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班氏宗谱序(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
谱之一书,关系至重,上考祖宗所自出,下别子孙所有分,故谱牒作则,来历彰明,昭穆有序,虽百世之下,犹足以知千枝一本,万派同源。谱牒无则亲疎不分,尊卑无定,迨至生齿日蕃,住居星散,即同宗共祖,相遇终疎,鲜有不视若途人者。予外氏班姓自神道公由宛平迁巢,迄今已逾十五世矣,其族虽无名公巨卿,丰功伟烈,辉煌钟鼎,炳耀旂常,而敦崇礼让者有人,砥砺廉隅者有人,奋志诗书者有人,勤劳畎亩者有人,名列胶庠者有人,望重乡党者有人,此固明明一巨族也。嘉庆辛酉岁,予舌耕于外祖文升公家,公于旦夕间谈及木本水源,慨然以修谱为念,奈任大责重,一人难以综理,且先世之家乘,简编残阙,稽核亦自维艰,乃同苍士全武荣科诸公,集祠公议,各分派立首事,旁搜博采,竭力寻求,上溯由来,下分支派,揭领提纲,鳞次胪列,亦何至尊者失其为尊,而不知敬亲者失其为亲,而不知爱谱之作也,其功岂浅鲜哉?一人倡率之,众人赞襄之,诠辑论注,刊刻校订,不月而成之,非诸公仁孝之至,何能若此哉?予愧无袜线长才,不敢言序,惟述夫!予外祖敬宗收族之诚,与诸公协力同心之义,以永垂不朽云。
旹嘉庆七年岁次壬戌菊月
之吉门下外孙南园陈国治熏沐拜撰
2、班氏重修宗譜序(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
咸丰元年岁在重光大渊献涂月榖旦
临湖古尚书里瑞庭于原琨顿首拜撰
3、班氏續修宗譜序(光绪12年公元1886年)
光绪十二年岁次丙戌孟冬月
丙子科举人拣选知县愚弟
汤永图顿首拜撰
二、豫东班姓历次续修家谱序:
原序云:在昔居住陕西省凤翔府扶风县南门外班家沟。城东飞凤山上,有三班祠。迤东十五里舖,地名狼店坡,固墓在焉。其奉祀生员名班绪宗。自从善始迁夏邑县,迄今传二十七世。世系阙略颇多。仅录旧序,以备参考。
(此篇首见于光绪年间的家谱,似作为录入以前多次续修的序言而加的引言,但传二十七世,显然有误。)
1、班氏家谱原序(明嘉靖年间)
家谱云者,记一家之本源、姓字,使子孙相传,守而勿失者也。吾闻古人云:木有本,水有源,而况于人乎!祖宗子孙一体而分,君子以为,人之所当深念而不可忘者也。奈世之人,顾于目前而不记其所自来。至于一、二世之后,祖宗之名号,子孙之分析,胥失之而不可知。可胜叹哉!吾为此惧,谨置簿一扇,前看祖宗之所自,后看子孙之所以,以俾世世守之而可知其本源,可以寻其枝流云。
八世孙崇峰
2、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班氏家谱序
夫木之有本,水之有源。本固则枝茂,源深则流长,理也。吾祖宗,本源也,子孙支流也。为子孙而不知祖宗,则修枝而忘植本,浚流而忘疏源。本源枯竭,吾未见其枝繁流溢者矣。愚自髫年有反本穷源之思,慨夫传之无自。咨访之余,幸有庠元崇峰、业叔,重本源士也,乃援笔遗稿与愚,因而知我始祖之从出何、时何地,不获尽谙。惟自大元至正时,有祖讳从善者,所获一子二孙,枝分派衍,成我两族元元。且多士迭兴,裒然盛矣!取其近我枝者而集其祖考之讳次,祖妣之姓氏,分门别派,汇成一简,以遗后昆。噫!一祖也,一传而二,再传而三,改柯逐流。若疏也,不可联而为亲,自今观之,异派也。一思而高祖,再思而始祖,至亲也,又不可间而为疏。是谱成,则尊祖敬宗之义,亲亲长长之道,君子不斩之泽,于是而有赖矣。若夫忠厚植本培源,子子孙孙畅茂条达,渊泉混混,以光祖荣宗,而不负业叔之传衍者。不无深望于后世之贤子孙也。是为序。
