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的大龄剩女焦虑:婚恋市场还有我的位置吗?单身离婚婚姻

你们说这找对象的事儿,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就拿我那个女同事来说吧,今年都37岁了,还是单身一人。

她个子不算高,大概160左右,长相嘛,就是普通人,不丑但也不惊艳,学历是大专,生活上还是挺独立的,就是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

我们这些同事,以前是真的挺为她操心的。

大家没事就帮她留心着,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介绍给她。

那时候,我们还挺有信心的,觉得总能帮她找到个合适的。

我这个同事吧,她对离婚的人有点儿介意。

这也不能怪她,毕竟每个人对婚姻都有自己的期待。

但是问题来了,这个年龄段的单身高素质男青年,真的是凤毛麟角。大多数要么已经结婚了,要么就是离婚还带着孩子的。

在我们这个小城市,37岁的年纪,基本都已经成家立业了,想要找个同龄的一婚男,难度系数直线上升。

那有人可能会说,找个年纪小一点的怎么样?

比如说二十来岁的小鲜肉。但是你想想,小鲜肉会看上我们这个年纪的吗?

现实点说,这年龄差距摆在那儿,生活习惯、思维方式都有差异,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走到一起的。

说真的,年纪大了找对象是真的难。

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情况,有的朋友、亲戚,年纪大了,找对象变得越来越困难。

这事儿挺现实的,不是我们不想找,而是选择的范围太小了。

有时候,我们也会私下讨论,这到底是怎么了?

是社会的原因,还是个人的问题?

我个人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和命运,没必要过于焦虑。

但是,现实摆在眼前,确实让人不得不思考。

你们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你们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你们都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有时候,我还真希望能有个魔法棒,帮她们解决这个难题呢。

不过,生活毕竟不是童话,我们还得脚踏实地地去面对这些问题。

哎,说来说去,还是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不管早晚。

THE END
1.县城体制内剩女:一个日益庞大却被悬置的群体!那么,偏远小县城地区的剩女有何特点? 她们“剩下”的原因与大城市的大龄未婚女性又有何不同? ▍县域剩女在“体制内”的分布状况 我们于2018年10月以及2019年1-3月期间,专门在D县民政局、组织部、人事局、团委、妇联、教育局、卫生局等部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数据收集,结果发现县域分布着大量30岁以上未婚女性,即https://zhuanlan.zhihu.com/p/601913753
2.985硕士在县城体制内上班,钱少活多,看不到希望怎么办?三、如果你刚到体制内工作的时间不长,可以考虑去大城市发展 作为985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的青年,目前你是在小县城工作,工作非常多,但是工资非常低。还有一个比较好的考虑,那就是直接辞职去大城市的企业工作,这对于很多青年来说也是非常好的一个考虑,当然前提是你参加工作的时间不能太长。 https://www.jianshu.com/p/08efb4184d78
3.一位教授的县域体制内“剩女”观察:“比我预想的还严重”另外,在小县城的传统评价体系里是看不起男老师的,特别是小学、初中老师,这也导致男性不愿意回去做老师。 南方周末:体制内男女比例的失衡导致了女性择偶难的问题? 欧阳静:县域体制内女性择偶难,很大程度上和人口流动有关。在中西部偏远县域,一方面是体制内的剩女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是农村未婚男青年的大量存在。这说明体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10/22/c5864134.html
4.盘点大龄“县城剩女”真实现状:相亲百次选择将就,体剩女增多中国剩女最多的地方,不是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大城市,也不是农村“扶弟魔”,而是县城里体制内,学历高,工作稳定的女性。 这一类的女性因为大多在体制内,因此又整出一个新词“体剩女”,顾名思义,就是体制内的剩女。 按理说,这样的女性,要学历有学历,工作体面,收入也不错,妥妥的白富美,应该不难找对象。然而事实却https://www.360doc.cn/article/116554_1116270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