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纪好书”7月榜评审会现场视频
阅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会思考,从而理解世界、明白自己。7月盛夏,绿荷红菡萏,卷舒任天真,“世纪好书”公布月度榜单,希望这些精彩图书陪你走过充实的时光,延拓思维边界,对抗平庸迷茫。
“世纪好书”7月榜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书名
出版社
《新思想领航新征程》
上海人民出版社
《土豆帝国》
《阿尔伯特·赫希曼:一部思想传记》
《平凉路2767弄——上海十九棉百年工房口述史》
学林出版社
《近现代中外因明研究学术史(上下册)》
上海书店出版社
《本雅明电台》
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
《穿越窄门:埃利斯岛上的移民故事》
光启书局
《美妆帝国蝴蝶牌:一部近代中国民间工业史》
《我心飞扬——“华虹520精神”纪事》
上海文艺出版社
《小说的现状与未来》
《世间神祇:中古以降山西寺观与墓葬中的图像》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本源之画——超现实主义与东方》
《多样的生命世界·悦读自然系列(6本)》
少年儿童出版社
《纳米液态金属材料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跟现代读者谈伽利略的两门新科学论述和数学论证》
《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全三册)》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个寓沪青年的婚恋与生计——余光裕书信的日常生活史(1944—1947)》
中西书局
《医生,你在想什么》
上海译文出版社
《人类世的“资本论”》
《真理:哈佛大学与美国经验》
《自然的悖论:合理与荒谬并存的进化之路》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END
感谢“世纪好书”轮值社:
01
罗峰王公龙等编著
责任编辑:吕桂萍
主推评委:彭卫国
新时代主题党课二十讲,由点及面地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的罗峰、王公龙等20位资深专家学者,紧扣二十大报告内容,聚焦“政治宣言”“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变革”等20个关键词,由点及面地解读二十大精神,着力讲清楚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概括,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讲清楚“其然和其所以然”,讲清楚“变与不变”的深意和新意,以期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广泛深入为广大干部群众所了解和掌握。
《新思想领航新征程》一书基于“二十大精神二十人讲”全媒体党课内容,并对其进行修订完善而成。“二十大精神二十人讲”全媒体党课在上海新闻广播电台播出,并在学习强国、阿基米德、B站、抖音等数十家音视频平台同步直播,获得了极高的收视收听率。《新思想领航新征程》一书在内容方面更加完善和规范,有利于通过多维度的传播渠道拓展和多元的传播形式布局,形成“主题出版+党课”纸网联动的叠加效应,有助于产生更广范围的影响力。
鲍静
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
02
[英]丽贝卡·厄尔著
刘媺译
责任编辑:张晓玲张晓婷
主推评委:郁锋
从山区植物到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一部关于食物的政治史。
社会、经济、政治如何改变饮食观念?“吃”如何成为治国之道?“今天吃什么”不只是个人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大部分人在公元1500年之前对土豆还一无所知,而今天它已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本书是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丽贝卡厄尔的力作,追踪这种原产于安第斯山区的植物走向全球的历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饮食观念如何与资本主义的出现、自由市场的发展相纠缠,最终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一部分。不仅如此,本书内含富有趣味的插图和食谱,也是一部缤纷多彩的饮食文化史。
曹培雷
03
[意]米歇尔·阿拉切维奇著
贾拥民译
责任编辑:王琪
主推评委:徐建融
完整呈现传奇经济学家赫希曼的动荡人生、著作与思想。
首部关于传奇经济学家、社会科学家赫希曼的思想传记。作者阿拉切维奇将赫希曼的思想与其所处的动荡经历相结合,通过评介赫希曼的主要成果,包括《退出、呼吁与忠诚》等名著,以此考察赫希曼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开创性工作,同时展现赫希曼持续至今的遗产和影响力。通过对赫希曼的著作与思想的精彩呈现,这部传记在社会科学领域会有着广泛的读者群体。浙江大学教授罗卫东、哈佛大学教授丹尼·罗德里克鼎力推荐。
范蔚文
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格致出版社社长
04
张力奋主编
责任编辑:胡雅君石佳彦
主推评委:张立行
一部关于都市考古的社会学著作,一幅都市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式的全景素描。
我们用新闻采访、写作与生产的基本训练、社会学与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与历史意识,记录城市版图剧变的上海,特别是快速消失、永远回不来的那个里弄上海。这种田野作业,有点像“考古”,在都市的“遗迹”或废墟中游走、驻扎,走门串户,挖掘那些值得留住的史迹和永恒记忆。
刘征
学林出版社社长
05
沈剑英主编
责任编辑:岳霄雪解永健盛魁俞芝悦赵婧
全书结构清晰,史论结合,对因明研究学术史进行了完整溯源。
该书由国内汉、藏、蒙多位因明专家协力完成,又得到欧美,俄、日、印各国学者参与撰写。系统地总结了百年来国内外因明研究的历史发展和贡献,内容总括印度新古因明,藏、汉因明、蒙古因明,从哲学、比较逻辑等多角度进行了分析。资料收集相当丰富,理论探讨颇为深入,是对百年中外因明研究的高度总结,为中国因明研究的新拓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学术基点。
孙瑜
上海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书店出版社社长
06
[德]瓦尔特·本雅明著
王凡柯编译
责任编辑:周灵逸
本雅明广播作品首部中译,多档优质播客必读推荐!
