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动能加速激活,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及增加值占比均居全市前列;“招推服一体化”保障“项目攻坚”,推动“拿地即开工”成为常态;“三吴第一楼”大观楼和“中国园林蓝本”盛景归来进入倒计时;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发展提速,354户居民喜迁新居……过去的一年,常州钟楼在行进中焕新更新,盘点各领域的成绩单,产业强,民生暖,文化兴,气象升腾活力四射。
凝心聚力推动“万亿之城再出发”,钟楼也在新的一年迎来了“深化项目双进”的崭新使命。2月21日,英国鲍迪克热处理项目落户钟楼,打响项目招引新春“第一枪”。区委书记沈东表示,钟楼区正以强有力的举措推动“四大功能区”建设成势见效,发展动能不断增强、势头持续向好,新程再启,钟楼区将锚定长三角一流现代化城区建设目标,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钟楼生根开花、实践创新。
提速抢跑数字钟楼马力十足
走进常州微亿智造科技有限公司,“工业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的“眼、手、脑、云”智能视觉系统打通工厂智能化柔性生产的“最后一公里”,质检机器人、数字物料机器人、产线管理机器人、数字工厂管理机器人拥有了“火眼金睛”和“思维判断”能力。在近期举行的常州上海经贸交流合作周上,专业工业机器人研发及制造商捷勃特计划与微亿智造合作打造AI智能工业机器人产品。
数实融合,“芯”潮澎湃。钟楼在加速数实融合中争创发展新优势,持续优化常州数字经济产业园运行机制,提速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建设,全力推进全市唯一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先导区创建,累计打造专精特新企业6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供应链)5家,建成5个省级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格力博成功上市,获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打破全区近十年来空白。宝钢轧辊、精研科技入选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立卓信息入选省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领军企业,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隐私计算、数字政府、智联组网、区块链、IP数字化、碳足迹确权……通过数据治理和资产沉淀,丰富数字产业应用场景,助企“数转”。在钟楼经济开发区常州东风农机集团有限公司智能化车间,一个个机械手、一台台智能化装备替代了工人繁重复杂的“体力劳动”。通过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东风农机设备的数控化率目前已经达到90%,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了9%,成功实现降本增效,获评2023年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通过高度整合、高效链接核心资源,实现为企赋能,以全覆盖为目标,加快推动“智改数转网联”,累计为145家重点企业提供免费诊断服务,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达70%以上。
迎风起势未来钟楼动能澎湃
风起云涌,动能澎湃,城市新一轮发展的主战场快速形成,融贯古今的“两湖”,以前所未有的姿势,静候城市新的开篇。
“我们的三期项目创下了‘拿地30小时办好三书五证’的最快速度,实现了拿地即开工的目标。”位于邹区镇的江苏裕兴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朱益明对“钟楼速度”赞不绝口。“钟楼优良的投资环境和营商氛围,更坚定了我们攀登行业新高度的决心!”裕兴股份作为国内规模最大的特种功能性聚酯薄膜生产企业之一,不仅深耕特种功能性聚酯薄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领域,成为比亚迪刀片电池独家供货商,同时前瞻布局特种功能性PET切片,打破高端功能聚酯基膜国外垄断。
重大项目落地“加速跑”的背后,是一系列服务“组合拳”的加持。钟楼区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定《钟楼区重大项目“招推服”一体化实施意见》,确定“拿地即开工”试点项目,为每个项目配备流转单,按图跟进、实时监督、及时协调,全面推进重大项目全链条服务管理。
这里是发展蓝图和城市潜力的交汇。在钟楼“两湖”创新先行区的热土上,一批批重大项目落地、投产,产业集聚的图景更加鲜活,能源向新、企业向新、产业向新,“新活力”层层涌动。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新能源产业链重点企业面对面对接合作,这样的跨界互动几乎每个月都在钟楼区上演。在对接会的搭桥牵线下,10余家企业快速转型,勇闯新能源赛道。充分利用常州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优势,合理布局产业链,推动更多科技创新成果在常转化,抢占发展先机。围绕“强链、补链、延链”,钟楼正在“发、储、送、用”各环节谋篇布局,因地制宜打造具有钟楼特色的小而精、小而美、小而优的新能源配套产业集群。目前,钟楼区新能源产业链企业数量已超70家。
