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程宏亮做客“市民学堂”——
擦亮李白留给金陵城的丰厚遗产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邢虹王峰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拥有一张张响亮的文化名片。无论是诸葛亮感叹的“虎踞龙盘”,谢朓笔下的“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还是六朝古都、天下文枢以及世界“文学之都”,它们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南京的山水形胜、历史烟云和光彩照人的文学成就。“诗仙”李白被视为南京文脉赓续发展链上的重要一环,他来到金陵,寄情于山山水水,并在不断体悟与感受中重新发掘出金陵美的内涵。日前,中国李白研究会理事、金陵科技学院教授程宏亮做客“市民学堂”,从多个角度讲述李白留给金陵城的丰厚遗产。
壹不解之缘一生或7次到访金陵
李白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他的一生与金陵城有着不解之缘。千百年来,金陵的山光水色披上了诗仙的锦绣色彩,金陵的古都文化也融入了太白的浪漫精神。李白一生不但写下近百首与南京有关的诗歌,还曾向唐王朝建议迁都金陵。据程宏亮考证,对南京如此之爱的李白,一生有7次到访金陵。
公元725年,李白第一次来到金陵,这一年他25岁。出于对吴越历史文化和山山水水的感觉特别新颖,他忍不住摇曳起那如椽巨笔,开始放歌金陵景象和金陵文化。“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就产生于这个时期,“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也是他25岁这一年在南京写成的。
李白第二次到访南京,应该是在727年后,他“东涉溟海”后复过金陵,并留下《留别金陵诸公》一诗。
747年至750年,李白再次流连于金陵及周边地区。其时,他在经历了长安3年的翰林生活后,以“待诏翰”的身份离开长安。他一路从商丘来到山东,又从山东顺运河南下到扬州,后来就流连于金陵地区。这一时期,李白为金陵写下了许多著名的作品,比如“金陵昔时何壮哉,席卷英豪天下来”“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等。
李白第四次来到南京是在753年至755年。当时安史之乱尚未爆发,他因漫游于皖南而来往于扬州、金陵等地,曾受到江宁县令的邀请到金陵做客。《新林浦阻风寄友人》《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宿白鹭洲寄杨江宁》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这一次,李白还留下一段佳话。当时,有一名“追星族”,名叫魏万,对李白非常仰慕,曾经从河南商丘出发,寻找到山东,然后又到吴越地区循着李白的踪迹去追寻他,后来终于在扬州与李白相会。李白非常激动,乘兴邀请魏万一起游览南京,并写下了著名的《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程宏亮指出,755年至756年,李白或有携妻顺运河南往宣城避难一事,“如果这一次行动存在的话,他应该经过金陵地区,但是没有作品可以证明。”
757年2月,李白随永王李璘水师途经金陵,写下了“龙蟠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古丘”,也留下了“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的诗句。程宏亮分析说:“这里的金陵是指金陵山,也就是紫金山,他希望能够复兴金陵,在金陵复建皇都,建立宫殿,将紫金山作为宫殿当中的一座风景山。”
李白最后一次来到南京,是在761年。在此之前,即759年3月,李白到了白帝城,突然遇赦放还,兴奋不已的他留下著名的“千里江陵一日还”,顺江而下,一路漫游,最后抵达南京。
贰为钟山留名写出紫金山的活力和奔腾之势
谈金陵的文化、金陵的山水、金陵的历史,“龙蟠虎踞”总是给人不断言说的空间。在李白笔下同样如此。
