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卧底世纪佳缘,揭秘“红娘”套路!世纪佳缘道歉整改

3、全国各门店全面开展会员信息安全保护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新闻多一点

③“红娘”的秘密:当“托”捞客

11月上旬至11月中旬,澎湃新闻记者经过短期培训,入职世纪佳缘一家线下VIP服务中心(直营店),成为一名以电销为主的婚恋销售(以下称为销售红娘)。

调查中,记者发现该婚恋平台的销售红娘不仅存在利用后台“捞取”会员隐私信息等涉嫌违法行为,还存在一些销售红娘为套取资源,注册成为其他婚恋平台会员或参加线下相亲活动,捞取客户资源等恶性竞争行为;而动则数万元的相亲服务套餐,同样或类似的服务周期和内容,签单价格也是因人而异。

律师郭小明向澎湃新闻认为,服务合同关系需要双方达成共识,从经营者行为角度来看,只要消费者认可,双方协商一致,就不存在违法行为。但如果在收费中,婚恋平台提供的服务与收费时承诺不符,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可能会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涉嫌欺诈。此外,如果行业的服务价格范畴本身较为模糊,消费者在不清楚价格区间范围的前提下,被诱导签署合同,也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涉嫌误导、欺诈。

对于婚恋平台的种种乱象,互联网行业资深分析师马继华向澎湃新闻指出,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务,从而赢得社会口碑,才是婚恋平台未来的唯一出路。

红娘当“托”暧昧捞客

近年来,“杀猪盘”一词几乎与婚恋平台如影随形,酒饭托、借贷理财诈骗、中奖圈套等诈骗犯罪案件频发,信息虚假问题备受诟病。除了外部人员“鱼龙混杂”的现象,记者调查发现,婚恋平台一些内部人员也“搅”入其中。为了冲业绩,销售经理甚至要求红娘销售潜伏于各大婚恋平台,参加其他婚恋品牌的线下相亲活动,“卧底”捞取客户资源。

11月3日中午,记者来到门店入职报到。半透明玻璃门隔开的工作区,是一个热火朝天的“世界”。十余个平方米的封闭式办公室,十几名红娘销售缩在格子间,头戴耳麦,重复着类似的开场白——“小姐,您好。来电是帮一位88年IT行业的男士做甄选匹配,看到您的资料觉得很合适,请问您现在还是单身吗?”

他们面前,摆着同样一份打印好的电邀话术,上面细致且详细地标明了通话流程和注意事项。

为了冲业绩,世纪佳缘某地直营店一销售向记者透露,随意“放走”客户要被扣钱,“就算堵,也要把客户堵在房间里。”对于销售红娘来说,但很少有人能熬过半年,“一个月没开单,就没什么信心了。”一位销售向记者直言。

另一位销售向记者透露,每个门店都有到店率考核。有的销售经理在世纪佳缘平台上注册会员,让下属销售将其捞取到自己的资源库里,便于到店率低迷的时候“充数”。记者看到,该销售经理在平台上注册的信息较为完整,“这不是迷惑其他女性用户吗?”对于记者的质疑,该销售不愿多说,“不回复私信就行了。”

“找机会套资源,不是让你入戏撩人。”11月中旬,在记者所属小组的一次复盘会上,自称因业绩压力多日失眠的谢经理提出“妙招”,他建议销售们在MarryU、我主良缘等其他竞品平台上注册会员,包装自己的身份,引导用户到店,“这是一种命中率,很好获客的一种方式。”

“这个用户就是标准的‘买单脸’,用行业话来说,就很‘v’。”谢经理随机点开一位发来私信的男用户头像,边滑动屏幕,边细细评价,“你看,他说自己是互联网民工,做IT的男士一般都有点钱。自拍头像看起来像民工,身高168,说明外形上有明显短板,对女性不够自信……”组内另一位入行多年的女销售忍不住打断他,“哎哟,这就是‘买单脸’,快捞他!”

他还表示,销售也可以主动约线上用户见面,当面发其“好人卡”后,隐晦推荐其去线下门店,交由其他销售面谈,一般不会被发现。“有人用7、8个账户在网上捞资源。你们好好聊,一天可以撩100个人,就看谁能玩得转,看谁能转化。”谢经理自嘲,“我其实挺适合带团去做‘杀猪盘’。”

记者离职前夕,谢经理还发来一个30人线下优质大龄单身青年单身派对链接,要求记者及另一名销售“带薪”捞人,每人至少获取5个有效联系方式。“无论什么方式,只要钓到鱼,就是好猫。”他这样说道。

动辄万元起步的婚恋服务费,即便是在一线城市,对普通上班族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而在世纪佳缘,向会员公开报价被认为是一种禁忌。即便有明确的服务价格手册,但对于不同收入的会员,销售红娘也被要求“见人开价”。

记者在参加针对新进销售的短期培训课上,一位耿姓讲师介绍,和会员当面进行1个小时左右的深度交流,获得足够的信任感后,就可以初步报价“试水温”。

报价主要分为“直接报价”和“选择性报价”两种方式。前者针对容易判断的会员,可直接报出类似“48800元,6个月服务”这样的单一价格。后者则是在不太好判断会员消费实力的情况下,同时报两个有差异的价格,如“28800元,4个月服务”或“48800元,4个月服务”,试探其可接受的心理价位,随后展开猛攻。

