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帅富们的婚恋困局:婚姻是女人的职业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简·奥斯汀无疑是睿智的,她在200年前对男女关系的定义在今天一点也不过时,而且还很实用。有钱的单身汉想要娶的一定是位漂亮、年轻的太太,所以“但凡是女孩都想要有副漂亮面孔,这也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对于女人来说,“一切幸福不可缺少一份丰厚的财产”,她们把财富排在了择偶的首要条件,而男人则把“女人的漂亮”作为首选。时空转换,这两条公理显然成为了当下中国人的婚恋价值观,并左右着高端人群的婚配选择。

爱情是一种理想

奥斯汀和张爱玲是两位观察世俗生活的高手,她们对男女私情洞察入微,虽然两人生活在不同时代,受不同文化影响,但她们笔下女人的命运却十分相似:即女人的价值无不是为了一桩好婚姻的出现,所以她们一生充满算计、期待,如同《理智与情感》里的埃丽诺、《傲慢与偏见》的伊莉莎白,令人感动的是这些女人用尽心思后往往都能找到一位理想的伴侣,既多金又温情如达西似的绅士,为何说“每个女人心中都住着一位达西”,这无疑是理想、爱情与美满婚姻的重叠,尽管来自上流社会的绅士充满傲慢与偏见,但他们最终能克服自己的偏见去发现女人的美:不仅有着姣好的容颜,女人也有狡猾、聪明的一面。这是奥斯汀给19世纪女人的婚恋教材,虽然在西方已经过时,可它在中国却很有市场,如今各种电视相亲栏目的火爆,说明中国男女正处于19世纪的“社交饥渴期”,扩大活动范围、筛选信息目的是找到最“适合”的一位。

有人说如今观看《非诚勿扰》如同观看春晚,一点不假,我身边就有几位男士非《非诚勿扰》不看,他们心仪的电视栏目一定是诸如《非诚勿扰》这样的婚恋栏目,而且对某某女嘉宾更是如数家珍,这些女人多是“白富美”,我一直奇怪这么可人的女子竟要到相亲栏目找对象,据栏目组爆料说是为了曝光,也是为了在全球撒网,只有网面愈大钓到大鱼的可能性才大,使得很多“三高男士”也心向往之,一位央视的摄像师朋友就上了上期《非诚勿扰》,让圈子里的朋友收看,结果也没有“抱得美人归”。

“可选择的范围大了,难免看花眼。”就如同柏拉图有一天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叫他到麦田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颗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柏拉图充满信心地去了。谁知过了半天他仍没有回来,最后,他垂头丧气地出现在老师跟前,诉说空手而回的原因:“很难得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却不知是不是最好,不得已,因为只可以摘一次,只好放弃,再看看有没有更好的,到发现已经走到尽头时,才发觉手上一棵麦穗也没有。”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爱情,爱情是一种理想,而且很容易错过。”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诚如苏格拉底所说爱情是一种理想可遇而不可求,也可以看做是精神“奢侈品”,向来注重结果的中国人很少花心思在爱情上,张爱玲的小说才有那一份冷静,这些来自现实生活的风情图总给人一种苍凉感,男女算计的婚姻结果无不是一桩“合适的买卖”,最后才有《倾城之恋》,直到城破墙毁,男女主人公才会流露出一点本真的情感,这是何其的残忍,所以张爱玲的小说远没有奥斯汀的阳光,虽然张生活在中国的近现代,但她看到的人情要比奥斯汀的田园生活炎凉。但她们都肯定财富对于幸福婚姻的重要,只是对爱情有不同的看法。

那么,又半个世纪过去了,我们的婚姻观变了吗?

