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相亲大会现场人头攒动。新民网资料图李欣摄
【新民网讯】据东方早报,为期两天的万人相亲大会昨日落幕。据统计,共有3万人参与此次万人相亲大会,其中“90后”超过三成,现场配对8000人。
较之之前两届,今年老爸老妈相亲族少了,今年社会上对于“剩男剩女”的标签也有了新看法。
“眼界高、工作忙、交际圈狭窄……”参与了3年万人相亲大会的筹备,上海市民政局婚姻管理处副处长林克武往年会这样概括剩女产生的原因。但今年,林克武给出的答案是:正是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和舆论,才会让一个优秀的女性变成“剩女”,“剩女”是被说出来的。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秘书长张钟汝也表示,“剩男剩女”的标签是一种偏见,给未婚男女很大压力,不是一个成熟的文明社会应该出现的。
配对人数较去年翻番
活动主办方上海市婚介协会会长周珏珉表示,去年万人相亲会有4万人参加,今年少了1万人,可能是因为相亲会地点远离市区和首日下雨的原因。
据主办方初步统计,两天相亲会红娘现场配对人数达8000人,比去年现场配对人数增加了4000人。这届相亲会上还有500人参加了现场心理咨询。
周珏珉表示,为了避免像上一届老爸老妈相亲族成为相亲大会“主角”、甚至吓跑年轻人的情况再度发生,今年两天现场一共只发放2000多张爸妈观摩券,较之去年减少了8000张。“加上报名时发放的2000张,一共只发放了4000张,其中还包括了不少没来得及报名的单身男女。”
据周珏珉介绍,今年的相亲大会,为了改变以往相亲活动中“女多男少”的局面,市总工会等组织了航天、船舶、汽车、医药等行业的20多家企业单身青年组团参加,昨天这些展台相当“火爆”。
针对一些相亲者反映的报名者年龄范围太大、很难找到年龄对应者交流的情况,周珏珉表示,他们会听取意见,下一届将考虑根据不同年龄段进行区域划分,让不同年龄段都有相对独立的空间进行交流。
一些相亲者反映到场人数太多,效率反而低。对此,周珏珉说,今后也会推出更多的专场,如企业版、海归版,这种小型的相亲专场可能一个季度就举办一次。万人的相亲大会一般一年一次,如果反馈效果好的话,还会考虑增加到一年两次。
父母关心或成最大压力
“在许多西方国家,男女到了一定年龄没有结婚根本不会受到任何人的评头论足,但在国内却是不可能的。”市民政局婚姻管理处副处长林克武表示,在老的观念中,到了一定年龄就理所当然要结婚,结婚不单纯是一种爱情的升华,更像是完成任务。
往往是父母给了孩子最大压力,最先把孩子说“剩”。林克武称,“我们每年都接到不少来信,内容是反映自己的孩子找不到对象,该怎么办。”林克武说,所有来信的无一例外都是父母,子女本身并不会写信,“这确实反映了父母对于孩子的关爱,但也请父母们想一想,过多的关爱是否真的对子女好,是否会给他们太大的压力。”
上海市婚姻家庭研究会副秘书长张钟汝认为,法律只规定了适婚年龄的下限,并未规定上限。个人多大年纪结婚是自己的自由,何况现在很多人保持独身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他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人受教育的机会增多,毕业就业的年龄在推迟。再加上大家对事业成功的渴望就更大,因此对工作的投入更多,客观上推迟了结婚的年龄。
“前两年,我建议一些女性能够改变择偶观,适当放低条件。现在我一定要提出,这根本不只是女性的原因,许多男性也应该改变择偶观念,勇于追求比自己优秀的女性。”林克武说。
经营婚恋是一门课程
“我们的教育一边喊着‘不能早恋’,一边喊着‘剩男剩女’可耻”,可是年轻人似乎刚过了“早恋期”,马上就变成“剩男剩女”了。
张钟汝认为,社会应该注重性教育课程的开展,这个课程内容不仅包括性别角色的区别、如何担当,还包括怎么与异性相处、怎么恋爱和保护自己,更包括如何经营幸福的婚姻。
父母作为子女最好的老师,在子女年龄小时,可以和他们一起处理与异性的关系。等到子女达到一定的年龄,比如到高中毕业,或初中毕业,就让他们自己去处理这类关系,不要把所有的恋爱都当成“影响学习”的因素。张钟汝表示,父母关心子女的婚姻可以理解,但要适可而止且方法得当。
张钟汝还表示,在不给年轻人太大结婚压力的前提下,希望社会组织多给年轻人提供交友机会和平台,提供诸如一起旅游、慈善等联谊活动,加深大家的了解。有关政府部门,做好政策把关就好。
对此,林克武表示,更多如万人相亲大会一般的交友平台确实是政府部门可以,也应当做的。“在搭建平台的同时,也要注重形式的多样和创新,这样年轻人才愿意加入到这一平台,在没有压力的前提下交友、恋爱、步入婚姻的殿堂。”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xinmin.cn2024AllrightsreservedTech-vm-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