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我经过陈渡路上的陈渡桥时,注意到不远处的老陈渡桥。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经常骑着自行车从花园新村去到常州技术师范学院(现名江苏理工学院),都经此桥。今天这座双向车道的水泥桥被称为“老陈渡桥”,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其实也并不是很老。如今该桥已不通车,仅供人和自行车通行。汽车在不远处的新陈渡桥上面行驶,新陈渡桥是一座混凝土公路桥。
在常州,新旧桥并存有好几处,比如在上一篇推文里提到的万福桥。在新旧桥并存的桥当中,名气最大的不是陈渡桥不是万福桥,而是广济桥,又称西仓桥。新的西仓桥位于原址,也就是古运河西门段。老西仓桥在东坡公园内,因为1986年的运河拓宽,它被移建至公园,并且由南北向改为了东西向。
广济桥始建于明正统12年(1447),比陈渡桥更古老。最初广济桥是木梁桥,后来,用今人擅用的话来讲,叫做“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完成了历史使命”,所以在明成化17年(1481),新建为三孔石拱桥。当时在任的知府叫孙仁,应该是一位喜欢搞基建的地方官,他不仅造了雄伟的广济桥,还把常州的城墙重修得雄伟壮丽。我在网上查了查孙仁其人,他的官声似乎还不错。
在1567年和1718年,广济桥进行了重修。今天所见的东坡公园里的广济桥,应该基本就是1718重修后的样子。从照片上看,移建后的广济桥与之前广济桥差别最大处在于桥墩,原本桥墩较高,以利行船。另外一个差别,原本在桥顶两侧有横额楷书石刻“武进县广济桥”字样,现在只有“广济桥”三个字了。为什么广济桥有了西仓桥这个俗称呢?因为西仓桥南有个水次仓,水次仓是靠近运河以接运漕粮的粮仓。明正统5年(1440),朝廷在武进怀南乡运河南建西仓,在阳湖东直乡运河南建东仓。这两个水次仓都比较大,各有两百余间,并且配有一名县丞做专职的管理工作。清顺治、康熙、同治年间,西仓库曾做过整修扩建。在清光绪年间,西仓的记载可查:有仓八栋,分列两侧,设有区门及东西侧厢。仓前有仓神庙、照壁,内设公事所、仓厅、官厅。
2019年5月26日再度重建的西仓桥通车,桥长149米,主桥为三跨变高连续梁,引桥为等高箱梁。主桥两侧设置2.5米宽的下沉式人行道,人行道顶部为廊道形式,主桥两端人行道与地面辅道采用楼梯衔接。模样有那么一点古色古香,因为它有了新的身份:处于中国大运河常州城区段历史风貌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