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离故乡之前,常州红梅阁的翠竹野花,环溪的清流禾稼,也曾托我的奇思遐想。”
瞿秋白的笔下的故乡常州,不乏江南风物的美好
8月28日起,电影《觅渡》全球公映,用光影讲述“常州三杰”在大时代中的热血青春和不屈信念。
大家伙都去看了吗
看了电影的小伙伴不难发现
剧中好多场景都很熟悉
你的感觉没错
电影《觅渡》的取景地就在常州
想要打卡影片内同款的
接着往下看吧
↓↓↓
01
这些保留完好的民国建筑,以其独特的岁月感和质感,让电影的“民国风”更真实、更细节,把“常州三杰”的银幕形象镶嵌进本地历史建筑中,也使得影片更具传承意义。
中华纺织博览园
中华纺织博览园坐落于大成三厂旧址之上,这里是常州市目前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民国风格建筑群,青砖的建筑都是在建厂之初修建的,红砖的建筑是20世纪70-80年代建成。
常州弘阳纺织展览馆
《觅渡》之名源于常州的一座古桥——觅渡桥。影片中极具意义的觅渡桥,就是取景于运河畔的原大成码头旧址。古老的大运河成就了常州近代工商业。这片土地曾经繁华忙碌,港口熙熙攘攘,纺织品昼夜出航,见证了常州人民百年不变的红色家国情怀。
PS:觅渡桥历史悠久,初为单孔石拱桥,后多次重建、修建,尽显延陵古城水韵。20世纪70年代,觅渡桥随子城河的填没而被拆除。
常州市第二中学
位于西横街32号的常州市第二中学,不仅是《觅渡》取景地之一,也是全剧的封镜地点。这里是“常州三杰”母校的旧址,也邻近觅渡桥的原址。电影将二中作为全剧最后一个拍摄的重要的封镜场景,既见证了“常州三杰”的成长和革命之路,更见证了《觅渡》这部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电影于常州拍摄的封镜大吉。
电影《觅渡》在二中迎来全剧封镜常州市第二中学
觅渡,觅渡,渡何处?
02
夕阳下,晚风中,“常州三杰”瞿秋白、张太雷和恽代英正在忧虑国家的未来……
“那个天台是真正的民国建筑,周围没有一座现代建筑穿帮。”导演宁敬武回忆起拍摄的这一幕,很是感慨:“当时的晚霞非常漂亮,摄制组依靠纯自然光来拍摄的时候,让人产生了穿越历史的错觉。”
在常州经开区,电影《觅渡》在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天虹大明1921创意园两个“国家级工业遗产”取景拍摄。走进园区,民国时期的建筑群带着浓浓的时代烙印。
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
始建于1898年的上海吴淞机厂,于1936年迁址常州戚墅堰,改名戚机厂,成为中国铁路大提速的动力先驱。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民国建筑“老三楼”、7台老设备、机车联合厂房等饱经沧桑的工业遗存。
在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工作照常州经开区
天虹大明1921创意园
大明厂的前身为创建于1921年的利民纱厂,抗战胜利后由刘国钧租用经营,改名为大明纺织印染公司。该厂主要有水塔、厂史馆、刘国钧办公室等工业遗存,其中,水塔是常州目前仅存的一座民国时期的火炬型砖筑水塔。
在天虹大明1921创意园外景地工作照常州经开区
03
张太雷幼时家境贫寒,夏家大院天井中灰色开裂的地砖质感和残破不堪、富有历史年代的墙面,深得宁敬武导演喜爱,张太雷家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夏家大院
位于大运河畔西直街240号的夏家大院,是常州实业家夏秉钧在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所建前后六进大宅院。窄窄的弄堂里,古旧的房子上,写满了“沧桑”。
如今,夏家大院已按原建筑形制,尽可能保留原建筑风貌的情况下,完成了修缮。历经百年沧桑的夏家大院,勾勒了常州民国至建国初期经济社会发展面貌,见证了夏氏一族在常州早期工商业发展中的光彩,是一个时代的记忆。在这栋宅院里发生的点点滴滴俨然成了常州市民追忆历史的载体,在常州近代商业史乃至中国近代商业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4
竹筏划过湖面,荡漾起丝丝涟漪,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万亩竹海……这张花絮照的这片取景地,便是溧阳南山竹海了。
南山竹海
天目湖南山竹海景区地处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交界之处的江苏溧阳,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区以竹文化和寿文化为主题,坐拥3.5万亩翠竹。
坝堤印月、竹筏放歌、夜营地、休闲村、南山寿泉、参天古株……南山竹海深蕴着青山绿水的诗意和神韵,是一处风景如画的风雅之地,故有“天堂南山,梦幻竹海”之美誉。
05
在历时两个月的电影拍摄过程中,《觅渡》在江苏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进行了全程布景摄制。
基地摄制现场江苏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
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
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内,来自全国各地的剧组驻扎在此,拍出一部部优秀作品。截至2022年底,基地已先后接待服务近400个中外剧组,剧组入驻率连续6年位列全国同类基地前茅。
入选《江苏省2023-2025年重点电视剧选题规划(第一批)剧目》名单的《兵自风中来》《他从火光中走来》;描绘“常州三杰”光辉事迹和革命情怀的电影《觅渡》;入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中国电视剧”的《功勋》等影视剧目均在西太湖影视产业基地取景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