大明万历十九年岁次辛卯春月
九世孙庠生服休书
3、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重订班氏家谱序
皇清康熙三十八年已卯春正月丙寅上元前三日壬午
十四世孙廪生淑仪题
4、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重订家谱序
甲午孟冬,吾四乡族人群会于老家,行祭始祖之典。淑仪携家谱一卷,嘱余与兄廷衡、延锦,孙九式等序之。取而审之,计旧谱之序已历多年,其中名字有不知为哪门人者,有旧谱遗其名,至今而益难找寻者,更有许多逃亡远方并不知其为何名者,繁乱无绪,为功其难,迁延久之,未及谱序。阅五载,至已亥冬,淑仪卒,临终仍以家谱事嘱其子。予因取而重订之。延衡兄遍觅门次、名字登之旧谱,予为秉笔书之。越一冬,至庚子春正月,其功方成。功成时,延衡兄嘱余为序以记之,余曰:
家谱之修,所以敬祖宗、睦族人,木本、水源之思也。子不知父名,孙不知祖名,贸贸然五服之内犹秦越,同宗之人如陌路,是犹木伤其本,水塞其源,未见枝茂而流长者也!是道也,淑仪序中言之详矣,兹不更论。余遍阅谱中,班姓一族,自元以来,阅三百七十余年,书香未艾,人文丕著。虽其中不无高下贤愚之辨,而统观大概,则秀者业儒,顽者力耕,咸不失吾先人之绪焉。人或曰:夏邑班姓,族虽甚盛,自明以来并无科甲,亦无显宦,以门第言之,不足为大家也。余笑曰:掇科甲,膺显位,固足以荣宗耀祖。而所以绵世泽,光前人者,岂必于是哉!余尝论之,子孙而贤,博一第,膺一职,为朝廷报功,为祖宗增光,是诚足贵矣!脱令不消子孙,掇科徒为世耀,做官止为赚钱,碌碌然为世俗卑污之辈,是则贻辱先人,祸及子孙也,奚足为族重哉!吾愿后世子孙,勿羡人之富贵,勿惰己之志气,积德不衰,安知后人之不昌;力学不倦,安知己身之不大。守吾家寒素之风,绵先人忠厚之绪,是即孝子慈孙矣!设有显达者,当念先人之业,无亏一己之天,使其能如汉时之武功、文德,其不足光祖宗,耀门闾也哉。
康熙五十九年,岁次庚子春正月
十二世孙庠生廷铭敬题。
己亥之冬重订家谱,旧谱分老八门,忠子志刚,兄弟五人合仲祥、仲容、仲海是也。志刚五门、仲祥、仲容二门,皆不在吾乡,兹不能增序。姑照旧本抄之。俟北乡、西乡序就时,再为增入。兹之增修者,惟吾乡仲海一门。仲海生玘,玘生政兄弟六人,是为老家老六门。旧谱仲海一门一统序,兹为分六门六册,各序之,以便查阅。嗣后子孙,于家谱事,当为留意,每逢三十年一修,不可久迟,太久则派流之远,虽本宗子孙,茫然不知祖父之名,家谱难修矣!
廷铭又记
5、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首次重订家谱序
皇清咸丰九年岁次己未夏四月
二十世孙贡生驭遐谨记
6、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二次重订家谱序
戊子春,贯珠叔祖与世平三叔,屡向余议修家谱。余思,修谱即所以尊祖、敬宗、睦族举一得三善事也。然非易事也。祖既繁衍,居又涣散,觅门次、寻名讳、奔走跋涉,艰难甚焉!叔祖云:“人三成众,何畏艰辛!”及孟冬会众议定,余再三筹思,谋而无成,殊觉恧然。虽年近期颐,不得不贸任仔肩。故挨门问字不避风尘;呵冻搦管不计指皲。端坐挥汗,日昃犹勤。甫及二载而厥功告成。尊祖、敬宗、睦祖之忱亦已尽矣!至于继继承承,纂修勿替,吾又深有望于后世也!
