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整治养老诈骗防诈漫画小剧场——婚恋诈骗

为切实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扬州市江都检察院特推出原创漫画专辑,详解诈骗套路,以期提升老年人防诈意识,加强自我保护,守住钱袋子。

【了解婚恋诈骗】

婚恋诈骗行为人通过不同种类的社交方式,为自身设定相应的身份、特点等,假借异性交友、恋爱、结婚等名义,骗取他人信任,并引诱被害人基于这种信任而进行大量财产性支出。

婚恋诈骗在手段方法上有别于传统的犯罪行为,使其在司法认定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婚恋诈骗可以分为接触式诈骗与非接触式诈骗两种。接触式婚恋诈骗,由于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通过交往建立起婚恋关系,其间的经济往来是否构成诈骗罪存在较大的认定难度。婚恋关系会成为诈骗实质的掩护,如何将正常的婚恋分手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诈骗区别开来,成为司法实践中的难题。

如今婚恋诈骗犯罪已经成为比较多发的案件类型,具有相当的典型性。接触式婚恋诈骗中非法占有目的被婚恋关系所隐蔽,必须综合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审查,从而确定行为人是否诈骗被害人钱财。

【婚恋诈骗套路】

1、包装身份,虚构事实

2、步步为营,越陷越深

糖衣炮弹使得被害人从一度十分警惕到敞开心扉,信任变成筹码。编造一系列的谎言,“生意需要周转资金”、“养信用卡”“引诱购买、参与金融、理财、博彩等产品”。这时就分很多种途径,在取得钱财后再博取对方信任如,购买金融、理财、博彩等产品开始取得一定利益返还被害人,刺激其欲望,再进行投资投注;或单纯借钱财则归还部分款项或每月支付利息等方式,上述后者就是大家俗称的“杀猪盘”。

3、无以为继,借机脱身

从犯罪分子的角度来说就是该收网了。婚恋诈骗通常表现为借口的分手、离婚,写下借条承诺还款以此脱身。以“杀猪盘”的套路等被害人再次投入大量资金时一走了之、销声匿迹或者继续套路其舍小钱取回本金。

THE END
1.好事将近?警惕婚恋变“婚骗”!3、2023年12月7日,王某报警称:自己在抖音上结识了一位自称军人的男子,后双方聊天产生好感发展成男女朋友关系,对方推荐自己在“EDGE”APP投资,后因为平台不能提现发现被骗,共损失21万元。 二、诈骗套路 1、寻找目标、打造人设。诈骗分子会通过搜寻婚恋网站、交友网站等社交平台或通过非法手段购买到目标群体的个人信息http://ga.wuxi.gov.cn/doc/2024/01/24/4164991.shtml
2.充值才能聊天,“女朋友”手机号也要花钱买!起底婚恋诈骗→一婚恋起底婚恋诈骗→ 一、婚恋平台成 “陷阱”?如今某些交友平台,聊天先充金币,解锁功能也得刷礼,这是交友还是 “交钱”? 二、“温柔陷阱” 套路深。女聊手受雇设套,先套近乎引入局,索要电话竟按价解锁,感情成了 “敛财工具”,令人咋舌。 三、警方出击保平安。幸好警方敏锐侦查,多地抓捕五百余人,冻结资金两百多万https://www.toutiao.com/w/1817143165651978/
3.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转发)常见套路:犯罪分子利用即时聊天软件、各大网络平台、短信等方式广发兼职刷单广告,许诺受害人通过刷单赚取外快,工资日结,诱导群众到指定网络平台上购买物品刷单,往往将刷前几笔单小额报酬返给受害者,进而继续刷大单拉黑受害人,或以账户被冻结,需要交解冻金、保证金等实施诈骗。 https://webs.nuist.edu.cn/_s75/2021/0609/c3258a178606/page.psp
4.起底婚恋交友平台三大套路:“女聊手”分成可达40%【#起底婚恋交友平台三大套路#:“女聊手”分成可达40%】#婚恋交友平台女聊手分成可达40%# 央视曝光的一起特大交友诈骗案中,警方摸清了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婚恋交友平台与“女聊手”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浮出水面。警方介绍,平台“金币”的兑换比例为1:10,即每投入1元钱可获得10个“金币”。这些资金一旦进入平台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5993531560/1653e08a804001fbo0
5.[2024年3·15晚会]婚恋平台套路深[2024年3·15晚会]3·15信息安全实验室:“变脸”诈骗 00:05:04 [2024年3·15晚会]婚恋平台套路深 00:11:37 [2024年3·15晚会]令人不安的宝马传动轴 00:11:49 [2024年3·15晚会]网络借贷中的礼品卡猫儿腻 00:12:33 热播榜 直击第十五届中国航展热点装备 军武零距离 “特朗普2.0时代”的变与不变 今https://tv.cctv.com/2024/03/15/VIDEWfUOFUlIXMwZEwZc2hBK240315.shtml
6.“女主播”的“恋爱”不仅“甜”,还“骗钱”揭秘网络直播平台诈骗套路 以网络直播平台进行诈骗犯罪看似形式新颖,实则与之前“茶叶妹妹”“支教美女”“重症女友”等假借“美女”实施网络诈骗的把戏如出一辙。 犯罪嫌疑人不断对形式进行包装,但本质上依旧换汤不换药,往往在前期“铺垫”结束后,就以“家庭负担”“身患重病”“充值刷礼物”等各种理由,诱骗事主向https://www.gzdaily.cn/site2/pad/content/2020-06/10/content_1290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