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专家撰文表示,高校不仅是大学生系统接受科学知识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他们谈恋爱的重要场所。因此,高校应开设婚恋教育课程,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婚恋教育的责任,这一观点引发了网络热议。
一些网友认为接受“爱的教育”能帮助学生提升恋爱能力、经营好亲密关系;但也有人担心婚恋教育可能变成传统观念的说教,甚至演化为变相的“催婚课”。
围绕高校婚恋课的争论重点在于教什么、怎么教。大学是青年展开自我探索、逐渐成人化和社会化的重要阶段。尽管恋爱没有固定公式,但学习如何开启并经营一段健康的亲密关系,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和沟通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恋爱观,确实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
理想的高校婚恋课程不应只是简单地让人“脱单”,更不是教人操控情感。而是通过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判断能力,学会理性成熟地审视情感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爱意。当学生接受了系统的“爱的教育”,能够更好地处理情感问题,保持自我的独立性,平衡学业和恋爱的关系,提升共情能力。
当然,婚恋选择属于个人自由,无论是否按照传统的“社会时钟”生活,都不应被外界力量过度干预。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婚恋观的同时,尊重个体选择,不在课堂上强行灌输陈腐的婚恋价值观,应该是高校开展婚恋教育的基本共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