“湖”上涟漪翩翩,见证着“两湖”建设的强劲脉动,也记录着区位优势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的拼搏篇章。钟楼区紧扣“两湖”融合创新区目标定位先行示范,以高新园为前沿阵地,以奔跑姿态勾勒向湖而行的奋进蓝图;通过规划研究、空间整理、交通布局、项目建设、环境载体、融合发展“六个先行”的发展路径,为拥抱湖湾经济,创好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奠基聚能。
传承创新繁华钟楼幸福生长
老城厢的烟火气,多半在钟楼。
沿着大运河穿梭在钟楼老城,从三堡街到西河沿,从大庙弄到篦箕巷,无论是修缮一新的老建筑,还是不断改造提升的老小区,抑或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新商圈,作为蕴藏了常州老城区最核心区域之一的钟楼,正开启一条焕新之路。
于常州而言,钟楼作为主城区核心区域,承载着常州发展的“前世今生”,传承着老城厢的历史文脉。“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站在常州“万亿之城再出发”的新征程上,如何在城市更新中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的同时,实现城市气质与民生温度的高度融合?钟楼的答卷,走笔更为精细。
“钟楼从未停止过复兴老城区。”钟楼区住建局局长张毅说,老城改造,钟楼坚持采用城市“微更新”模式。拆除的老物件、老木头回收再利用,对原有石材先编号再开挖后存储,按照编号原样铺装……尽最大力量保留老常州的历史原貌。以老西门片区修缮项目为例,钟楼依托世界遗产大运河常州城区段,充分挖掘片区内浓厚历史底蕴和人文风情,把有价值的历史遗存“找出来、护起来、用起来、串起来”。让老西门整体将与青果巷、南市河、篦箕巷、夏家大院等历史文化遗存串连成线,打造一条彰显千年运河繁华盛景和独特魅力的文化景观长廊。
活化老城区,从商圈振兴开始。出台《钟楼区加快文商旅融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在打造文商旅地标、构建核心消费载体、壮大领军企业、做大主体规模、迭代升级多元业态、打造本土精品项目、健全配套服务、培育体育旅游及深化文商旅IP打造等多方面发力。
烟火人间,需要的是城市韧性作为保障。钟楼区永红街道是常州主城区老旧小区改造体量最大的区域之一。走进长江路上的广景山庄,焕然一新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红色大气的外立面全部上新,共享花园高低错落、富有层次;一个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智能设备让小区“智慧感”满满。近年来,钟楼区住建局在全区范围内复制推广永红街道老旧小区改造“54321”工作机制,并编制了《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实施导则》,成功创成清潭新村、杨柳巷小区、安阳花苑等6个省级宜居示范小区,永红片区改造项目获评长三角地区唯一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上有老,下有小,以前没电梯真不方便,现在就不一样了!”家住电子新家园6幢丙单元的市民陈先生对新加装的电梯赞不绝口。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老楼加梯”是解决“悬空老人”出行难题的重要举措。永红街道将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后期审批的技术环节前置,提前开展第三方现场踏勘,根据其实施加梯的可行性编制“加梯可行性地图”,为老百姓提供极大便利。安阳花苑“老旧小区改造+加装电梯”工作机制被住建部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向全国推广。
乡村振兴,亦承载着无数常州人的“新期盼”。
2023年底,第十二批次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名单正式公布,乡村振兴实验区殷杏泰片区的泰村村苏家桥组入选。在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钟楼硕果累累:殷村获评省生态宜居美丽示范村,泰村获评省级特色田园乡村,杏塘集建区主体封顶,泰村集建区全面交付,让“住的人幸福自豪,看的人羡慕向往”成为共识。
殷村职教小镇以中国首个职教特色小镇而闻名,目前已集聚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常州交通技师学院、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等7所职业院校,现有师生近3万人。殷村村也从最初的“农业+乡村工业”脱贫致富,到“乡村工业+教育”科教兴村,再到如今“职教+文创”产业升级,书香气息和青春活力竞相迸发,走出了一条循序渐进型的乡村振兴之路。
以江苏省钟楼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殷杏泰产教融合试验区为载体,以促进区域农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钟楼区正全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江南鱼米之乡。
尊敬的读者:
感谢各位一如既往的信任和关爱,更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
该数字报电子版半年内的所有报纸版面为免费阅读,其他版面开始收费阅读。更权威的资讯,更便捷的形式,更周到的服务将大幅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