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公园相亲角人头涌动,却少有老年人为自己而来
在杏花公园里的“征婚简历”
“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
成为不少独身老人现状
与相亲角的“冷清”相比,婚姻介绍所显得更“热闹”。
今年快50岁的梁梅,2002年在三孝口附近的金川大厦里开了一家婚姻介绍所,不大的工作桌旁,由十几本登记册堆叠起来的、一米余高的“小山”格外显眼,上面记录了近20年梁梅经手的相亲者资料,在她这里,60岁以上的相亲老人占了总人数的十分之一。
“‘进门一盏灯,出门一把锁。’孤独似乎成了促使这些老人走进婚姻中介所的最大动力。”梁梅感慨。
“如果半夜有事
至少身边有人帮忙打120”
在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加入相亲的老人家庭条件不错,“不菲的退休养老金、一套甚至多套自有住房、子女不错的工作和收入。”即便如此,缺少陪伴似乎成了老人们难以逾越的“藩篱”。
即将步入耄耋之年的徐芸就是其中之一,她退休前是心脑血管科的医生,因为疫情和工作原因,孩子们很难经常回来照顾她。随着年龄增加,腿脚逐渐不便的徐芸开始担心自己的日常生活,于是通过熟人找到了梁梅。“如果半夜突然有啥情况,至少能有个给我打120的人吧。”
搭伴养老,
不少老人倾向于“不扯证”
种种顾虑,也让老年人的再婚之路走得更不易。不少老年人的再婚有了第二选择,那就是“搭伙不扯证”。
在走访的过程中,一些老人觉得到了一定年龄,两个人只要过得舒服,是否有结婚证对他们来说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此选择,有着子女想法、财产等诸多原因。
在梁梅的眼里,婚前财产公证、签署协议成了老年人再婚的“必做题”。
“要是双方子女通情达理,生活过得不错,不需要‘老头老娘’接济的话,还好说点,但凡一方子女条件差,甚至还是‘啃老族’,不公证婚前财产的后果就比较麻烦了。”
合报全媒体见习记者汪涛(文中部分受访者为化名)
延伸阅读
合肥60岁以上老人预计2025年占总人口15%
截至2021年底,合肥市60岁以上人口为142.7万人,预计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50万,约占总人口的15%。
去年年底,安徽省下发《加强独居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通知,文件特别强调要深化独居老年人关爱服务,提出实施“皖伴计划”。
今年以来,合肥市有关部门积极响应,以政府采买、志愿加入、党员网格员等形式组织各个区县开展针对空巢老人、80岁以上的高龄独居老人等重点老年群体每周一次的上门探询服务,包括情感心理疏导、防护安全讲解、政策落实询问、节假日慰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