众所周知,南京城北有一条由山峰、丘陵和岗地组成的山体组合体。其自东向西,首先是紫金山,经过太平门附近,向西经富贵山、覆舟山、鸡笼山,再跨过鼓楼岗、五台山,然后到达长江边上。这一条山脉,至此就被阻断,形成了一种陡峭的近似垂直的岩体,也就是今天的清凉山。由此可见,从紫金山到清凉山的山体组合体,形成了南京城的主体骨架,即龙蟠虎踞的造型。最先,它只是一条静态的山脉,但在历代诗人眼里,它却是动态的,充满了活力。到了李白笔下,它更有张力,也更有奔腾之势。
“石头巉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分历阳树。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石头城的岩石一块一块叠加,就像猛虎蹲立在江边,守卫着江南的都城。写着写着,李白将凌波仙子那种飘逸的感觉,安在了这条莽莽苍苍的巨龙身上。诗中的一个“走”字,在古代是奔跑的意思,写出了这条钟山龙蟠的奔腾不息,有一种磅礴的气势。此外,紫金山的青翠之色,正爆满着,高涨着,并且高涨到必须溢出去,此时,它顺着山势一直奔腾到长江边上,漫过长江,飘过长江,一直染绿了整个江北。
据程宏亮分析,李白还写下了诸多有关钟山的精美作品。“海水昔飞动,三龙纷战争。钟山危波澜,倾侧骇奔鲸”点出了钟山与江水之间的关系;“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是说李白站在瓦官阁上,还没有进入钟山;“我来不及此,独立钟山孤”交代了李白的行踪,至此,李白真正进入了钟山,那时,他的感受是这样的:我一个人到了钟山,我感觉我很孤独。
从《金陵听韩侍御吹笛》也可以捕捉到李白对钟山的精彩描写。诗中的韩侍御就是韩云卿,是韩愈的叔叔,他经过南京时,李白陪着他周游南京的风景点。“风吹绕钟山,万壑皆龙吟……”据程宏亮介绍,这首诗写于李白最后一次来到金陵,当时,他心情并不是很好,但是,韩云卿的音乐魅力却抚慰了他的心灵。韩云卿在传统的音乐史上名不见经传,他之所以吹得很好,就在于音乐、自然、人物之间的互相交融。他不但遇到了李白这位自己非常好的知己,还身处钟山这样一个环境,当时的一切自然景观都可以成为韩云卿演奏的动力场。“这是李白进入紫金山的一首重要作品,希望能够把它作为紫金山的一张名片打出去。”
叁描写大江大水“天空之镜”曾被用来形容玄武湖
李白的很多诗,都涉及江水、湖泊和月亮,他也由此成就了诗歌中“金陵江月”这一别具诗情的特殊意象。
据程宏亮介绍,在李白的诗中,“长江”有时直接表达为长江,有时表达为“水”和“江”,有时还会出现“西江”“汉江”“汉水”,“我们只要领悟李白笔下的很多汉水汉江,都是指金陵边上的长江,很多诗意就会变得豁然开朗。”而秦淮河以及今天作为古代丹阳湖一部分的石臼湖等,也时常出现在李白笔下。
在《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脁》中,李白写道:“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在《金陵望汉江》中,汉江再次出现,《水经注》载:(沔水)又南至江夏沙羡县北,南入于江……沔水与江合流,又东过彭蠡泽(鄱阳湖)……又东至会稽余姚县,东入于海。“李白写的就是南京边上的长江。在当时人们的话语体系当中,汉水滚滚进入长江,长江依然可以称之为汉水。”程宏亮说。李白在《赠升州王使君忠臣》提到“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在《金陵白下亭留别》中,他写长江的水正冲刷着树根。
而对玄武湖,他则写得热热闹闹的。在《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中,他从南朝著名文学家颜延之随皇帝在玄武湖参加一个巨大的宴会入手,将刘邦回故乡狂歌《大风歌》的情景,搬到了玄武湖这个历史空间。等到李白自己来到南京,当时的江宁县令好好招待了他一次,张灯结彩、歌舞伴奏,从白天一直到晚上月亮上升,表达了一种欢乐的景象。“楼船入天镜,帐殿开云衢。”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首诗中,李白首先提出了“天空之镜”的概念,“这就是天空之镜,被他赋予了玄武湖。”
在南京,有一丹阳湖,在今天的溧水与高淳相接之处。“湖与元气连,风波浩难止。天外贾客归,云间片帆起……”李白反映江南民俗风情的《丹阳湖》,充分表现出了他的清新与浪漫:湖面上有水汽和云片般的船帆,小龟在莲叶上面游动,小鸟在芦花里憩息,少女在歌唱,声音如流水一般。后来,从高淳走出的南京作家余一鸣还以《湖与元气连》为名,创作了一篇中篇小说,并刊载于《人民文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