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是一座有3200多年文明史的古城,秉一方江南沃土。自古为古运河的水陆枢纽,是江南江北工商业之重心。数千年来儒风蔚然,名人辈出,经济富庶,文化昌盛,是吴文化、中国近代工业和苏南模式的主要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使常州成为闻名全国的明星城市。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科技创新示范市、国家生态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首批全域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常州市
▲常州科教城王馥/视觉江苏网
城名多次更迭,曾称延陵、毗陵、毗坛、晋陵、兰陵、长春、常州、尝州等。“常州”之名始于隋。地域级别设置名称分别为“县”、“郡”、“州”、“路”、“府”、“市”。各个时期均有下辖县。
▲常州一景
常州别名“龙城”。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延陵县,属会稽郡。西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改称毗陵。王莽时改名毗坛。东汉复旧名,属吴郡。三国孙吴置毗陵典农校尉。西晋太康二年(281年)罢典农校尉,改置毗陵郡,分丹阳、曲阿地置武进县。永嘉五年(311年)为避东海王越世子司马毗名讳,郡、县皆改曰晋陵;晋陵郡还治丹徒。东晋义熙九年(413年),郡复治晋陵。南朝因之。
▲常州夜景
隋开皇九年(589年)郡废,于常熟县置常州。后割常熟入苏州,移常州治于晋陵。大业(605~618年)初改为毗陵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复置常州;天宝元年(742年)常州改为晋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称常州,属江南东道。五代初属吴,后属南唐。宋仍为常州,属两浙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常州为路,属江浙行省。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为长春府,明永乐七年(1409年)又改常州府,直隶南京;万历(1573~1620年)末,为避光宗朱常洛名讳,曾改尝州府,寻复旧。清仍为常州府。
▲西太湖
民国元年(1912年)府废,存武进县。1949年析武进县城、郊地置常州市,属苏南行政区。1953年改由江苏省直辖。1958年改镇江专区为常州专区,专署驻常州市,常州市亦改属专区领导。1959年再改常州专区为镇江专区,专署迁驻镇江市。1962年常州市改为省辖市。1983年3月原镇江地区武进、金坛、溧阳三县迁入。现辖金坛、武进、新北、天宁、钟楼5区,代管溧阳市1个县级市,总面积43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71.7万人。
市树:广玉兰
市花:月季花
广玉兰为观赏树木,花大如荷花,大多呈白色,是常州市树,象征着常州蓬勃向上的精神。常州素有月季之城之称,常州月季品种多,且鲜艳,所以常州将月季定为市花。
天宁区
▲曲池风荷红梅公园
得名源于区境内的千年古刹天宁寺。历史上曾先后隶属延陵、毗陵、晋陵、兰陵、常州、武进、阳湖等郡、府、州、县。清光绪年间分属武进县的北直厢,阳湖县的左厢、东直厢等乡范围。自1912年并阳湖入武进县起,天宁地区属武进县管辖。1913年城区改设东、南、西、北、中五区,天宁区大部分属东区。
1949年4月23日武进解放后,析武进县城及近郊置常州市,天宁地区属常州市管辖。初设名山、龙城二镇,1949年8月废镇设区,为第一区。1950年撤区。1952年恢复东区。1955年11月,称天宁区。1966年更名东风区,1980年复名天宁区。2002年,原郊区的茶山、雕庄、红梅、青龙4个乡,以及省级东南经济开发区、省级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划归天宁区管辖。
▲天宁寺——始建于唐永徽年间(650~655年),号称东南第一丛林。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普贤殿等,“栋宇摩霄汉,金碧灿云霞”,宏伟壮观。为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文笔塔——始建于南齐建元年间(479-482)。原为太平寺附属建筑,塔系楼阁式砖木结构,七级八面;壁外围檐廊,飞檐翘角。因其巍冠郡中,形似文笔,又称文笔塔。常州文人视文笔塔为笔魂。
钟楼区
因境内的古钟楼而得名。历史上曾先后隶属于延陵、毗陵、晋陵、兰陵、常州、武进等郡(州)、路、府、县。清光绪时属武进县城区。1929年,改设区、乡镇后,分属第一区的太平、卧龙、普济、广福等镇。
1949年8月改设第三区,1950年撤区。1952年设西区。1955年北区撤销,前后湾、荷花池、北大街、县巷、府北和县直街路南等地划入西区,同年9月,西区西吊桥以东的灰弄、表场、早科坊南侧和西直街的一段划归南区。是年改称钟楼区,1956年区再次撤销,1957年又恢复,1960年改为钟楼人民公社,1963年仍改区,1966年更名胜利区。1980年,复称钟楼区。
▲瞿秋白纪念馆——位于延陵西路,原为瞿氏祠堂。坐北朝南,有东西两院各四进,为硬山造砖木结构。瞿秋白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为国家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篦箕巷——位于市区西部古运河畔,原为毗陵驿所在地,旧名花市街;乾隆私访时发现街上出售“宫梳名篦”的篦箕店比比皆是,遂口谕改称“篦箕巷”。“篦梁灯火,文亭穿月”于此得名。小说《红楼梦》第120回中贾政与贾宝玉最后一别也在此地。1987年复建仿古商业街。飞檐翘角的歇山顶,马头墙古楼阁,多角形的亭榭和石路回廊,体现江南古街风貌。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北区)