本雅明广播稿的第一次系统中译,由厦门大学副教授王凡柯从德语多卷本《本雅明全集》中的广播作品进行收集、选编和翻译,补全了本雅明在国内出版的遗憾。全书收录了瓦尔特·本雅明于1930年代至1940年代主要在柏林广播电台和在法兰克福西南德意志广播电台播出的广播节目的文稿,并邀请了《本雅明传》译者、美国布兰代斯大学副教授王璞撰写导言。共分为“青少年广播”“广播谈话、广播剧与教育广播剧听觉模型”“关于广播的反思”三个部分,内容轻松愉快、文字精辟,在其中本雅明将他复杂的思想引导给广大观众,让人们受益于这位20世纪最受尊敬的思想家之一的新声音。作为本雅明广播作品的首部中译,本书得到了淡豹、李雪琴、刘擎、徐英瑾、郁喆隽等大咖推荐,更有边角聊、柏拉图什么、鼓腹而游、懒得讲理、随机波动、咸柠七等多档优质播客必读推荐,为本雅明的研究者与爱好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何晓涛
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编辑
07
[美]文森特·J.卡纳托著
马百亮译
责任编辑:张婧易
一段血泪交织的移民史诗,揭秘美国如何筛选公民。
薛羽
光启书局副总编辑
08
[美]林郁沁著
陶磊译
费正清奖得主林郁沁新作,展现中国民间工业崛起之路。
本书是对中国近现代以化妆品为代表的民间工业历史的学术研究专著。通过聚焦文化企业家陈蝶仙的职业生涯,探索了近代中国的生产者是如何创造性地走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本土工业发展路径,并如何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独特科学生产方法。全书将陈蝶仙的实践作为“民间工业主义”的范例,展示了民间工业家如何策略性地进入全球的法律和科学系统,并通过本土和全球生产制造的实验,进行技术和生产创新,并参与商业竞争。全书提供了对近代中国工业化状况的新颖叙述和理解,也展示了中西交融的文化与知识生产在近代技术和工业变革中的作用。
09
何建明著
责任编辑:江晔
报告文学精品之作,谱写壮丽的中国“芯”事。
聚焦中国近年来风云激荡的芯片科技产业发展史,详实铺就永无止境的创“芯”之路。中国报告文学的领军者、著名作家何建明用深情、详实的文字全面展示了中国芯片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以华虹为窗口进入中国芯片曲折艰难的发展历程,真实展现中国芯片产业、芯片企业发展的全貌,展露我国科技人才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全力以赴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科技报国的赤忱中国“芯”。
李伟长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
10
格非主编
责任编辑:胡艳秋
格非主编,汇聚12位优秀青年作家,共同探讨小说的危机与困境、现状与未来。
12位作家均为当代青年作家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结合个人的创作和阅读经验,各抒己见,自由交流,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深度与高度兼具,这样的深入研讨对于促进当代小说的创作与研究极具价值。
11
吴中博物馆(吴文化博物馆)编
责任编辑:潘毅
评委手写推荐语
用图像拨开历史的迷雾,探寻中国传统民间信仰的“世间神祇”。
拥有中国北方传统文化物质遗存最为丰厚的山西,以墓葬壁画与砖雕,寺观壁画与水陆画展示了自唐宋至元明的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体系。
本书以四篇首次发表的专业论文为第一部分,分别涉及文史考证、墓室壁画研究、古建筑构件工艺和材料以及图像史研究等内容,为更好地理解第二部分的图像艺术做了必要的知识铺垫。第二部分的墓葬壁画、石雕、寺观壁画和水陆画,循着“世间神祇”的展览路径渐次展开。这次展览最重要的展品非“郝匠金墓”莫属,这是它第一次作整体的公开展览,观众可以进入到这座距今近千年的精美古墓之中,作沉浸式的体验。书中以关门折的设计,模仿墓门往左右开启,使读者仿佛游走于这些精美的壁画与石雕之间,做最近距离的接触。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山西最具代表性的寺观壁画,反映了当时民间的信仰和一些市井生活。这些图像资料不仅是专家们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是广大文博爱好者们了解传统文化最好的载体。正如书中序言所述:“在近千年的漫长岁月里,这些体现在寺观和墓葬中的神祇崇拜,不断走向吸收融合,共同抚慰着人们的心灵。最终,这些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体系,在独特的物质遗存和神圣的图像艺术中得以赓续。”
邱孟瑜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12