婚姻是女人的职业

对于“三高女性”来说,她们除了物质条件、硬件设施还注重了心理契合,如同200年前的英国,在奥斯汀看来女人不仅需要一位养活自己的男人,同时他还是一位懂得女人需求的绅士,而对于男人来说,女人不一定要学历高,只要漂亮、年轻就行,从“中国婚恋调查”来看,中国男人近30年来的择偶标准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他们往往不太注重心灵的契合,这是双方匹配度低的原因,也让很多情感咨询师感到困惑,女人不论是有钱还是没钱,都在受旧道德、旧观念束缚,觉得找老公一定是找“依靠”,而且男人一定要比自己强,这样的婚姻才会稳定。

据一位在北京、上海举办过好几次“剩女”讲座的情感咨询师介绍,“这个人群的女性可说是一只脚迈入了新时代,一只脚还留在旧时代,她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经济地位,要求男女平等,但是她们确实还保留着很多传统的价值观,‘男比女强’依然是她们公认的择偶标准。一个28岁自认很优秀的女性,对于一个跟她同龄同收入同学历同职位的男性的评价就是‘不够优秀’;婚恋中介的登记表上,再不贪心的单身女人要求男人的收入也是自己的1.5倍。她们在潜意识里都相信男人是比女人更优秀的物种,自然也就应该拥有比女人更强大的能力,她们对男人的要求几乎是‘高大全’式的,然而现实却令她们失望。”

对于“三高”男人来说,他们剔除了从婚姻中巩固财富的诉求,而是更注重女人的外形,所谓的漂亮、年轻,于是23-25岁的女性就成为抢手货,而这个年轻段的漂亮女性就更抢手了。于是在很多相亲活动中,他们只好找25岁以下的女性。

从自由恋爱到门当户对

有专家研究得出,爱情是一种多巴胺激素,它受脑垂体影响,因此不长久,所以不能把爱情当做婚姻的终极诉求,而中国人从来也没把爱情当做终极诉求,自古以来我们就是“媒妁之约”,婚姻往往是家族关系或者利益的巩固,所以讲究“门当户对”,只是到了近现代,很多人才受西方“自由恋爱”影响,纷纷要求从父母包办的婚姻桎梏中解放出来,争取自主权也是争个人自由。

上世纪50-60年代,由于政治变革的需要,经过历次运动,城乡富人被消灭,工人、贫下中农成为国家的主体和依靠对象,中产阶层只是一个团结的对象。年轻女子择偶多看重工人、贫下中农、军人和革命干部等身份标识,男女择偶把政治标准放在了第一位。改革开放后,女人又把财富放在了第一位,无疑“经济关系”是婚姻的终极诉求,不论在什么时代,这是伦敦大学教授得出的结论,这一理论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实践。

择偶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社会、文化现象。作为社会成员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抉择,择偶标准及其模式无疑会反映整个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因为在以往社会,按照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的看法,婚姻并不是个人的私事,选择谁与自己终生相伴,也不完全取决于当事人的喜好和意志。

那么,在今天,感觉我们是“婚姻自由”完全取决于个人意志和喜好,其实不然,从身边很多事例来看,中国人的主流价值观又回归到“门当户对”,而且愿意听从父母安排。甚至包括一些知识分子也认为“门当户对”的婚姻更牢固,显然大家更看重婚姻的稳定而不是婚姻的质量。

朱德庸就说,中国人没有自我,在爱情和婚姻上都显现出来。中国人的爱情之所以错就是因为不是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结婚对象,我们今天谈恋爱,先把各自的条件摆上台面,男的说我有房子、车子、存款……女的说我是清白的,我长得很漂亮……然后就叫来爸爸妈妈、亲朋好友围观。

“把爱情当理想,把结婚当事业”正成为剩女们的口号,她们一边在婚恋网站上频繁填写资料,一边在通勤的路上做着一见钟情的美梦。而理想的男人一边在猎艳,一边在渴望一位纯洁漂亮的年轻女性,他们处于旧道德和新观念中,可以做但不能说。男人只要结婚后不离婚就是一位“好男人”。

