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对众筹融资方式能降低交易费用的看法其实应该有一而提,即交易遂济主体的确认。交易的经济主体一方是小微(或初创)企业,另一方是大众。在分析前,我们知道众筹融资方式如果能降低交易费用,也能降低小微(或初创)企业的交易费用。
相对而言,大中型企业不仅可以在直接市场上融资,在间接市场上面对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也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众筹筹资方式的融资者是小微(初创)企业或个人。小微(初创)企业而这个群体本身的特点是:(1)樓立不久,自存:资本少;(2)财务体系不健全;(3)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投资风险较大;(4)传统融资方式难度大,融资成本高,缺乏议价能力。
众筹融资方式的契约交易流程分析。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费用的一种分析方法是对交易各阶段所发生的各类费用进行加总。交易费用根据交易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费用的加总:契约的准备费用;契约的签订费用;契约的执行费用。
众筹融资方案需要考虑釆取哪种方式进行众筹融资,是选择商品类融资还是选择股权类融资,并且要具体到更加细节的部分。
向SEC提交信息披露文件,如果筹资额超过50万美元的话,需要披露额外的财务信息,包括经审计的财务报表)。
最后是信息匹配成本。信息的匹配成本是信息的发布、搜集和分析的费用。互联网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得大量的投资者和融资者在网络上就融资方案进行自主匹配,有效降低成本。
众筹融资的契约签订费用。契约签订费用一般是指交易双方讨价还价的费用。
在众筹融资中,有两种交易达成的模式,一种模式为All-or-nothing,我们称之为孤注一掷的众筹融资模式或固定融资模式,另一种模式为Keep-it-on,我们称之为持续性的众筹融资模式或弹性融资模式。
All-or-nothing模式下,众筹平台为众筹项目设定一个期限,例如Kickstarter为其网站上的众筹项目设立1天到3个月的期限,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融资目标,则融资者可以提取资金;否则,资金自动退还给投资者。
Keep-it-on模式则突破了All-or-nothing的限制,一种方式是在规定期限内达不到融资目标,融资者仍然可以拿到部分资金;另一种是不设置期限,直到达到融资目标为止。
目前大多数的众筹平台选用的是All-or-nothing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契约的达成是一个不确定的事件。大多数融资者为了提升融资成功率会进行路演,并对可能产生的影响融资成功的问题进行修正,这实际上是一种讨价还价的问题,因而路演无疑是一项契约签订费用。
Keep-it-on的第一种方式和All-or-nothing较为相似,但第二种方式则产生了许多变数。
一个无期限的众筹融资很少见,但理论上可能存在,而更广泛存在于众筹界的是一个融资项目在期限结束没有完成融资目标后修改契约内容继续新一轮融资(这种情形已经在我国的农产品众筹网站中出现),从而成为一个反复博弈的过程,相对而言其交易费用也越来越大。
而传统讨价还价的一个重要作用是试探对方的底线,在信息不透明(或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讨价还价的目的是为了彼此的利益最大化。
众筹融资平台作为专业中介平台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此阶段促进双方的彼此交流,掌握融资者的足够信息并及时披露,确保信息双向透明,减少信息不对称,减少讨价还价的过程,在理想情况下保证众筹融资在此种费用上的最小化甚至是零。
众筹融资的契约执行费用。众筹交易的达成并非交易的结束。疫筹融资在契约的执行上有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契约达成后,投资者和融资者在商品生产或服务提供上的信息的沟通与反馈,产品或服务的交付或提供,债券的转移和执行,股权的转移和完善的退出机制;
二是风险管理的费用,包括所有众筹类型中平台承担的风险监管责任、股权众筹中。在商品类众筹中,融资者要按时完成后续产品或服务,并及时交给投资者使用,同时必须保证其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达到一定的标准。
创新类产品或服务在设计生产中常常需要在商品类众筹中经常存在不能完成产品或服务以及产品或服务不达标的情况,当然这并不仅仅存在于创新类科技产品中,也广泛存在于农产品众筹案例中。保证交易的最终完成和相应赔偿机制的构建需要花费相应的费用。股权类众筹按照程序来讲首先是风险的管理。
根据股权众筹模式的不同,风险管理的方式也不同。股权众筹分为以下几类②:大众股权投资模式(或称大众持股投资模式);“领投+跟投”投资模式(或称合投模式);平台投资管理模式(或称基金模式)。
大众股权投资模式的契约执行费用较低,属于众筹融资方式中理想化的投资模式,投后管理和风险管理都由大量的普通投资者进行;
结语
“领投+跟投”投资模式和平台投资管理模式是基于现实中普通投资者投资经验、风险管理能力的缺乏以及投资者缺乏投后管理的精力,存在大量“搭便车”的情况而进行的创新,领投人和平台以及普通投资者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委托代理制度,提高了投资者整体的投后风险管理能力,但是加大了契约的执行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