西岸美术馆法国蓬皮杜中心编
责任编辑:郑舒佳
法国蓬皮杜中心“镇馆之宝”与上海博物馆“文物瑰宝”的跨时空碰撞,“书画同源”,追寻20世纪人类思想文明轨迹的精神之旅。
上海西岸美术馆和法国蓬皮杜中心联袂推出的年度大展“本源之画——超现实主义与东方”的同名画册。展览溯源此前未曾被充分讨论过的超现实主义与东方文化的关系,藉由胡安米罗、安德烈马松、赵无极等诸多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大师的作品,着重展现这一艺术流派的抽象特性,另辟维度审视超现实主义,引领观众步入追寻20世纪人类思想文明轨迹的精神之旅。展览在甄选法国蓬皮杜中心重量级藏品的基础上,得到上海博物馆的鼎力支持,董其昌、八大山人、恽寿平、龚贤等大家的多件传世之作同场亮相,由此开启一场真正的东西方美学对话。
13
王小明总主编
何鑫执行主编
刘哲余一鸣宋婉莉分册主编
责任编辑:谢瑛华邱平赵晓琦
专业地做科普,欢乐地聊自然,请抱走这座可以随身携带的“博物馆”。
“多样的生命世界”是上海自然博物馆与少年儿童出版社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的自然科普新品牌。前期的数字出版物屡获奖项和赞誉,“悦读自然”则是该品牌下图书系列“第一弹”!它汇聚了前沿的自然科研成果,聚焦众多热点科学话题,通过浅显有趣的表述、精彩纷呈的插图,解答大家的疑惑,拉近孩子与大自然的距离。
全套书包括植物分册《空中飘过蒲公英的歌》、古生物分册《琥珀中的神秘头骨》、哺乳动物分册《猪八戒是黑猪还是白猪》、鸟类分册《童话里走出的渡渡鸟》、昆虫分册《蝴蝶为什么这么“花”》、鱼类及两栖爬行类分册《蝌蚪是谁的孩子》,所选近180篇科普小品文,由100多位自然科学家执笔,内容曾荣获上海市科普教育创新奖,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科普佳作,得到科普界、出版界专家的一致推荐。
与图书配套的有声专辑(即将上线),由上海自然博物馆的6位“金牌”讲解员担任主播,给小读者呈上精彩的科学“导览”,让大家在听、读、看的综合体验中,足不出户,神游自然博物馆。
此外,本丛书的装帧设计也值得一提,考究的制作工艺与内容相辅相成,在同类书中显得别具匠心。
王霞梅
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
14
饶伟孙旭阳刘静编著
责任编辑:包惠芳
主推评委:侯培东
全面介绍新兴纳米液态金属材料学的开山之作,系统总结以推动行业发展。
液态金属在界面材料、芯片冷却、生物医学、印刷电子、3D打印以及柔性机器人领域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正催生出一系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纳米技术强化和改善液态金属的功能,正成为研发新技术的关键引擎。为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本书首次系统总结了纳米液态金属材料的物理化学特性、制备方法及其在多领域的应用途径,可供纳米技术、生物、医学、机械、电子、器件、材料、物理、化学及设计等领域的研究人员、工程师以及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张晨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副总编辑
15
[意]亚历山德罗·德·安杰利斯著
周滢译
责任编辑:高爱华楼玲玲
对自然科学和常识大胆提出疑问和假设,启发大众热爱和探索自然科学。
本书的原始版本,即伽利略的《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为伽利略长期对物理学研究的系统总结,也是现代物理的第一部伟大著作。该书关于“材料强度和对折断的抵抗力”问题及衍生出的物质结构问题和“物质运动中位置的改变”问题的讨论,可谓是既开创了探究材料力学的先河,更为人类对动力学的研究铺平了道路。从此力学成为了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学科一一而近现代精密学科的研究发展却恰恰是以力学的产生和发展为开端的。
伽利略在该书中所提出和采用的“观察和假设、数学和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明确了自然科学的探究必须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需要具有严密的推理论证逻辑体系,可谓是创立了近代自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使人类获得了打开自然界奥秘的正确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诞生。
