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据调查显示近3年北京新人初婚年龄略有提高,目前平均年龄已经达到27岁。北京离婚率虽处于增长中,增幅却已逐步放缓。那么晚婚是否可以离幸福更进步一呢?
另外,吴蓓还谈到,北京的离婚率目前在全国各省市的排名靠后,排在全国第24位,远远低于广东、上海、江苏、四川、山东等省市。不过,目前北京的离婚人数并没有同比减少,还只是处于离婚人数增幅逐步放缓的阶段。
从已发布的数据来看,北京离婚数量连续7年递增,其中2010年离婚夫妻共32595对,比2004年的21013对多出11582对,数量增长超过50%。据悉,北京离婚数量逐年增加,与目前结婚人数快速增加有关,也与“奥运日”、“久久日”、“十全十美日”上赶着“匆忙”结婚有关。
37岁的新郎李向龙和33岁的新娘黄南,就是典型的晚婚“白骨精”,他们分别是两家知名公司的财务经理和高级主管,两个人年龄加起来已经70岁了,比半个世纪还要长。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们如此执着地等待真爱的出现,直到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真爱的另一半,然后手挽手走进结婚礼堂。
今年仲春的一天,阳光明媚,这是李向龙和黄南认识一周年的日子,他们在这一天举行了婚礼。
婚礼在3000平方米的美心长江风景区金色大厅里举行,在1000多名亲友的祝福中,这对新人和着唱诗班的歌声,许下了这样的宣誓: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健康还是疾病,我们都相守在一起,相亲相爱,不离不弃,直到死神把我们分开。
整个婚礼,新郎一直拉着新娘的手,一刻也没分开过。
1、嫁不出去的“老姑娘”
一点也看不出,手捧百合花的新娘黄南是一个倔强的人,她身上有着17岁那年当兵时留下的倔劲,做什么事都一板一眼,要求完美。联通是一个节奏非常快,竞争也非常激烈的大公司,一个人可能要做几个人的事情,黄南不但做了,而且坚持要做就要做好,只身一人在重庆的她也没其他的去处,周末和节假日加班成了家常便饭,她的大部分青春时光都是在办公室里度过的。
一转眼,黄南已经32岁了,成了大家眼里嫁不出去的“老姑娘”。连黄南自己也觉得:我都不相信我这辈子能碰到自己喜欢的另一半了,如果找不到真爱,后半生,我就一个人过了,反正这么多年我也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2、女高管遭遇财务经理
就这样,国资委来了个漂亮女高管的消息,从市政府办公楼上,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一位“媒人”的耳朵里。她给黄南说,她有个同学的弟弟叫李向龙,是美心集团房地产公司财务经理,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可惜在企业工作。他以为在国资委上班的黄南可能想找个公务员,可又觉得这两个人都很优秀、也很般配,就想给这两个年轻人一些机会。
3、宝轮寺巧遇
4月23日9点半,一向很准时的黄南提前到了磁器口,她想提前来到宝轮寺为父母祈福。
4、心已灰到尘埃里
介绍人曾提醒黄南,李向龙很帅,各方面条件也不错,他对另一半的要求比较高,要黄南见面的时候注意打扮一下,并建议黄南穿职业装,这样会显得苗条一些。但黄南没这样做,赴约的时候,她连淡妆也没化,穿了一件宽松的休闲装,披着清汤挂面的直发去见了李向龙。她觉得这才是最真实的自己,打扮得再漂亮也是假的、没有意义,如果朝夕相对的爱人喜欢这些虚假的东西,那么,不爱也罢。
5、“以后我来照顾你”
黄南听了这3句话很有感触,因为曾经有的男人,因为她的外形而分手了不再往来,李向龙是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这么诚恳地和她谈起关于这个问题的男人,如果不是把她当成未来的爱人,也不会对她说这样的话。
黄南给李向龙讲了自己不减肥的原因:17岁就离开家去了部队,后又读书,没人照顾,生活没规律、不吃早饭、暴食暴饮,得过胆结石,开刀的时候由于营养没跟上,大伤元气,体质一直没恢复,现在工作压力很大,怕减肥身体会扛不住,生病了没人照顾,只有维持现有体重。李向龙沉默了很久,做了妥协,默许了黄南对自己体重的坚持,并对她说:那,以后我来照顾你吧。
那一刻,泪水把黄南的心里所有的疑惑冲刷得干干净净。
6、像珍藏宝贝一样收藏情书
但是,在婚姻问题上,李向龙却是一点也不肯妥协的人。这位37岁、事业有成的帅哥,从来没遭遇过婚姻。他父亲去世前,希望能看到他成家,但因为没能找到自己爱的人,他让父亲抱憾九泉。黄南在他父亲的坟前问他,为什么当时不早点结婚呢?那样你爸爸也不会带着遗憾走了。
李向龙当着他妈妈的面,望着黄南,严肃地说,那是因为等你。黄南知道他不是一个会说甜言蜜语的人,她知道这句话的真实和分量,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曾经如此执着地等待着真爱的出现。
7、爱了,就有收获
那天,她躺在沙发上看书,他在看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他看着看着突然问她,南南,以后我们会不会吵架哦?黄南随口答道,可能会吧。他马上关掉电视望着她,问,为什么呢?她说,不是都说爱情有3个阶段吗?第1个阶段是相敬如宾,第2个阶段是相敬如冰,第3个阶段是相敬如兵,我们大概也逃不了吧。他像个孩子一样祈求,那我们以后不要这样吧,吵吵闹闹过也是一辈子、高高兴兴过也是一辈子,我们一定要高高兴兴地过一辈子。她望着他孩子一样的眼神,心动地和他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但是,《纽约时报》记者塔拉?帕克-波普则对婚姻持有一种较为乐观的态度。她反驳了所谓50%人离婚的观点。
她说,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更多女性进入高等学府并推迟结婚,“婚姻稳定状况似乎一年好似一年”。她举例说,上世纪70年代结婚的大学毕业生中,只有大约23%的人在婚后10年中离婚,而在那些90年代结婚的人中,这一数字下降到16%。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研究生院的调查结果显示,预示婚姻能否持续的一个最明确的指标是结婚时的岁数。在上世纪80年代,过了26岁才结婚的大学毕业生,20年后仍有81%没有离异;不到26岁结婚的毕业生20年后也有65%没有离婚。
但是,在年龄较小就结婚且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中,只有49%的人的婚姻持续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