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小时完成A轮数千万元融资,一年内估值上升7倍——这是上海创业团队就诊通在众筹平台爱创业上实现的成绩。就诊通没有选择常规的孵化器,而是通过“众筹”这一另类的孵化渠道,“筹钱筹人筹资源”。就诊通CEO金羽青告诉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众筹平台作为创业创新中的新生力量,具有孵化器的作用,但又与传统孵化器有很大的不同。
筹到了资金、专家、人脉和公关资源
就诊通是金羽青第三个创业项目。从上海交通大学以医学博士的身份毕业后,他有过三次创业经历,都与医疗有关:“之前两个创业项目要么是个人经验有限,要么是行业‘风口’还没有到,虽然有获得天使投资,但最后都不了了之了。”
这一次,发展顺利的就诊通瞄准的是病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痛点,所以推出没多久已经积累了一批客户:“简单来说,我们为病患提供四项服务:整理就诊资料;匹配最合适的医院和医生;陪同就诊;诊后随访。”金羽青举例说,比如外省市有个患者想来上海就医,但怎么选择医院、选择哪个医生、如何规划行程,乃至在就诊期挂号、检查流程的优化等,都可以交给就诊通来完成。
事实证明,金羽青没有选错平台。在通过爱创业完成A轮融资后,他发现很多股东要么是投资界的专家,对行业发展有清晰的认识;要么本身就人脉资源广泛,为项目拓展市场打下了基础;最重要的是,爱创业这一平台变成了团队的编外“公关团队”:“从早期预热到后期宣传,爱创业出了很多力,专业水平让我们感激。”
通过爱创业顺利实现众筹的部分项目
众筹平台需要增加“募后服务”
“‘筛选项目-上线众筹’这是最基本的众筹方式,但对我们来说,还增加了一项‘募后服务’”。爱创业平台首席服务官顾冰告诉解放日报·上海观察记者,作为飞马基金旗下的众筹平台,孵化创新项目是爱创业的重要目标。但孵化强调企业生命全周期的服务,所以爱创业不能像普通众筹平台那样——在资本市场与众筹项目间完成对接,就能功成身退——而是要注重对项目的后期管理,包括在融资、募资完成后,也要跟进服务,帮助创业项目解决各类具体问题。
顾冰觉得,众筹平台在整个孵化服务中,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在爱创业平台上,80%的项目都顺利完成了融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平台在前期预热时做了很多功课:“不仅是筛选项目,而是把项目真实地呈现在潜在投资者面前。”
他解释说,一方面有些项目的专业性比较强,普通人不太能理解,这就需要平台做好“解释翻译”工作,让更多人了解项目的特点。另一方面有些创业团队为了获得市场认可,也会在项目介绍中增加一些专业人士看来华而不实的内容,所以平台就会做好商业计划书的梳理工作,确保上线众筹的项目不存在夸大、诱导的情况。这对创业团队本身也是一项帮助,督促他们直面真实的自己,踏实创业。
资本寒冬中,投资人找项目也看平台
杨健是第壹阳光投资合伙人之一,此次也通过爱创业成为了就诊通的众筹股东,不过花的是个人的资金:“早期投资风险比较高,作为投资人,也要对企业负责,所以我通常会用个人资金先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