大清光绪十六年岁次庚寅春正月上浣
二十世孙贡生驭遐谨志
7、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公议重修族谱既集厥成序
宗派二十字:续述德俊兴,宜孝念高曾,恪慎知崇业,庆祥福禄升。
中华民国十九年
二十一世孙恩贡生登瀛敬序
8、1987年重修家谱序
宗派二十字:
建勋继汉远,传贤振华东。爱国先安民,连贵世昌荣。
公元一九八七年夏历丁卯春月
二十四世孙懿璋敬序
因重讳的很多,将修谱人员的住址说明:
孟奇居小后口,懿璋、懿勤、孝义都居前班口,懿君居中班口。
9、1987年重修家谱前言
吾族谱重序者,以孟奇、懿勤、懿君、懿璋、孝义为主导,及班口俊言,庙口俊忠,后班庄新和,老家班集述理、述贤、兴银,山东曹县兴玉、明魁等广大族人大力支援,现已基本告以结束。但是,本族历史之长,分居之零,我们财、力、智、德的局限、难免之差距,原谱辈次有(错)并未能作一修改;又有族谱,分居并未找清,因而,对族人之云,实难以平心,草草之成,望广大族人之原谅足矣!
关于印谱的问题,是确确实实的没法解决。今幸蒙贵邻李姓讳镜东者,在六十三岁的花甲之年,不畏一切困难,甘愿同懿璋前往山东钜野去翻印,家谱终于成功。本族全体老少,要永远念念莫忘也!
懿璋记
三、濮阳班姓历次续修家谱续
1、民国三十九年(1950年)班氏族谱序
班氏肇基于扶风,日益昌大,名人辈出,如孟坚之文学、定远之武功,至今犹在人口。不独光耀于史册而已也。惟其后散处各地,历年久远,世系源流无可考稽,姑置弗论矣!其居清丰者班家店当及顺河等村,共百有余家,明初由山西洪洞远徙于此,前固有谱,因兵火散失,断简残编无复存者,现因将茔树售卖得货,除建筑祠堂房舍及明春栽种茔田柏树外,无他急需乃聚众而谋,谱既亡历传,而后谁复识高曾之规矩,谁能辨云,仍之谱系。同族之中如秦人视越人之肥脊,忽焉不加喜戚于心也,遂之议编修族谱,以招来兹,由班化卿、正寅、建良、正修等承办负责,进行十于日,而而生矣!既创之于前,必有续之于后者,念前人创办之苦心,必能按时续修,不使失坠,甚盛德事也,此举即大车之椎输也兴。
时维中华民国三十九年岁次上章摄提格段月望四刘嵩梳撰
画公班克斗
2、滑县班姓一九八二年续修家谱序(补续族谱序)
国有史,县有志,家有谱。史记当时之政治,志载山川人物及古迹,而谱则明顺序、续昭穆、别亲疏和睦亲族之大事,每个家族均不可无谱,此乃尊祖敬宗和睦族亲之道,关系重大,不可稍缺。
我班氏原无族谱,建国初年,族叔裕芳欲公立此谱,因而考古验今,溯流求源查出八世祖先,结合当时时代,初步完成初稿,并写了序文,但因十年动乱,由于保存不善,不幸遗失,今族属宗人大有昌盛之势,人口不下二百余口屈指推算,共十五世,如不重修,恐世远年深辈次混肴尊卑失序,喜不庆,丧不悼,相视如途人,何矣!吾叔侄三人认为如这样延续下去诚为可怕,于是齐集合族人等共议此事,大家一致认为应怀春露秋霜之感,以尽尊亲寿祖之情,挑辈列次以名尊卑和长幼,诚属百年大计。因此,邀请同宪焦宪瑞、梅岭等协助,考古验今;溯流求源,幸喜裕元公草创底稿尚存片纸,可查八代祖先,并排有十六字辈次,为这次修谱创造了良好条件。
今具斯文并十六字辈次一并列后,至于每字取上或取下临时各择,并订族谱规则,以垂后世。
十三世孙彩霞彩春携堂叔守然谨具
同宪焦宪瑞焦梅岭同序
公元一九八二年二月上旬修
3、封丘县王村乡岳寨村班氏总卷(一九六二年创修)序言
吾闻木必有本,水必有源,人之有祖先,亦犹是也。夫欲求木之茂盛而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水流而远者必浚其泉源。而人生之道亦然,我班氏能绵延茂盛者亦为此也。追念始祖居岳寨,历代久远,如今族谱留念各门,枝派不详,承祧继嗣不显,如以紊乱,不易修改。兹有十世班长青,十一世班瑞林、班运生,十二世班顺祥等,筹划助力创修了族谱,分清尊体,列清各门,恐以后名字重复,编有宗派诗一首,书于谱集,自十二世起按照诗句排行字唤起,是关系辈次之清白也。不数日族谱完竣,谨就实事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