原名郊区(为郊区北部区域)。区境在历史上曾属延陵、毗陵、晋陵、兰陵、常州、阳湖、武进等郡、府、州、县。1950年3月建立郊区,1952年正式建置,为常州市一个辖区,因在常州城区四郊,故名郊区。1992年7月4日,成立常州市城北开发区。1995年6月,成立新区党工委和管委会。2002年4月撤销郊区,另置新北区。因地处常州城北,又是新设之区,故名新北区。
▲中华恐龙园——国家5A级景区,占地面积600余亩,融展示、科普、娱乐、休闲及参与性表演于一体的恐龙主题综合性主题游乐园。设有穿越侏罗纪等数二十余项刺激、动感的游乐活动,使游客放松身心,流连忘返。
▲恽代英纪念广场座落于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恽代英祖籍地——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小河镇区中心,占地约2亩。主题广场中央矗立着恽代英全身汉白玉雕像,广场四周辅以回廊、石凳,并种满苍松翠柏。2005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第三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武进区
秦置延陵县,为武进行政建置之始。武进曾先后用过延陵、毗陵、毗坛、晋陵、兰陵、京临、永定、阳湖、武进等9个县名。武进之名缘于丹徒。三国时吴大帝孙权尚武,于嘉禾三年(234)诏复丹徒县为武进县,取“以武而进”之意。治所在今镇江市东丹徒镇,南朝梁废。
晋太康二年(281),析丹徒、曲阿(今丹阳)两县地另置武进县,即今日之武进。清雍正四年(1726),析武进分置武进、阳湖两县。宣统三年(1911)又合并为武进县。1949年4月23日武进解放,析出县城建立常州市。1995年6月,武进撤县设市,属常州市管辖。2002年4月,武进撤市设区,隶属常州市。
▲淹城遗址——位于武进区湖塘镇西南,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西周至春秋早期的地面城池遗址,从里向外由子城、内城、外城的“三城三河”相套构成,总面积65万平方米。四周原有大小土墩百座。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公朴故居是一个一宅两院的房屋,大门朝东,进门为一院落,院北为朝南正房三间,为大七路房屋,外墙为磨面砖,中间一间为格扇门。过道房后有一小院落,迎门为一花台,内种花木。李公朴于1902年就出生在这所普通的宅院里并度过了他的童年。
金坛区
春秋时期属吴朱方邑,战国时期为越、楚所割,秦汉属曲阿县地,晋系延陵县金山乡。隋开皇十五年(595)析曲阿地置金山府,大业末年(617)乡人自立金山府为金山县。唐武德八年(625)并入延陵县。唐则天后垂拱四年(688)复置金山县。因东阳郡有金山县,而县界句曲山有“金坛之陵”(传说茅山华阳洞内有“金坛百丈”),遂更名为金坛县,属江南东道润州。
南宋时,金坛属两浙西路镇江府。元属江浙行中书省镇江路。明清属镇江府。1940年后,金坛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政府。1949年4月23日,金坛解放,属苏南行政公署武进行政分区,此后历属江苏省镇江、常州等专区、地区。1983年3月划归常州市。1993年撤县建市。2015年4月撤市设区。
▲常州建昌圩江苏最美水聚落
▲茅山是我国道教圣地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道教历史,汉元帝初元五年(前44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来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齐梁隐士陶弘景集儒、佛、道创立道教茅山派。茅山被列为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抗战时期是我国六大抗日根据地之一。
溧阳市
▲溧阳市燕湖公园
因位于古溧水之北而得名“溧阳”。从西周至战国时期,溧阳先后属越、吴、楚之地。战国时属越,称平陵。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建溧阳县,治所在今溧阳市西北旧县镇,属会稽郡。汉初,于会稽郡析置鄣郡,溧阳县属之。三国吴废溧阳县,另设永平县,治所在今溧阳市南古县村。西晋太康元年(280),改永平县为永世县,并复置溧阳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并入溧水县,仍属丹阳郡。元代,溧阳建置屡有变化。明复为溧阳县,属应天府。清初属江宁府,雍正八年(1730)归属镇江府。1949年4月23日,溧阳解放,自此先后属武进行政区、苏南行署区常州专署、镇江专署管辖。1983年3月划归常州市领导。1990年8月,撤县建市。
▲中华曙猿地质遗址——位于溧阳市上黄镇水母山。世界高级灵长类动物祖先中华曙猿的化石就发现出土在此,中华曙猿生活在距今四千五百万年前中始新世纪,是世界上已知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中最早的,它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高级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
▲南山竹海——位于溧阳市戴埠镇李家园村,是国家AAAAA级旅游区。以竹文化和寿文化为主题,拥有3.5万亩翠竹,青山秀美、竹海壮阔、静湖清澈,独显青山绿水之诗意和神韵。天目湖南山竹海素有“天堂南山、梦幻竹海”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