“28800元,4个月服务”或“48800元,4个月服务”有何不同?往往会以“约见的会员更优质”之类话术来进行解释。但服务周期相同,服务价格相差明显,并不意味着筛选匹配的人选更为优质。

有销售直言,“一线城市相对资源丰富一点,选择性更多。有些二三线城市本身资源就少,即便是签的是68800这样的单,照样安排不出人。”

南京消费者张女士现年31岁,做工程类工作,长期情感空窗。去年年初疫情期间,父母催婚催得急,她注册了世纪佳缘,并在销售红娘的诱导下,与母亲共同前往某线下门店,签订了价值68800元的“婚保返还版”婚介服务合同。

张女士称,红娘当时口头承诺,一年内可以见无数个约会对象直到脱单为止。但她交完钱后拿到合同后才发现,上面写着一年只见12个人。她还发现,在电子合同上,自己填写好的详细择偶要求被严重精简,只剩下年纪、学历、房车情况等要求。她回忆称,红娘前前后后共推荐了21位男士,与她的要求相差甚远。剩余的10人虽然大致符合她的要求,但仍然和红娘许诺的“优质资源”相差甚远。

相亲未成,之后张女士申请退还部分服务费用,但经过近半年的拉锯战,她才收到了部分退费。

如何治理婚恋平台乱象?

据民政部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预计2021年,成人独居的数字,将继续上升并超过9000万。婚恋需求大,一些婚恋服务中介平台也是已积弊已久。

今年9月26日,江苏省消保委曾发布“婚恋交友平台服务状况消费调查报告”,点名世纪佳缘、珍爱网、我主良缘等5个婚恋交友平台普遍存在平台信息审核存漏洞、虚假宣传、退费规则不明确,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问题。

调查结果还显示,94.9%的消费者使用过网络婚恋交友平台。其中,31-45岁人数占比最多,以专科、本科学历为主。使用过世纪佳缘、百合网、珍爱网的消费者比例较高,均达40%以上,其中百合网达50.7%。

明面上设定一套价格,背地里根据用户资产情况定价的做法,是否侵害了消费者权益?

知名法律博主、上海中联(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郭小明向澎湃新闻表示,服务合同关系需要双方达成共识,从经营者行为角度来看,只要消费者认可,双方协商一致,就不存在违法行为。但如果在收费中,婚恋平台提供的服务与收费时承诺不符,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可能会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涉嫌欺诈。此外,如果行业的服务价格范畴本身较为模糊,消费者在不清楚价格区间范围的前提下,被诱导签署合同,也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涉嫌误导、欺诈。

郭小明表示,相亲服务提供的是为消费者匹配符合目标意向的人,而能否相亲成功,建立交往意向和关系,属于主观层面的东西,毕竟任何人都享有婚恋自由的权利,所以很难去判定相亲服务合同的履行情况。由于没有明确的评判合同履行的标准,当事双方容易产生争议,消费者举证难度大。再加上诉讼维权成本高、周期长,导致消费者维权无门。

与其他服务行业一样,婚恋服务收费标准由机构自行制定,存在一些定制化服务,价格因人而异的情况。郭晓明指出,婚恋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和全国性法律法规,不少平台经营不规范。他认为,为了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婚恋行业内部应明示、完善价格体系及收费标准。即使是“个性化订制”服务,也要呈现一个大致的标准框架,不能一味用“定制”二字糊弄消费者。他还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可以进一步发挥职能,对该行业的定价、服务合同内容等加强把关。

多位曾经“掉坑”的消费者向记者表示,“快餐式”相亲方式及后续维权之难,让她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湖南消费者赵女士告诉记者,她依旧相信爱情,“但再也不会通过平台寻找幸福了。”南京消费者张女士直言,“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我家人就释怀了,不再催我结婚了。我也不期待,不想主动去寻求爱情了。现在遇到要花钱的地方,我都处处小心,生怕别人坑我,合同也会反复看。”

婚恋平台该如何健康有序发展?互联网行业资深分析师马继华向澎湃新闻指出,互联网婚恋平台因其先天不足及后天发展模式受限,注定是规模有限的垂直领域,不被资本市场看好。第一,婚恋平台存在商业模式悖论,即做得越好、用户的匹配率越高,用户的流失也就越快。平台为此必须不断拓展新用户群,维持平台增长,但运营成本较大,难度极高。无论是开发新客户,还是留住老用户,都很难实现。第二,婚恋平台用户的社交目的更为直接,平台目前主要的变现方式过度依赖用户付费,盈利模式单一,缺乏更多可拓展商业空间,很难植入其他的商业场景。第三,即便一些婚恋平台开拓婚庆等服务延长产业链,抬升品牌价值链,但与同类型、专业化的企业相比,并不占优势,且没有足够的资本进行整合。第四,近年来,年轻人的社交方式不断改变,陌陌、Soul等“非严肃向”交友平台兴起,蚕食原有的婚恋市场版图。即便我国大龄单身男女比例增长,婚恋前景庞大,这部分增量也难以弥补市场变化带来的冲击。

