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骗局详解:仿冒平台流动性挖矿婚恋交友等诈骗套路

DFPI称,仿冒平台(Imposters)是最常见的骗局之一。追踪器列出的公司或网站可能听起来与市场上其他公司或网站的名称相似,让用户混淆,一些不良分子正是试图利用这一点从毫无戒备的用户身上牟利。

DFPI公布的假货平台中,有冒充Coinbase、Bybit、Kucoin、Bitstamp、Crypto.com、Phemex、WEEX、CoinW、Coinone等交易所的,有冒充CoinMarketCap、CoinListPro、Uniswap等平台的,有冒充Celsius、FTX等已破产平台的,有冒充KittyCoin、Robinhood、TrustWallet等项目的,有冒充a16z.com、MicroStrategy、星展银行、BC集团、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美国网络安全部等实体的,甚至还有冒充纳斯达克、洲际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的。

骗子开发一个诈骗网站或App,以向受害者提供「独特投资机会」为幌子,说服受害者将资金存入平台。这些诈骗平台看似合法,甚至会复制真实市场价格走势,人为制造「收益」。

DFPI曝光的诈欺交易平台有:GenieProxchange、FXStarLimited、HGE交易所、Exmart交易所、Apex精英交易、DCEX交易所、CoinBitFX、BitcoinFXTrades、AJCoin、OneWayDigital、WhitcoinPro、XCoinTrading、MT7Coin、CoinWpro、PneCoin、CoinCapMarket、Coinegg、VexJex、Bitglobal等。

一名加州用户投诉称,Facebook朋友向其推荐了一个名为GenieProxchange(genieproxchange.com)的加密货币交易网站,可以进行比特币保证金交易赚钱。受害者将10多万美元汇到该网站后,便无法提取任何资金。后来得知Facebook好友的帐号遭到黑客入侵了。

另一名投诉者则称,在FXStarLimited上损失了70多万美元。事发后,一家名为GlobalAssetRefund,LLC的公司联系他,声称使用「黑科技」将其被骗资金追踪到了Cryptoxchangepro.com。于是他联系了该网站,但被告知需要支付10万美元的混币费才能提领。

然而,受害者永远无法从这些诈骗网站提出资金。而且,骗子可能会找各种借口(如服务费、税金等),告诉受害者充更多钱进去后才能提领现。

诈骗者假冒合法企业、政府机构工作人员或知名人士,存取使用者的系统和个人资讯,进行牟利(如窃取使用者资产等)。

两名加州居民投诉称,他们遇到了一个冒充Crypto.com的平台。

第二位用户的遭遇的大同小异,但他入金的网站是cryptowallettc.com,平台显示他赚了33万多美元。但当他打算提领现时,约会对象告诉他需要先缴20%的税(6.7万美元)。当他拿出所有储蓄并借钱存入7万美元「缴税」后,平台却以「异常活动」为由要求他再支付帐户余额10%(即53,550美元)的费用。最终,他被骗了27.1万美元。

链圈子www.wwsww.cn发现,目前上述两个网站都无法开启。

骗子要求预付款,承诺未来将提供服务或给予巨大的投资回报。

假比特币免费挖矿网站给受害者发邮件,称受害者在BitcoinBonus平台有3.2万美元资产须在24小时内领取,否则帐户将被删除。但领取前需要先缴64美元预付费用,当他缴完后,却一分钱也没领到。

骗子透过线上串流平台(如YouTube)进行直播活动,推销诈欺性促销或产品。促销活动通常会提供好得不真实(toogoodtobetrue)的可疑条款,并要求透过加密资产付款。

受害者参加了YouTube上的一场直播活动,活动主题是「比特币/以太坊2换1空投」,即向airdrop-strategy.com转入任意一笔资金,都将获得两倍的回报,最高可达25,000ETH或5,000BTC。当受害者转了3个ETH过去后,却收到了「谢谢你请我吃饭」的回覆。

第三方要求支付一笔费用,以帮助受害者「追回」其在先前的骗局中损失的资金。这实际上是利用受害者急于追回损失实施的另一个骗局。

庞氏骗局,承诺透过投资加密资产在短期内获得被动收入和高额回报。这些骗局通常提供与多层次传销或金字塔骗局类似的支付结构来招募新投资者,承诺早期投资者可以从其招募的其他投资者的利润中获得一定比例的分成收益。这些骗局通常利用社群媒体大肆宣传,甚至可能透过KOL付费推广。

最初,投资平台看起来是合法的,并且能持续产生正收益。然而,骗子最终会以技术问题为幌子,卷走用户资金并冻结平台,最后彻底关网跑路。

骗子向受害者发送电子邮件或实体信件,声称他们掌握了受害者的个人信息或有损名誉的私密照片或视频,并要求受害者使用加密货币付款,否则就会公开这些私密信息。

一名加州的受害者称,其遭到一个Instagram用户威胁称,除非他用比特币付款,否则将在网络上泄露其私人照片。受害者向对方支付了600美元,但仍不断收到骚扰讯息。

