公示要求整改,包括360手机卫士、百合婚恋等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左晓栋等多位专家认为,一些App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有通过晦涩难懂的文字浑水摸鱼的嫌疑,呼吁通过清单制简洁明了地列出消费者需要了解的内容,降低阅读门槛。
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上述APP应在3月21日前完成整改,逾期不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将依法依规严厉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