马继华直言,对平台方来说,经常性活跃的“托”,也许是最好的用户。而对疑似“骗子”用户的打击,就是对盈利的直接打击。“平台本可以有所作为,但目前看来,自身的积极性显然不够。”他认为,为客户提供安全高效的服务,从而赢得社会口碑,才是婚恋平台未来的唯一出路。

江苏省消保委还建议,将该类型企业经营活动纳入监管范畴,“清单式”地明确用户信息范围、样式、办理模板、企业自检,线上登记、线下查验的方式,以扩大“实名制”的内涵。同时,进一步明确信息使用、储存、保护职责和使用方式。

THE END
1.起底婚恋交友平台三大套路:“女聊手”分成可达40%红娘相亲婚介而据上游新闻了解,单身男女在婚恋交友平台寻找“真爱”的过程中,这样的套路还有不少。 套路一: 付费聊天 上游新闻注意到,在不少被曝光的婚恋交友平台上,要想与交友对象进一步交流必须付出相当的金钱代价。 在央视近期曝光的一起案件中,参与网络交友的张先生介绍,自己在“微陌”交友平台注册登录以后,就会有人主动跟你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KTQAHM053469M5.html
2.如何识别感情骗子?分辨情感骗子的详细教程分享1.甜言蜜语的陷阱:感情骗子常以甜言蜜语作为开场套路,用“你是我这辈子唯一想结婚的人”这类话语,描绘美好未来,轻易、迅速地表达“我爱你”“我要跟你结婚”等想法,让你仿佛置身梦幻爱情之中。 真正的感情需时间和经历沉淀,过快说出未来计划的感情,基本就是骗局,说句现实的,你们双方还都不了解,谈什么爱不爱的https://zhuanlan.zhihu.com/p/8012706176
3.风险提示七夕来了小心相亲平台那些“温柔陷阱”“短信电话狂轰滥炸”“不签协议想走难,上厕所都有人跟着”“推荐时说学历是本科,见面变专科了”……近来,有不少相亲者表示,部分开通了线上平台的相亲机构在线下大搞“轰炸式”推销、“绑架式”签约、“凑数式”服务,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电话短信“轰炸”不断 http://credit.wuzhi.gov.cn/news/content/1565170189970
4.网络诈爱——你以为的爱情,可能都是套路此前,国内一位从事IT行业的小伙子做了一个检举婚恋网站骗子的网站。经过调查,他发现,一些诈骗团伙会把目标放在婚恋网站上,同时联系几十个人,找单纯的对象下手。他们中的成员对“网恋技术”培训已炉火纯青,通过套路骗取钱财。这类团伙,内部都有一套信息系统和“学习手册”,“教科书式”地培养对象。据知情人士的观察https://www.qzwb.com/gb/content/2018-06/12/content_5829431.htm
5.16个反诈警句,告诉你16个电信诈骗的残酷真相!花样百出的电信诈骗套路! 1、宁可工地搬砖,不在网上刷单 套 路 揭 秘 犯罪嫌疑人通过网页、招聘平台、QQ、微信、短信、抖音等渠道推广兼职广告,以开网店需快速刷新交易量、网上好评、信誉度为由,招募人员进行网络兼职刷单。犯罪嫌疑人利用话术诱骗被害人,在其提供的链接或者APP上进行购物付款操作,并承诺在交易后http://www.gongan.sdnu.edu.cn/info/1024/2842.htm
6.漂”来已婚男单身女被骗走37万警方提醒:婚恋交友谨防诈骗套路昨日,潜江公安结合办理的多起婚恋交友诈骗案,剖析了这类骗局的套路:骗子在交友婚介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中,以各种高富帅、白富美的身份主动联系社交平台中的异性。以甜言蜜语攻势迷惑事主,取得事主信任后建立所谓的网恋关系,甚至以结婚为幌子。骗子往往很有耐心,以“细水长流”的方式行骗,先试探事主的经济实力http://m.cnhubei.com/content/2020-07/27/content_13232832.html
7.婚恋平台6大套路,婚恋平台不靠谱主要是人不靠谱在这个信息化、快节奏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通过婚恋平台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毕竟,网上交友看起来方便又高效,似乎比相亲、聚会、朋友介绍都来得直接、快捷。可一旦真正踏入你会发现,婚恋平台上的“浪漫”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一系列的套路、伎俩、甚至虚假的包装,让不少人产生了“婚恋平台不靠谱”的怀疑。究http://www.aichao521.com/hunl/27242.html
8.网络婚恋平台套路深,花8.8万相亲对象却货不对板网络婚恋平台套路深,律师建议主张合法权益不能助长歪风 付费后签合同 消费隐患重重 “这8.8万元花得真不值。”家住深圳光明区的刘芸和网络婚恋平台签订协议不到3个月,就申请了退款。她说,其间只见过两个相亲对象,都与照片的差距较大,连服务的红娘都换了3个,她认为该婚恋平台“服务完全没有保障”。 https://j.eastday.com/m/1577166674012089