源自于「pullingtherugout」一词,投资计画骗局的变种,即开发者透过线上众筹吸引投资者参与新的加密货币项目(如一种新的代币或ICO),抬高投资价值,然后在专案建成前撤出,留给投资者一文不值的代币。

流动性挖矿是一种利用加密资产赚取被动收入的投资策略。投资者将其加密资产注入流动性池,提供交易流动性。作为回报,投资者可以获得部分交易手续费。

在流动性挖矿骗局中,受害者将加密货币转移到流动性挖矿平台,并在伪造的仪表板上看到所谓的回报。受害者认为自己的投资取得了成功,于是存入更多的加密货币。骗子最终会将所有加密货币转移到自己控制的钱包中。

骗子以欺诈或欺骗的方式非法取得并使用他人的个人数据,然后牟利。

利用电脑系统或电脑内的专用网络,窃取密码、银行帐户等个人资料牟利。

骗子进入受害者的电脑系统或私人网络,对敏感资讯或资料进行加密,并要求受害者支付赎金,以恢复对加密资讯或资料的存取。有的会要求用加密资产付款。

骗子采用虚假的线上个人资料来获取受害者的好感和信任,然后利用浪漫或亲密关系的假象来操纵和窃取受害者的钱财。

骗子向具有某些共通点(如文化、宗教或种族社群)的成员下手,讨好他们,诱骗他们参与欺诈性投资活动。

骗子忽悠受害者,让其相信自己的电脑出了严重问题,如病毒。他们希望受害者为不需要的技术服务买单,以解决根本不存在的问题。他们通常要求受害者透过汇款、将钱存入礼品卡、预付卡或现金充值卡,或使用转帐App来支付,因为透过这些管道付款很难被追回。

THE END
1.好事将近?警惕婚恋变“婚骗”!3、2023年12月7日,王某报警称:自己在抖音上结识了一位自称军人的男子,后双方聊天产生好感发展成男女朋友关系,对方推荐自己在“EDGE”APP投资,后因为平台不能提现发现被骗,共损失21万元。 二、诈骗套路 1、寻找目标、打造人设。诈骗分子会通过搜寻婚恋网站、交友网站等社交平台或通过非法手段购买到目标群体的个人信息http://ga.wuxi.gov.cn/doc/2024/01/24/4164991.shtml
2.充值才能聊天,“女朋友”手机号也要花钱买!起底婚恋诈骗→一婚恋起底婚恋诈骗→ 一、婚恋平台成 “陷阱”?如今某些交友平台,聊天先充金币,解锁功能也得刷礼,这是交友还是 “交钱”? 二、“温柔陷阱” 套路深。女聊手受雇设套,先套近乎引入局,索要电话竟按价解锁,感情成了 “敛财工具”,令人咋舌。 三、警方出击保平安。幸好警方敏锐侦查,多地抓捕五百余人,冻结资金两百多万https://www.toutiao.com/w/1817143165651978/
3.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转发)常见套路:犯罪分子利用即时聊天软件、各大网络平台、短信等方式广发兼职刷单广告,许诺受害人通过刷单赚取外快,工资日结,诱导群众到指定网络平台上购买物品刷单,往往将刷前几笔单小额报酬返给受害者,进而继续刷大单拉黑受害人,或以账户被冻结,需要交解冻金、保证金等实施诈骗。 https://webs.nuist.edu.cn/_s75/2021/0609/c3258a178606/page.psp
4.起底婚恋交友平台三大套路:“女聊手”分成可达40%【#起底婚恋交友平台三大套路#:“女聊手”分成可达40%】#婚恋交友平台女聊手分成可达40%# 央视曝光的一起特大交友诈骗案中,警方摸清了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段,婚恋交友平台与“女聊手”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浮出水面。警方介绍,平台“金币”的兑换比例为1:10,即每投入1元钱可获得10个“金币”。这些资金一旦进入平台https://cj.sina.com.cn/articles/view/5993531560/1653e08a804001fbo0
5.[2024年3·15晚会]婚恋平台套路深[2024年3·15晚会]3·15信息安全实验室:“变脸”诈骗 00:05:04 [2024年3·15晚会]婚恋平台套路深 00:11:37 [2024年3·15晚会]令人不安的宝马传动轴 00:11:49 [2024年3·15晚会]网络借贷中的礼品卡猫儿腻 00:12:33 热播榜 直击第十五届中国航展热点装备 军武零距离 “特朗普2.0时代”的变与不变 今https://tv.cctv.com/2024/03/15/VIDEWfUOFUlIXMwZEwZc2hBK240315.shtml
6.“女主播”的“恋爱”不仅“甜”,还“骗钱”揭秘网络直播平台诈骗套路 以网络直播平台进行诈骗犯罪看似形式新颖,实则与之前“茶叶妹妹”“支教美女”“重症女友”等假借“美女”实施网络诈骗的把戏如出一辙。 犯罪嫌疑人不断对形式进行包装,但本质上依旧换汤不换药,往往在前期“铺垫”结束后,就以“家庭负担”“身患重病”“充值刷礼物”等各种理由,诱骗事主向https://www.gzdaily.cn/site2/pad/content/2020-06/10/content_1290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