这是一个奇特的时代,由于社会阶层已经稳固、上升通道十分狭窄,婚姻将成为改变个人、家族命运的契机,所以它已不是当事人的事,而是一种社会行为。

THE END
1.crm.xibei.tech/index.php/mokerlo/94054.html安东尼:我一直有关注C罗,他在曼联的左边路踢了很多比赛。我也一直非常喜欢梅西和内马尔,他们是我一直有关注的3名球员。-- 取胜之后,曼城豪取欧冠连续25场不败,战绩为17胜8平,追平了曼联创造的欧冠最长不败纪录,刷新这个纪录只差时间问题。 4月22日,龙口市人民医院妇科主任邹春玲带领医护团队为曲奶奶行腹腔镜微创探https://crm.xibei.tech/index.php/mokerlo/94054.html
2.沁园春风韵200首(吴翰文专辑)轻轻唱,赏山歌甜美,袅绕田园。 丝丝入扣缠绵,溯缕缕柔情爱万千。 睹精工鞋垫,思如春水;嫣然笑靥,艳若红莲。 绮梦难圆,芳心永系,咽泪装欢好可怜。 端祥久,念一针一线,舍不得穿! 4、沁园春·苗岭骚人吴翰文 身世多磨,寒士多忧,善感多愁。 溯天涯苦旅,千滴血泪;江湖浪迹,一叶孤舟。 https://www.zgshige.com/c/2017-05-11/3302461.shtml
3.水文化范文12篇(全文)(3) 结合水利工程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在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任务书中提出引导意见, 吸引 (非强制要求) 学生参与到水文化建设中来。开展水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带领学生到典型水利工程现场参观、考察和调研, 并让水文化知识丰富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讲解。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jqv2gj9u.html
4.科普美育与乡村振兴《艺术商业》这篇文章和左老师的展览里面放进了不少案例,而在2018年的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中国馆,由同济大学的李翔宁老师的策展里面,汇集了非常多建筑师所做的乡建实验。各种各样的建筑师在乡建的工作中,他们有机会摆脱大城市里面建筑的高技派的要求,他们往新乡土建筑和生态建筑的方向做了非常多的探索和努力。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634741626722386625
5.贝娄中期作品对美国消费文化的原初书写研究(系列论文)摘要:美国六七十年代重拾的消费文化对女性的婚恋观产生着直接的影响。索尔·贝娄的中期作品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历史背景和氛围展开的,其笔下的女性人物无论是荡妇安吉拉作为享乐式虚幻婚恋观的代言人,还是悍婆莱娜达作为功利式合同婚恋观的活化身,还是善女马德琳作为女权式独立婚恋观的践行者,她们无不重复着消费时代女性们http://www.scdzskl.com/youxiuchengguojiangsandengjiang/625.html
6.静海区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文档简介静海区北京师范大学静海附属学校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北京师范大学静海实验学校2024-202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0344181.html
7.www.jxmzxx.com/appnews三,www.老师粉嫩啪啪高潮喷白浆,亚洲 日韩 五月 丁香 四,少妇人妻推油按摩私密保养,www.1515 五,四虎4hu在线视频网站,丁香五月天视频WWW 六,十八禁污视频,神宫寺娇艳肉体密着上司 七,强奸云缨 【联系我们】 客服热线:1396-7895-408 加载更多 版本更新 V85.17.03 ,色色五月天视频 福利导航在线 部长http://www.jxmzxx.com/appnews_205213.html
8.郭齐勇:湖北学术思想史略讲孔子的一个学生公孙子石是楚人。儒家八派之一仲良氏之儒的领袖人物---陈良是楚人。他曾到北方留学,是高才生,其学识超过了北方的学者,后来又回到楚国任教。孟子赞扬道:“陈良,楚产也,悦周公、孔子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孟子·滕文公上》)据郭沫若考证,陈良是屈原的老师。 http://www.rjwm.sdu.edu.cn/info/1016/2749.htm
9.桂林晚报20版:小记者周刊前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3月26日 2021/03/26 小记者周刊 目录 期次http://epaper.guilinlife.com/glwbh5/glwb/20210326/Page20B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