亚历山德罗·德·安杰利斯对于该书的重写,使伽利略原著中的内容更加准确、饱满。因此,即使在科学技术已经发展成熟的今天,在力学特别是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方面,伽利略和他的《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都是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学习的,其中所蕴藏的时代精神和科学灵魂,将是感动和鼓舞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最强大力量,让我们能够沿着力学或科学曾经艰难走过的足迹,迈向更远的前方。
16
谭帆等著
责任编辑:钮君怡
小说研究本土立场的坚守与拓展,谭帆教授团队十年磨一剑。
本书回归中国本土立场和语境,对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整体状况及四种文体类型——笔记体、传奇体、话本体和章回体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深化了对其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认识。全书共分六编,第一编“总论”从宏观角度论述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研究的若干核心问题,如“小说”术语的演化、小说文体观念的古今差异、古代小说“图文评”结合的文本形态等。第二编至第六编,以小说文体的历史流变线索为经,以流变过程中重要的文体现象为纬,采用点面结合的方式,探索了从先秦两汉到晚清民初中国小说文体的发展历程。以这样系统的理论格局和宏大的篇幅来梳理中国古代小说文体史,在海内外学界尚不多见。
吕健
上海古籍出版社社长
17
曾晓祺胡潮晖吴铮强申屠勇剑编著
责任编辑:吴志宏
一段民国时期的日常生活史;展现80年前沪漂青年的婚恋与生活。
陈闵梁
中西书局副总编辑
18
王兴著
责任编辑:刘宇婷
人人都会生病,但并非人人都会看病。学会医学思维,让看病变得简单。
《医生,你在想什么》是医生、科普作家王兴再次为所有需要看病的人写的一本医疗科普书。
人人都会生病,但并非人人都会看病。很多人不知道身体的问题属于哪个科室专业的范围,不知道内科外科的分别,听不懂医生的诊断,因过度担心多挂很多医院的号、做多次不必要的检查,迷失在网上各种或真或假的医学诊疗建议中……
韩卫东
上海译文出版社社长
19
[日]斋藤幸平著
王盈译
责任编辑:薛倩
日本现象级畅销书:打破“经济增长”的魔咒,在危机时代重新发现马克思。
物种灭绝、生态污染、碳排放超标……现代化带来的经济增长曾许诺我们富裕生活,实际上不断透支当下乃至未来世代的生存资源。
要在资本主义的尽头找到突破,我们需要回到马克思,重新发现“可持续性”和“社会平等”实现的可能性。
想避免“人类世”的硬着陆,就不能把危机都交给政治家、专家去处理。这必定是一场艰难的“战斗”,但为了未来,我们别无选择。
20
[美]安德鲁·施莱辛格著
谢秉强译
责任编辑:邹滢许俊杰
以青年精英冲破旧世界桎梏的热血史,回溯哈佛推动的美国社会变革。
本书对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做了一次全面彻底的历史回顾,展现了哈佛成长为全球知名学府的历程。最难能可贵的是,本书呈现了哈佛与美国数百年来社会变革与动荡的紧密联系。哈佛历任校长和校务委员会秉持着“真理”(VERITAS)这一校训,在“旧世界的桎梏”中不断突破前行。
本书既是一部名校史,也因哈佛的全球性成就和影响,超出了一部校史的意义和价值。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史料丰富,有学术深度和全角视野,文笔简练活泼,充满活力,可读性极强。
21
[法]弗雷德里克·托马
[法]米歇尔·雷蒙著
杨冉译
责任编辑:陈也
展现生命世界中的多彩悖论,揭示悖论背后的进化原理。
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对生命世界中的15个悖论进行了具有新意的探讨,这些悖论不仅是困扰科学家的研究课题,也是每个热爱自然生命的朋友心中曾经抱有的疑惑。每一章的探索均以提问的方式开启:为何看似处于强势地位的捕食者常常遭遇失败?为什么动物会主动走上绝路,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什么我们会有更年期?为什么我们不得不面对衰老?为什么我们身体内的细胞会走向背叛、引发癌症?
本书的两位作者弗雷德里克·托马与米歇尔·雷蒙均为法国进化生物学家:托马博士专攻进化与癌症研究,其先前的科普作品曾获第11届法国“科学品味奖”大奖;雷蒙教授为蒙彼利埃进化科学研究所进化人类学团队负责人。作者力图通过生动有趣的探讨,回答下面这个问题:如果这些奇怪甚至让人感到荒谬的现象没有被自然选择淘汰,它们的存在就一定是合理的吗?
本书内容引人入胜,极具启发性,展现了进化论对于理解生命世界的重大意义。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卢宝荣教授推荐说,“相信读者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感悟到真切而不一样的进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